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不,从古代法律体系入手,谈帝王依法治国理念法家商鞅管仲韩非嬴政

“法家之流,盖出自理官”--《汉书》。所谓“法”,这一概念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比如齐国的管仲,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制定国家大法,并严格明确刑罚同时也改革田赋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项事宜。齐桓公可谓是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开始依法治国的君王。而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法家”作为一种学说走上了历史舞台。诞生了商鞅、韩非子等名家。

一、“法”的历史渊源

什么是“法”,法就是规则。无规矩不以方圆,如今这个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宪法是根本大法。而在古代也有着其运转的规则。历史上每位伟大的君主,身边都有能人异士相辅佐。或出谋划策,或为其改革。

法家可谓是真正的代表平民的利益,使得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也可以通过战功,得到封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阶层固化,使得平民也有机会为官。他们提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改变了自西周以来,“刑不上大夫”的规则。

1、春秋管仲——法家先驱

管仲在稷下学宫开创了自己的学派,不遗余力的传道受业解惑。其人被誉为“法家先驱”,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为依法治国埋下了种子。在他的帮助下,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最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可以说管仲的改革,都是基于“法”的基础之上。首先在用人人事方面,改变了原有的世卿世禄制度。规定“凡强健、慈孝、仁义者经由推举均可入仕。”可以说这一制度直接影响到了汉朝的“察举制”。在没有科举制的年代想要改变自己,就可以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上升。

其次重新划分,并明确了各地方区域限制。这也就是《管子》中的“肆其国而陆其鄙”。精细的划分了行政区划,明确责任到个人。“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名言就是管仲所讲,为了使农民吃饱懂礼,他又明确了赋税规定要结合百姓的人口以及丰收程度颁布了“齐税法”。

齐国的刑罚制度,其实早在“太公封营丘(今临淄)”时就已经开始初步尝试。当时吕尚就曾经明确礼教,设法建刑推行“礼法并用”的制度。从道德方面教化人民,而突破了这道底线则就要面临惩罚。管仲继承太公思想后再继续发展,那时的良好的道德不仅可以扬名还可以加官进爵。而且管仲也更明白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仓廪实,只有使其做到了这点才能培养出淳朴的民风良好的社会秩序。

法家的思想可谓是源远流长,而法家先驱们也秉持着“为往圣继绝学,承先哲之华章”的理想信念。继续尽自己所能,将法家发扬光大致使一个又一个太平盛世接踵而至。甚至是“生九死而尤未悔”。

2、商鞅变法——大秦崛起

在秦孝公继位之初,秦国一片动乱积贫积弱。对外,割地求和还被魏国占领了河东地区对内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毫无威信可言。直到卫国人商鞅实行变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秦国才开始慢慢的崛起。

商鞅是法家的学者,自由便对刑名法术很感兴趣并以管仲为榜样“管子,乃吾辈之先驱模范也”。所以他立志想做管仲那样的千古名相,但实行变法明确各项制度自然会触碰贵族的利益。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终于开始了变法之路。

首先要确立秦国的制度自信,而百姓对于朝令夕改左右不定的国君早已失去信任。商君于是便开始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徙木立信”,重新确立了朝廷的威严使得百姓信服。同时在秦孝公的全权支持下,商鞅首先颁布了《垦草令》。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能者为上

推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律法《秦律》,在全秦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凡是皆决于法”的热潮。从而使得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商鞅在被秦惠文王追杀时,想要夜宿百姓家。却被反驳以“不是吾等不收留汝,则是商君之法不许”。看见世人如此之遵守,他非常欣慰。最终以“五马分尸”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商鞅从此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后世变法者皆以其为榜样。王安石在新政实施不顺利时,也曾缅怀商君道“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自秦孝公推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由此逐渐的进入巅峰状态,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为万世开太平

封建时期的法治,“以君为本”可以一言以立之也可一言一废之。在一定层面上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工具,就其根本而言立法是为了维护其统治。自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法治”思想,为历任统治者开创盛世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凡事必须以规矩而定,做人做事都要守规矩。而法就是一个国家的规矩,只要生活在法的土地上就必须依照其行事。

1、秦扫六合而一统天下

《汉书》记载,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秦始皇又推行了“军功爵”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了军队封赏体系,打造出一支“虎狼之师”。自此平定六国,开始了我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

秦始皇的成功自然离不开法家,他的左膀右臂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也就是中央集权制度。同时还在其书《韩非子》中提出了“法不阿贵,以法为教”。在商鞅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行依法治国理念。

他主张刑法对于任何人都“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当然这句话是诸葛亮说的。但韩非子曾经明确的表示“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以便奏效”。这也就是今天所提倡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得每个人都遵纪守法。虽然执行效果欠佳,但至少在千百年前这是一项壮举。

秦国变成秦朝,法家和它依法治国的思想,可谓是功不可没。做出贡献巨大,犯了过错受罚使得秦国百姓及王公大臣遵纪守法。嬴氏家族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终于逐鹿而胜。在当时法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正是有了严刑峻法才能有国富民强。

2、二世而亡、高祖登场

汉高祖刘邦与秦始皇年龄相去甚少,曾活在大秦统治之下数年。所以法治观念在他身上也有所体现。《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便是著名的“约法三章”。

当时的刘邦还没有称帝,刚进入咸阳根基未稳但此时的他虽然暂时无法制定新的法律。但这个约法三章则更能体现他依法治国的观点根深蒂固。政权不稳定的时候都想着要先立法,足以看出法对古人的影响。而此举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望,百姓皆以他为明君。

