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主体知识归纳

培训:高中辅导、艺考文化课、中考、高考、高三集训班

一、中国共产党

1.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3.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重要思想

7.四大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8.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9.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执政方式)

二、共产党员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人民

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P17)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注: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注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补充,详见P4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组织系统

①委员长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②专门委员会,由全国人大设立,便于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

③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如:法工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产生

④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产生)

4.与“一府两院一委”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五、人大代表(≠党代会代表≠政协委员)

1.地位: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在人大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2.产生: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直接或间接方式)产生。

3.义务:①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人大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建议,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②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六、一府两院一委

1.人民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履行(P89)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

(情境中常见:国务院、财政部、司法局、市场监督局、发改委、街道办事处等;)

2.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3.监察委员会:是我国的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

七、各民主党派

1.性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不能与人民政协混淆)

2.地位:参政党

3.参政权: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

八、人民政协

1.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不是国家机关)

2.主题:民主与团结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九、民族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民族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十、宗教

1.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十一、村委会、居委会,以村委会为例

1.性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机关)

2.产生: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3.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十二、公民

1.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和方式(5种)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2.公民的民主权利:

平时政治如何学习?(1)预习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做好预习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A.列预习提要、B.做好笔记、C.发现问题、D.持之以恒。(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3)课后及时复习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THE END
1.《中国法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稳致远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https://www.moj.gov.cn/pub/sfbgw/qmyfzg/fzgzzffz/202308/t20230831_485344.html
2.法治与政治核心要义要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定性,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http://www.mzyfz.com/html/2310/2021-12-26/content-1548297.html
3.法治(政治词汇)法治(Rule of Law),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看词语概念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700835
4.法治与政治的区别政治包括法治,但法治不等于政治.制是方法,治是效果.政治是家庭生活和国家国际社会活动归属的总结.法治是调解社会生活和国家国际社会活动矛盾的工具.政治概念是从政治的角度解读,而法治概念则是从法治的角度解读.,哲学主导着政治,政治主导着民族精神,只有好的政治,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才有经济、科技的进步,政治概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48cf88a09169029e319c4a849442ecc9.html
5.民主政治依法治国(通用8篇)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意义:两者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案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6.P109~110 建设政治文明的目标是什么: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12q1173.html
6.论政治文明与法治的关系[文摘]:政治文明和法治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从静态的视角来看,政治文明是法治的基本内核;从动态的视角来看,法治是政治文明运行的根本方式以及政治文明成果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与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昌明之日,就是社http://chinaps.cass.cn/shjk/zzxlwsjk/zzxll/zzwm/201506/t20150626_2304558.shtml
7.专题03《政治与法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全面依法治国的。 2023-12-02更新|461次组卷|6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三)政治试卷 相似题纠错详情加入试卷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回望8年亚运筹办之路,各方共赴亚运之约,奏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6pt3575ct13474n38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