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范例6篇

2.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律教育的不协调

3.情境设置不能完全契合当前学生的生活经验

4.情境设置缺少对后果的揭示

人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07页,在第九课“生命共舟”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林彤和朱民勤是同桌,平时两人很要好,一起打球,一起骑车。可是她俩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够,于是每次到了考试的时候,他们就进行‘合作’,我瞄一眼你的答案,你看一眼我的试卷,结果两人的成绩都能及格。她俩非常得意,自称‘黄金搭档’。”接下来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这种‘合作’是正当的吗?为什么?在你的身边,还有那些你认为是不正当的合作?”[3]该情境及其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醒学生“合作是有原则———合作必须符合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这样的教育目的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不进一步设置后果的提示,就不能起到警示的教育作用。初中生普遍都能认可考试不能作弊,他们认同合作作弊既违反道德要求,也违反了学校的纪律要求,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可能的道德惩罚和法律后果。对触犯了道德、纪律和法律要求的行为,若不明确揭示相应的道德、纪律和法律惩罚,教材的使用就很难达到对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预期教育目的。

二、教材情境设置问题的改进

1.必须选取真实的道德事例

《道德与法治》中的道德事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选取虚拟的童话故事、影视作品和小说等材料中的故事情境。只有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事例,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对道德冲突产生切身实际的感受,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的兴趣。对这类道德冲突情境和问题进行巧妙设计,将会为不同道德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道德活动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2.加强道德、纪律和法律的协同教育

4.加强惩罚教育

《道德与法治》中的情境应该加强惩罚教育,明确指出对违反教育道德、纪律和法律要求的惩罚后果。“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处罚或制裁,是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采取的手段。”[4]用道德和法律分析高空抛物和考试作弊等行为时,一定要明确指出违反道德、纪律和法律要求的严重后果,并列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相应惩罚案例。特别是,教材必须明确指出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符合教育法,并且惩罚满足三个基本标准:“必须是学生违反规则的后果;必须对违反规则的学生有意施加某种痛苦或不快;必须由权威执行。”[5]对于上体育课不穿运动鞋、非艺术生等特殊群体的男生留长发等违反课堂或学校纪律要求的学生,教师和学校有权利有义务,更有法律依据对他们进行适当惩罚,甚至可以加重惩罚那些对适当惩罚抵触的学生。教材中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上述态度,列出法律依据,明确惩罚教育对学生社会化成长的深远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德胜.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傅维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教育研究,2005(3).

[3]高德胜.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傅维利.论教育中的惩罚[J].教育研究,2007(10).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育

一、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现状分析

1.发展智育忽视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育的落实开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提高成绩,重视分数成为当前大多数教师、家长及学生的目的,许多教师和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情感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分数,重视对学生的智育要求,却忽视了对学生最基本的情感教育,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无法落到实处。

2.忽视学生情感表达

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行为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过程中,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表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赶进度,尽快完成教学计划,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技能,却未曾考虑这样全盘灌输的思想是否符合学生接受特点。一方面养成了教师的惰性,另一方面也使得W生的情感无法获得满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思想品德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进行系统教育的必修课程。德育工作是否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的作用必不可少。与其他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上更能发挥出情感的渗透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倘若教学中,只有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无情感教育,就无法真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发扬爱岗敬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情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1.明确目的性,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可以利用身边的实例,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听闻社会上一些正义之事,敬佩之情会油然而生;而当听闻不雅之事,会即刻产生厌恶情绪。作为教师教学中,就要有目的、有意识、针对性地利用情感教育的两面性,利用学生已有的判断能力,引导他们认识何为真、善、美、丑,分析为何好的事情值得敬佩,不好的事情应遭到摒弃。在这种情感因素的引导下,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得到明显提高。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以情感为载体,通过情感无声的润泽,才能将道德与法治课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及行为。

2.以热爱学生为前提渗透情感教育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尊敬老师,喜爱老师,也就会自然而然愿意与教师产生情感的交流,对教师教授的课程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而教师要受到学生的尊敬,首先要学会尊重和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如果缺乏爱则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因而,教师要在公平平等的前提下,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也只有当教师与学生产生充分的信任,彼此才能和谐相处,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以热爱学生为前提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

4.以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情乎于辞”,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因而,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而形象地表达思想情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所学课程内容的美,学习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良好的教学语言,是触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因此,课堂上教师新颖、优美、富有情感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得到感染,自觉融入其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因而,教师要通过情感教育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到道德与法制课的意义,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必要性,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光彩,使其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

参考文献:

[1]孙晓卜范英《对思想政治情感教学探索的教学与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6.