《汉书》记载,汉初民生凋敝,经历了多年的战乱急需修养生息以作调整。所以汉初崇尚黄老之学,推崇“无为而治”。而秦朝的严刑峻法俨然已不适合国情的发展。所以汉文帝下令废除了秦律中的连坐制度,同时不再使用黥,劓、刖等残忍的惩罚。

而景帝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法律改革,进一步的废除了人身刑罚。并且严令强调实以“宽刑”,使得通判在裁定上也有了许多缓和的空间而且还人性化的规定“父母亡,准狱犯服丧五日”。

这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通过改善法律和刑罚来减轻民众身上的压力。经过多年的修养生息,生产力也日渐恢复出现了自秦以来从未有过的富裕情景,为后来的汉武帝荡平匈奴奠定了经济基础。文景之治这一盛况也被收录进中学历史课本当中。

三、法制影响下的大唐盛世

唐朝可谓是封建时期对现在影响最大的朝代,对外开放,政治清明,百姓富足。而唐之盛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非同小可。结束了隋末战乱以来,国家百废待兴急需整顿发展生产力。在玄武门之变后登基的太宗皇帝,选用贤臣;广纳谏议;整顿吏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贞观之治”。法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新唐书》记载“是法也,不为我一家之法;四海皆应守之,万事俱以法为准”。

四、结语

古代的盛世都是先根据自己的国情,修订严峻或者宽仁的法律从而达到国富民强的统治目标。但不论其如何,都是为统治者本身服务的,根据其自己的意愿以修改之。依法治国的理念,自古以来皆有之。

THE END
1.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体制机制。 https://www.gdzf.org.cn/zwgd/content/post_168896.html
2.护航青春,与法同行——聘任法治副校长,普法教育零距离法治,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利剑,更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当信仰并践行的准则。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意识,7月18日,清徐县人民检察院莅临山西盛世技工学校举行“法治进校园”活动。 http://www.sxssjg.cn/newsinfo/7400272.html
3.河南法治报丹青绘盛世 翰墨谱新篇 ——庆祝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主题书画摄影展作品欣赏 《 河南法治报 》( 2024年10月11日 第 16 版) 《展览题词》 作者:张海 《高山流水万壑松风》 作者:沈钊昌 《神圣的一票》 作者:马庆祥 《暖阳》 作者:徐立新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摘录》 作者:段永涛https://newpaper.dahe.cn/jrab/html/2024-10/11/content_2185_1696042.htm
4.盛世缔造者(李世民评传)书评[3]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 [4]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160083/
5.以礼治国就是依法治国,古代盛世为何那么少?朝代更替还那么频繁对于人与社会来说,道德仁义是最高追求,可惜语言文字无法详细并完整地承载它,人类就无法在全社会范围内,全方位的运用它。礼法,也就是法律制度,便成了最优选择。 这便是以礼治国,依法治国。 所谓盛世,不过就是少数智慧的君王,在以法治国的基础上,兼顾到了部分的道德仁义而已。https://zhuanlan.zhihu.com/p/635849695
6.法治护航2023年5月11日,民警在万宁桥巡逻。 景山 望盛世繁华 护百姓安宁 ● 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在此处人工营造了景山山体● 景山整体建筑顺应山势并以中轴线居中对称布局形成了严谨的景观秩序从景山公园万春亭北眺中轴线。 民警向参观学生宣讲中轴线建筑知识。 https://www.bj148.org/ztk/2024nzt/zzx820/fzhh/202408/t20240827_1667602.html
7.盛世华诞!听“检察蓝”告白“中国红”以法治初心 庆祖国华诞 以检察之为 铸鼎盛山河 静安检察 目之所及皆为盛世华夏 司法公正守护正义柔情 普陀检察 赤诚之心 书写清澈挚爱 法治担当 献礼盛世中华 虹口检察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 检察蓝与国旗红交相辉映 祝祖国繁荣昌盛 法治昌明 闵行检察 与民同心 法治同行守护公平正义共建美丽中国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34578
8.法治大讲堂第四讲——民法典,盛世修典的重大成果11月4日晚,法学院在明理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法治大讲堂”系列讲座第4期。讲座由法学院院长骆庆国教授开讲,王湘平博士主持,法学院2021、2022级法学专业全体同学和部分教师参加。 骆庆国教授以“民法典——盛世修典的重大成果”为主题,以“历程、地位、特点”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讲述了新中国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为什么https://www.gxuwz.edu.cn/arti_show.php?id=41340
9.传统文化共传承龙腾盛世闹元宵法治日报-法制与新闻网讯(和平 翟艳妮)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历正月十三,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天坛街道举办2024年“龙腾盛世迎新春”元宵节文艺汇演为群众奉上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薛树家,文艺科科长赵亚丽,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小波,天坛街道党工http://www.lawnewscn.com/wap/content/2024-02/26/content_8964612.html
10.从烽火连天到和平盛世历史典故100篇2. 法治初步 中国古代法治发展历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如《商君列子》中的“法家”思想,为后世奠定基础。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严格法制,对社会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最初的一些法律制度如何逐渐完善,并最终形成完整而复杂的法律体系。 https://www.qbkhgzmhx.cn/jin-dai-ren-wu/97108.html
11.中华历史歌诀(201首古体诗)刑措明法治天下,设馆兴学育才贤。 民族和谐强国势,太平盛世贞观年。 61. 征服突厥 唐朝太宗初即位,突厥趁机犯长安。 亲临威仪驱边寇,备战演练强兵团。 派遣李靖入敌阵,夜袭突厥擒头班。 俘虏安置归原地,西北统尊天可汗。 62. 改立皇后 妙龄入宫武媚娘,随侍帝耆恋储皇。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208/22/8180336_1106782472.shtml
12.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丨庆盛世华诞,护家国平安市州四川法治报https://www.scfzbs.com/sz/202410/8262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