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新要求。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贯彻中央精神,落实课程标准新要求,满足社会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材的新期盼,教育部组织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了修订。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修订思路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基本功能是政治引导,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本次教材修订围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总目标,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励学生把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坚持一体化编排教材内容。相对于单本式教材的框架结构设计和内容安排,一体化建设要求通盘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年教材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形成具有衔接性、连贯性、整体性的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本次教材修订认真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求,着力用立德树人总目标统领学段目标,按照主线贯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呈现教育主题、编排教材内容;强化“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认识,从框架结构设计和内容安排上着力解决简单重复、“上下等粗”等问题,增强教材的系统性、层次性;加强与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的内容比对,发挥横向配合、协同育人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点修订内容
本次教材修订对重大主题教育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依据统筹规划、学段衔接、各有侧重的原则进行落实。
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二年级下册专设“传统美德我弘扬”单元,四年级下册专设“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七年级下册专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其他册次有机融入。此外,丰富和充实革命传统教育内容,五年级上册集中讲述百年党史,五年级下册专设“英雄模范好榜样”单元,其他册次介绍革命领袖、革命英雄人物、革命事迹等,有机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其核心内容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引导学生认识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次教材修订中,四年级下册专设“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单元,九年级上册第九课专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
在加强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方面,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伟大的人民军队”、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军强才能国安”,引导学生懂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增强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落实国家安全教育要求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国家利益至上”、第十二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了集中阐释。
同时,此次教材修订还在劳动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强化。
(作者:路建平,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委会主任,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咨询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