2017年9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教材编写的孙民老师、徐文达老师和张冬芝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块:课程标准解读、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培训中,我在孙老师的讲解下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课标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德育回归了生活。它强调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产生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道德。在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人群,对于道德就应该有不一样的标准。教学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易感知的生活实际去进行教育,不可一味地用自己的思想实际去臆想和构建孩子的实际生活。课上学习尽量舒服化,并非要让学生“站如松、坐如钟”,因为学习姿势越自在,听课效果越高效。

新教材内容的编写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张老师和徐老师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通过张老师、徐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三位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一.合作学习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听课中,常常发现问题一出现,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每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与主动性欠缺,思维较为迟钝,往往落在后面,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做名副其实的“旁听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形成“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

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原则是,可安排可不安排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要把合作讨论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并且难度要适宜,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

4.合作学习教师要参与其中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班主任工作;德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初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必修课程,而班主任工作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所担负的任务不仅是对一个班级正常教学秩序的管理,而且还担负着对班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引导。班主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于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学的目标。

一、建构以《道德与法治》课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

《道德与法治》课与班主任工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当下,我国的初级中学德育工作和内容多而杂,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核心课程,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道德与法治》课与班主任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和目标,那就是德育――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具备合格知识结构、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在德育功能上,《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传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它的德育功能。班主任工作虽然烦琐,但其最重要的职责体现在引导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并把它渗透到班主任具体工作中去,发挥其在班主任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建构以《道德与法治》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

二、由班主任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

三、从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获取思品课教学更为鲜活的实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应是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每个优秀的教师的价值追寻,也是教育工作者们孜孜以求的境界。中华民族有着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传统,在优秀的传统育人理念中,无不包含着对立德树人的追求,作为承载德育主要工作之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当肩负起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的德行的使命,使学生的发展朝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延续和强化,让学生在教学中既能提高知识素养,亦能树立更加完备的道德情怀,培养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学生。

道德与法治课程突出地体现着德育的精神,其中,很多教学环节都无不渗透对良好品德的培养,整个教材体系体现着培养学生德才兼备、适应社会的目标导向。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树立两个并行不悖的原则,一个是知识教学原则,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素养,能够达到学业考试的要求并不断进步;另一个原则是教师不断树立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不断践行本课程呈现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使之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数来,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修身正己,树立榜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自然受到尊敬和爱戴,自古而今,我们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身处世,处处都有特定的要求。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者,自身首先要修身而养德,不仅要具有渊博的教学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能有一身“浩然之气”,从而使自身更加具有教学自信。

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要不断重视提高自身的修养,广泛领略古人的德育智慧,在学生眼中,教师如同灯塔,更是榜样,每一节课的教学和每一次沟通,都是直面学生的懵懂。所以,教师应该将课程中所渗透的基本德育常识和原则体现在自己身上,让自己能与书本知识融为一体,尤其是体现在课本里的优秀美德,纵然不能一一秉承而践行,也要能够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中,乃至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让学生看到教师美好的德行和品质,既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也树立起榜样,达到以身作则的目的,相互提升。

树立榜样对本课程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不仅要符合教师基本要求,还应该着重力促使自己广泛集聚美好的德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体现自身积极健康的一面,尤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将课程中渗透的道德品质结合自身的实际而体现出来。同时,还要发挥各类素材中模范人物的榜样,榜样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更容易受到榜样的激励,要让学生在聆听中获得学习的趣味,并得到启发。教师也应从榜样中学习,锻造自己良好的品德,加强学生对教师人格的信服,既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染力和认同感的融合。

二、引领价值,培育情怀

进入新时代,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生,在理论思维上尚不够成熟,而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刻体现着着党和国家对人才价值引领的深切期望。因此,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学者,更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导,让学生树立投身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高度自信。

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努力注重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要求,把课堂知识中的主要价值要求渗透和融合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学习“国事家事天下事”,结合各类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的家国情怀,认识到自身对于国家与民族未来的意义。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之余应当不断去钻研党和国家的各类制度和战略,从更高的层次拓展自身理论视野,梳理完整的价值结构,才能给学生更明确的价值导向。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还更加应该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围绕丰富的历史题材,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涵,让中学生树立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人。同时,更要不断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通过本课程要让学生在其他各类课程学习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尤其是结合各类文化知识素材,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力和地位。同时加大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尤其是结合语文课程和历史课程所学,在备课时,将各类美德知识融合在教学环节与习题训练中,加深学生记忆,以深刻的文化,承载深邃的文明,践行美德,共建精神家园,树立积极的人生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学生朝着积极的人生方向迈进。

三、注重方法,知行合一

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也应该是美德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尤其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更应该相当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学生是教师忠实的聆听者,教师的行为观念和处事原则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青少年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经常浸润在感受品德教育的知识课堂里。因此,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自身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设计探究活动或者组织教学过程的时候,能循循善诱地在整个过程中贯穿一条以用道德教育感化学生的主线。掌握正确的批评和教育的方法,以德服人,注重宽容和严格相互并用的方式。

