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实践性特质

作者:董少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将党的主张全面贯彻于法治实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首先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将党的主张贯彻于法治实践各方面、全过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开始领导人民开展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法律实践、探索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法律制度,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积累了宝贵的法治实践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地位的日益提升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日益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领导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和带头守法各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6月,在党中央对全国立法工作的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次,作出法律解释9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这一系列法律制度的修改、制定、颁布和完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行政执法方面,党领导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行政执法原则基本确立,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行政执法监督体系逐步构建,行政执法作用明显发挥。司法工作方面,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司法机关工作理念更加科学、司法工作能力日益增强、司法行为更加规范、司法作风更加优良、审判质效不断提升。在守法方面,则要求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作出表率,把党纪国法、制度规矩作为行动的标尺,切实做到讲纪律守规矩,知法守法。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性首先通过党对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领导予以体现。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也必须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逐步推进和落实,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这艘巨轮才能够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

法律的制定在于为民、法律的实施依靠人民、法治效果的评价依托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统领和贯穿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将广大人民群众置于法治工作的核心位置,一切从人民出发、为人民着想,把人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施所依靠的关键主体、也作为高水平法治国家建设的评价者与最终受益者,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性特质的又一重要方面。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倾听人民声音、解决人民需求。首先,法律法规的制定从解决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全面了解群众心声、掌握群众意见和需求,以实践中发现和暴露出的现实问题和群众需求为依据,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其次,在执法、司法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治实践中,要全面保障和维护人民权利,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备的法律支持和帮助,让人民群众从法治中受益,在每一次司法实践中都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最后,要全面落实全民普法工作,人民群众知法、懂法是其有效参与法治实践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广大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理解法律、敬仰法律,才能够真正做到遵守法律。在此基础上的守法也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抑制人民群众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实现社会安定有序。总之,新时代法治理论与实践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稳步推进。

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前进方向,准确把握我国国情与实践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从本质上讲就是在法治领域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还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国情与实践需求,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全面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制度层面的根本保障。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对法治成功经验的理论升华和基本遵循。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不仅是对有史以来法治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也是对我国长期以来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古往今来,德法并用的治国思想都对国家治理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新时代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有效的道德教化方式,将法治思想融贯于道德教化之中,同时也将道德体系与法律规范相衔接,使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促成中国的法治现代化。面对新时代更为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和违法犯罪问题,也要求我们立足实践、着眼长远,将现实问题与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相结合,在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寻找中国智慧和中国思路。全面依法治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持和对我国国情与实践需求的全面把握,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性的应有之义。

四、坚持以法治中国建设为时代使命,紧紧抓住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建成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引领着法治中国建设实践的正确方向。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性转化为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力,通过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重要环节,建成更高水平的“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22年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深化和实践逻辑研究”(项目编号:22ZDA120)阶段性成果】

THE END
1.延安日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高俊英 2024年12月4日,迎来我国的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为庆祝这一重要节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发起宪法宣传周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深入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此次活动重点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回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https://paper.yanews.cn/yarb/20241211/mhtml/page_06_content_20241211007004.htm
2.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理论表达,也是当今世界人类法治文明的理论形态。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质和规律,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抓手、总布局和重点任务,而且站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发展的高度,深刻把握人类包括法治文明在内的政治文明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U3Mjg2NA==&mid=2247506780&idx=1&sn=0ababc48b7e69302d58db97d28a8ad7f&chksm=e83cc453f7340d64482136ce312b6769dc589d3efe6fe5ac8503baf9cd5b171f4c7d28fe3865&scene=27
3.地方实践“依法治国”七看点法治去所在地的行政服务大厅办过事的人,多少都见过这样的景象:一号窗口标着身份证件办理,二号窗口标着就业登记,三号窗口标着生育服务,依此类推;一号窗口前已经人满为患,看起来直到下班都办不完,二号窗口前却门可罗雀,但倘若你要到它跟前去,缩短排队时间——对不起,该窗口不受理此业务。 http://legal.people.com.cn/GB/43027/390447/index.html
4.检察日报社评: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思想凝聚力量,旗帜指引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萌发、成长、形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应用、检验、升华,实现…https://zhuanlan.zhihu.com/p/703767363
5.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积极作用北大法律信息网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年的法治实践 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时代磅礴伟力的推动下,法治建设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伴同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依法治市,已融入城市血脉,内化为城市之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深圳在法治建设方面实现了多个“全国率先、业内首次”原生创举,为中国法治建设作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805
6.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常州实践该模型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凝练出“法治知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实践、法治信仰”的五维法治素养,开发了宪法教育、民法教育、行政法教育、刑法教育、社会法教育等五大类法治教育内容,探索出“目标内容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学科研一体化、多元评价一体化、合作共建一体化”的“http://www.jyb.cn/rmtzgjsb/202401/t20240103_2111140184.html
7.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性、政治性、人民性、正义性、统筹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所具备的理论特征。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https://www.gsfzb.com/content-422-88407-1.html
8.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本文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方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性地把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方略新实践概括为保持法治定力、发展法治理论、提升法治方略、拓展法治道路、深化法治实践、统筹法治改革、建设法治强国、加强法治领导。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8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