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高效拆迁却低效拆违?房产频道

一些地方政府在拆违执法中,除了能力建设,还应该进行“意愿建设”,空有能力,假如不能做到“力为民所用”,政府该做且能做的事情还是不会去做。

这种理论或许能够准确描述出一些地方政府在拆违执法中的实际面貌,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却很容易产生误导性。

国家能力理论原本用来解释国家存续的基础条件——一个国家若不至于崩溃,乃至能够繁荣发展,都取决于特定的国家能力。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一些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常年在后发展中国家投入资金和人才,帮助他们进行能力建设,包括制度建构、技能培训、设备更新等方面。但是许多这类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受援国也被当做扶不起的阿斗,不可救药。一些学者便反思,从客观条件的角度看问题具有局限性,除了能力建设,还应该进行“意愿建设”,空有能力,假如不能做到“力为民所用”,政府该做且能做的事情还是不会去做。

这样便是用国家能力理论来解释政府执法效能的误导性之所在。一些国家可能会说,之所以陷入治理困境,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实在没有资源和能力去做,以此掩饰执政者“执政为民”之心的缺失。

不可否认,违建的确是执法中一块难啃的骨头,执法难度和所涉及的利益都比较大,需要有相匹配的执法能力才能有效应付。但同样在中国,同等难度,或是难度更大利益更深远的执法领域还有很多,其中一些领域的“执行效果”还相当不错,例如拆迁和计划生育。这说明,很多政府部门在调动执法力量方面,应该是具备足够能力的,用一句流行的小品台词说就是,“这个可以有”。

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处理一些事情,却在另外一些事情上陷入困境?为什么能够高效拆迁却无法有效拆违?如果我们坚持用国家能力论来解释执法困境问题,那么假如我们承认国家能力不足,便无法解释为什么能够做到高效拆迁;假如我们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家能力,便无法解释为什么无法有效拆违。要解决这个逻辑困境,不能只靠国家能力论,还应该从国家意愿的角度来看问题。

我们经常用一个国家财政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强度,来判断这个国家是否听到了民众的呼声,在多大程度上遵从了民众的意愿。财政和执法力量一样,都是国家能力的一部分。财政存在分配问题,执法力量也同样存在分配问题。不同的分配方式便决定了不同执法领域的效果。就像财政分配直接体现一个政府的意愿一样,执法力量的分配也是政府意愿的结果。

THE END
1.寸土之地,正义之光律师网却是一寸一尺,丈量正义的路程。 一寸之地,铺展万家安宁; 一心为民,燃尽一生忠诚。 守护的初心,在风中如炬; 映照的正义,于夜空长明! (文字:门头沟法院王俊杰) 原文链接:https://bjgy.b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25824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http://lvshiw.org.cn/show-108178.html
2.学习动态《云法?青年说》法治专栏④:善意文明执行“预处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亮底色。罗定法院秉持善意执行理念,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影响,通过“预处罚”措施让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看得见、摸得着,让各方利益主体感受到执行权威与司法温度,体现了法院工作的“刚柔并济”,在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P6L5K0514JABL.html
3.公牛和母牛在田里OOXX,结果被起诉了!来源:法治盛言 某县两家农户的公牛和母牛在田里交配,损坏了邻居曾某的水稻,因赔偿纠纷而诉诸法律。 母牛农户说,是公牛强奸了母牛,应由公牛一方赔偿。 公牛农户说,是母牛勾引了公牛,应由母牛一方赔偿。 县法院一审判决结果:交配属双方情愿,各赔一半。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131956_859806053.html
4.县第二实验小学2024展或星内上下氧《1)容以为设计害量有参要马?为计2于(4分》学)知同按甘一个主整销,篱结美程的组重T〔信:)2行.周《晚上,泰如素开了一个素风企流,业道是每个人的家风黄根:善邮自心量得混什盛言缺,但老若鼻务的体堂地我到了自任,老老风:“★人上重急家里有了不一样的快手,·马吗城:“士人https://m.zxxk.com/soft/48521996.html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三是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创新观念,不袭蹈前人,文从字顺,辞必己出,表达要流丽畅达,合乎语法。 四是创作技巧方面提出“气盛言宜”,注重作家养气功夫,这深受孟子“浩然之气”的影响,强调在创作中形成气势。 柳宗元:大体与韩愈相似,不如韩系统、简明: 一是密切联系现实,“辞令褒贬”“导扬讽喻”。 二是强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n03k6np.html
6.高二上期末(统考)全国卷考区A.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B.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承袭和发展了以往关于意境的论说,并择取西方美学的一些观念加以论释,提出了“境界说”。 C.李健吾采用钟嵘开创的象喻式批评,综合西方“印象批评”和传统“意象点评”的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3709ct10929n299435.html
7.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包括()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文以明道;唯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文从字顺;气盛言宜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https://www.shuashuati.com/ti/19ec229ace004cf38d26c24412ac048b.html?fm=bdbds269f00fbbfdceeeecaf71f85d3d153c2
8.《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下)》读书笔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四,韩愈发展了孟子的文气说,提出“气盛言宜”论,对文学创作中重视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有很重要的意义。(按:韩愈说的气与言的关系就是仁义道德修养和文章之间的关系,“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气是儒家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后在精神气质上的一种体现,是“配义与道”的“浩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090461/
9.容齋續筆:五以为多一以为寡将遂挈挈然举而信之乎鼂错说景帝曰髙帝大封同姓齐七十馀城楚四十馀城吴五十馀城分天下半以汉之广三国渠能分其半此错欲削诸侯故盛言其大尔胶西王将与吴反羣臣谏曰诸侯地不能当汉十二为叛逆非计也是时反者即吴楚诸齐此胶西臣欲止王之谋故盛言其小尔二者视苏张之言疑若相似而用心则否听之https://ctext.org/wiki.pl?if=en&chapter=5637955&remap=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