四、秉持信念,诲人不倦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当有更加厚重的人文情怀,承担起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坚守本课程一如既往的德育情怀。因为在本课程的教学里,几乎处处都体现出育人的要求,所以,一定要具备持之以恒的信念,孜孜以求地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甘于默默无闻,能够不遗余力地将本课程的德育价值贯穿于自身的教学生涯中去。本课程的知识体系随学生的成长而逐渐变得深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另一方面要抓住每个环节的德育重点,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避重就轻。教师要坚守“知”与“行”合一的双重理念,绝不可以忽略本课程字每一个阶段的德育目标。

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本课程的教学者,执着于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有记忆学识之长,能够以所学而所用。但光执着于知识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树对美好德行的培育,使学生不仅仅具备书本的知识,更要懂得传承美好道德,努力完善自身道德水平。因此,作为教学一线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一颗诲人不倦的爱心,不仅仅要“授业解惑”,更要成为“传道”的载体。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长记得慎独而内省,让自己学识丰富起来,道德境界高尚起来,不为太多的名利牵绊,也不为各种社会现象而失去应有的高瞻远瞩,要努力学习古人的教育智慧,多搜集古往今来的优秀德育题材。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后,能运用知识并践行知识的意识,注意看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应到它们朝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THE END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大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大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专题:最新提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大全,欢迎收藏无忧考网教案栏目获取更多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资源。【CTRL+D 收藏备用】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精选20篇) 【导语】亲爱的老师们,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处在天真活泼、充https://www.51test.net/jiaoan/ddyfz/
2.道德与法治2016全集–搜库01:25 道德与法治《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诺妍妍520尧尧 0 1月前 01:08 道德与法治《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诺妍妍520尧尧 0 1月前 01:42 道德与法治《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诺妍妍520尧尧 0 1月前 00:26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勉励 光明网 0 1月前 https://www.soku.com/t/nisearch/q_%E9%81%93%E5%BE%B7%E4%B8%8E%E6%B3%95%E6%B2%BB2016%E5%85%A8%E9%9B%86_orderby_2_lengthtype_1?site=14&_lg=10&limitdate=0
3.道德与法治教育高清完整正版视频在线观看加载中 14 下载 视频 讨论 道德与法治 37 简介 独播24集全 重启恋的世界 美女医生穿越遇真爱霸总 独播30集全 铁拳英雄 陈展鹏曼谷唐人街扶善惩恶 VIP29集全 超越 李庚希胡军冰雪逐梦 独播30集全 家族荣耀 张智霖杨怡豪门复仇剧 156话全 VIP40集全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U2MDIzNTQ2MA==.html
4.道德与法治CNTV全集在线观看道德与法治CNTV视频2013宸插畬缁? 道德与法治20160913爱奇艺http://g.manmankan.com/dy2013/zongyi/play/122/cntv.shtml
5.道德与法治的意思道德与法治的意思 网讯 网讯| 发布2021-10-12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治实https://xue.baidu.com/okam/pages/strategy-tp/index?strategyId=137218192888636&source=natural
6.道德与法治范文5篇(全文)道德与法治范文第1篇 (一) 热点1 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 材料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辽宁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https://www.99xueshu.com/z/tn8ny9b5uduq/
7.道德与法治法律全集免费在线播放下载简介:2012年1月14日,山东卫视在早间时段7:34推出的长达一个小时的专题节目。秉承弘扬法治精神的主旨,力求更为广泛详情>> 道德与法治播出时间 暂无电视台播出 道德与法治分集看点介绍 第20160602 集:惊魂未定第 20160520 集:糊涂的一夜第 20160518 集:绝路逢生第 20160505 集:珠光宝气之“小人得志”第 201603https://www.tvsou.com/show/eb5d2dd4/
8.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讲授筹划学校:东二营中小姓名:王凤敏工夫:2016年9月一、门生环境阐发一年级的小朋侪方才退学,在情绪态度、举动风俗方面都很稚子,盼望经过本册讲授,积极把他们造就制品德精良,乐于探求、酷爱生存的儿童。二、课本阐发《品德与法治》课程的性子是以儿童的生存为底子,以造就品行精良、乐于探求、酷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37475.html
9.学好道德与法制的六个方法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教材内容块面也很清晰,因此掌握道德与法治课本上的知识至关重要,下面为大家带来学好道德与法制的六个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培养兴趣,快乐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成了一种负担,不仅不会主动学,而且即使家长、老师在后面催,没有兴趣也是应付差事http://www.e4221.com/chuzhong/zhengzhi/9114.html
10.道德与法治2017节目视频搜索“道德与法治2017节目”搜索结果页面为您提供更全更新的“道德与法治2017节目”相关视频及影片的搜索服务https://waptv.sogou.com/vertical/wxallqwt5o32rvwogiydcn553lc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