“法政治学”论要人文视点

法政治学是从内在本质关系的角度研究法律与政治现象的一门学科。法政治学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学科范式创新,对于深化法学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政治学理论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且,进行法政治学的研究对于中国以人为本的法治政治建设和宪政文明的推进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法政治学的学科性质

法政治学是研究法治政治问题的学问。因此,法政治学也可以称之为法律政治学或者法治政治学,它既是法学和政治学共同的基础性理论学科,又是以法治政治理念为支撑的法治国家建设的应用性实践学科。

首先,法政治学是以法治政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是研究法治政治的本质及其产生、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问。因此,法政治学可以称为法治政治学。而且,法政治学又是从法律规则性的角度理解政治的本质的,所以,它还可以称为法律政治学。但是,法政治学不是简单地研究政治法或者法律的政治化问题,所以,法政治学与政治法学或政策法学之间是有区别的。

其次,法政治学是法学和政治学共同的基础性理论学科。按照现有的学科分类,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而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这实际上是将具有内在本质关系的政治法律现象人为地割裂开来了。法政治学就是为了弥补这种断裂并为政治学和法学提供人的规则性、人本法治和法治政治等基础性观念的理论学科。因此,法政治学不只是法学与政治学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而是法学和政治学共同的基础性理论科学,它具有法哲学和法理学以及政治哲学和理论政治学的性质。

再次,法政治学是以法治政治理念为支撑的法治国家建设的应用性实践学科。法政治学在揭示人、法律(规则)与政治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的基础上,将努力深化人们对于法律和政治的认识,解析重大的政治法律现象,回答重大的政治法律问题,促进法律和政治效用的发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措施。因此,法政治学也是关系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应用性实践学科。

最后,法政治学具有政治学和法学的双重学科属性。从学科归属来看,法政治学作为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化,是法学的分支学科。同时,法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又是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法政治学在学科范式上的创新,还表现在它将运用特有的政治人本性研究方法和政治规则性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分析模型。

1.政治人本性研究方法。所谓政治人本性的研究方法,即是观察与分析人本政治现象的方式与途径以及分析视角的总和。政治人本性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是人的哲学即人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这种人学理论与方法的具体运用,可以抽象出具有内在联系的三种具体分析方法及其相应的分析视角:(1)政治的人性分析方法。这主要是根据人学的一般思想方式,运用人学(即人的哲学)方法和理论,研究人与政治之间的本质关系、人的政治性以及政治人等问题。(2)人的政治主体性分析方法。这主要是从本原主体性、实践主体性和价值主体性等分析层次展开的。(3)劳动人本的政治分析方法。这是运用广义政治的理念,对劳动人本、人民的政治主体性、人民政治等问题的论述,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广义政治分析方法。政治人本性研究方法为法治政治的研究提供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方法论基础。

2.政治规则性研究方法。所谓政治规则性研究方法,就是从人类社会生活的规则性角度观察分析社会政治现象产生、存在及其本质的法政治学方法。实际上,规则政治研究方法,一方面是立基于政治人性研究方法,它是在一般人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人的政治性所进行的“强力性”或“规则性”的界定与分析。另一方面,又是根据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从人的规则理性分析人类法治政治何以产生、何以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政治规则性研究方法又可以划分为规则人性分析、法的规则性分析和政治的法治性分析等视角。

3.法政治学的分析模型。根据上述分析方法与视角,可以抽象出政治人性、政治本原、政治生成、政治本质、政治主体、政治形式和政治价值(政治目的)等要素以及规则人性、法的规则性和政治的法治性等要素,并将它们综合起来,构成由规则人性、政治本原、人本生成、政治主体、政治形式和政治价值所构成的法治政治的要素分析模型。这种分析模型就是以人的规则性作为逻辑起点,对法治政治的起源、生成、本质、形式与价值等进行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THE END
1.《中国法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稳致远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https://www.moj.gov.cn/pub/sfbgw/qmyfzg/fzgzzffz/202308/t20230831_485344.html
2.法治与政治核心要义要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定性,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http://www.mzyfz.com/html/2310/2021-12-26/content-1548297.html
3.法治(政治词汇)法治(Rule of Law),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看词语概念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700835
4.法治与政治的区别政治包括法治,但法治不等于政治.制是方法,治是效果.政治是家庭生活和国家国际社会活动归属的总结.法治是调解社会生活和国家国际社会活动矛盾的工具.政治概念是从政治的角度解读,而法治概念则是从法治的角度解读.,哲学主导着政治,政治主导着民族精神,只有好的政治,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才有经济、科技的进步,政治概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48cf88a09169029e319c4a849442ecc9.html
5.民主政治依法治国(通用8篇)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意义:两者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案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6.P109~110 建设政治文明的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12q1173.html
6.论政治文明与法治的关系[文摘]:政治文明和法治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从静态的视角来看,政治文明是法治的基本内核;从动态的视角来看,法治是政治文明运行的根本方式以及政治文明成果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与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昌明之日,就是社http://chinaps.cass.cn/shjk/zzxlwsjk/zzxll/zzwm/201506/t20150626_2304558.shtml
7.专题03《政治与法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全面依法治国的。 2023-12-02更新|461次组卷|6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三)政治试卷 相似题纠错详情加入试卷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回望8年亚运筹办之路,各方共赴亚运之约,奏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6pt3575ct13474n38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