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者代表何良彬作《苏轼“思生”司法观及其当代启示》发言。
获奖作者代表张照涓作《多元解纷“眉山实践”的三苏法律文化史考》发言。
获奖作者代表张闻喆作《以人民为中心的传统法治思维—从苏辙<韩非论>与<龙川略志>中研究》发言。
获奖作者代表洪洋作《苏轼国家治理观探赜——以“嘉祐制策”与“熙宁奏议”为核心》发言。
获奖作者代表韩超男作《苏轼吏治思想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追求——以任人与任法关系处理为体现》发言。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蜀光学者郑妮,作《传承“三苏”文化构建政府治理“人文·法治”新范式》主旨演讲。
参加会议的嘉宾正在认真听讲。
“三苏”法治文化是宋代法律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他们的法治理念仍然具有理论的启发性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无论是“立法不可与民争利,法应便民利民养民”,还是“立法必须因应时势,顺乎民情民心风俗”,都值得传承弘扬。
近日,第二届“三苏”法治文化论坛在我市举办,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主办,眉山法学会承办。百余位国内知名高校法学教授、苏学专家、学者代表等相约三苏故里,以“三苏”法治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三苏”法治力量。
找寻“三苏”法治文化源头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苏洵提出“审势立治”,主张“利者义之和”,认为要根据具体的社会形势,对礼与法或刑做出正确的认识和选择;苏轼提出“人与法并行而不相胜,则天下安”,主张“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省刑薄敛,刑赏忠厚”,反对法令滋彰;苏辙主张“任势”以变法,认为社会形势是发展变化的,欲要治理好天下,一定要好好审察当时的社会形势,强调“礼法缘人情以立”,应顺应人心、人情……
“三苏”法治文化散见于其奏议、政论、诗词、歌赋、谱牒、散文、书信,以及他人的记述之中,历经千年仍然值得挖掘传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传承发展“三苏”法治文化,坚定文化自信,2020年10月,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四川省法学会在我市举办了第一届“三苏”法治文化高峰论坛,论坛主题为“苏洵苏轼苏辙与传统法治文化”,研究成果《北宋士大夫的法律观一苏洵苏轼苏辙法治理念与传统法律文化》,初步解决了“三苏”法治文化研究少、阐释不多的问题。
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赵晓耕评价说:“一直以来,作为‘三苏’故里的眉山市对保护、传承、弘扬东坡文化不遗余力。眉山市法学会持续挖掘梳理‘三苏’法治文化论述,初步解决了‘三苏’法治文化研究颇寡、论述不多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三苏’文化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治蜀兴川和法治眉山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
第二届“三苏”法治文化论坛自2022年12月发布征文启事后,广大苏学专家、学者、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三苏”法治文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论坛主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参与专题研究,深入挖掘、系统梳理“三苏”法治文化论述及其当代价值,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三苏”法治文化体系。
据悉,此次论坛共征集“三苏”法治文化论文165篇,经专家组初评、复评,论坛组委会综合审定,共评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2篇,优秀奖26篇。论坛大会上,3名法学专家作了主旨演讲,6名主题征文获奖作者代表作了学术交流发言,引发了广大参会者对“三苏”法治文化的共鸣。
深耕“三苏”法治文化理念
充分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
“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最普及、最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在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三苏’在司法实践当中对调解的方法运用更是十分到位。”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眉山市委政法委法治科科长张照涓说,眉山近年来创新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恰好与“三苏”的法治理念不谋而合。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多元解纷“眉山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80%以上的矛盾纠纷通过前端非诉方式解决,诉至法院的民商事纠纷近30%通过非诉方式化解在诉前,进入诉讼的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62%以上。全市民商事、行政纠纷“万人成讼率”持续低于全省、全国平均值,社会呈现和谐稳定良好局面。
“此次我研究的是苏轼国家治理观,还没有深挖其法律观念。在这次论坛中,我也听了许多专家学者关于‘三苏’法律文化的演讲,令我受益匪浅,他们所说的苏轼以法活人、法行无穷等司法理念也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下一步我打算从这方面深入探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洪洋坦言相告。
汲取“三苏”法治文化资源
奋力推动更高水平法治眉山建设
“三苏”法治文化研究与实践不断丰富,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新红利不断释放,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越来越强……近年来,我市充分汲取本地“三苏”法治文化资源,持续推动工作举措创新,有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行政决策制度机制,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着力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切实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依法防范处置各类重大风险,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认真挖掘传承“三苏”法治文化,积极打造“三苏故里·善治眉州”社会治理品牌,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医疗纠纷“保调赔防诉”预防化解机制等一批先进经验全国推广;
“枫桥经验”眉山新实践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经验两次获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肯定批示;
连续3年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获评全省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双优秀”市……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是我市深耕“三苏”法治文化多维研究与实践的最好例证。
此外,作为四川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六个试点市(州)之一,我市充分汲取本地“三苏”法治文化资源,出台《眉山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运行办法》,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入库首席法律咨询专家75人,专家团队成员455人,参与重点项目会审42个,出具法律专业指导意见书62件,解决疑难复杂案件136件,社会反响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持续位列四川省第一方阵,全市营商环境排名进入四川省第一方阵……这些成绩的背后都少不了“三苏”法治文化的影响。“三苏”法治文化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正在为眉州大地注入新的生命力,高质量推动平安眉山、法治眉山建设。
微博|文明眉山
网址|ms.scwmw.cn
曝光丨不文明现象曝光请点这里
RECOMMEND
▼一月内3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眉山这座文明城市有何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