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光明楼附近一栋“高龄”居民楼发生火灾。而前来救火的27辆消防车却被小区中乱停放的车辆挡住。
消防车、救护车无法进入小区的情况在砖塔胡同78号院曾经多次发生过。
砖塔胡同78号院中,近60岁“高龄”的红砖楼房旁,几位老人坐在墙边的破旧沙发上晒着太阳。
院内,白线划出的停车位分布在道路两侧,共有70个车位,满足了小区内的停车。在这里,居民自治解决停车难问题也起到了效果。
而改造前,车辆横七竖八地停放在小区中,只能停下30多辆车,车辆几乎堵住了本就不宽的马路。救护车无法进入、老年人无处遛弯儿、因抢车位引发的矛盾与争吵……
砖塔胡同78号院如何解决自身停车难问题?此类方式是否具有推广意义?又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如何在这些矛盾中寻得平衡点,也在考验着所有人。
没人管
乱停放救人只能靠担架抬
西四地铁站向西约500米,砖塔胡同78号院外,一辆黑色轿车在停车杆抬起后进入小区,停在写着“35”的停车位中。
小区中有4栋4层住宅楼,有近60年的房龄。道路两侧,有序地停放着车辆。在半年前,这里则是另一番景象。
“车都随意地停在路上,横七竖八地停着,路基本上就堵死了。车没法进出,人没处遛弯儿。”居民周先生对不久前光明楼附近小区发生火灾后,消防车受阻的遭遇并不陌生。“消防车、救护车,都被挡住过。”
一天傍晚,西楼的一位老人突发疾病,急救车很快出现在小区外。进入小区十几米后,急救车却无法前行。小区中,唯一的一条路已经被乱停放的车辆堵死。无奈之下,医护人员只有抬着担架跑向了近二百米外的居民楼。“简单处理之后,再把老人抬过来。如果不堵着车,抬下了楼就上车了,不用老人再折腾了。”周先生坦言,小区中以老年人为主,急救车也常在小区出现,多数情况下都被堵在小区入口处。“消防车更进不来,都是接着很长的管子跑进来的。”
小区中共有汽车60余辆,但只能停放30辆左右。“能停的地方都停了车,还有一半的车没有地方停。”居民刘先生表示,只能将车停放在胡同中或是路边,他常能看到贴在玻璃上的罚单,“贴条也只能认了,没办法。”
抢车位带来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出来。居民杜先生的朋友来探望,临走时发现,停放了不到一个小时的车辆,四个车胎全部被扎。
没地停
改造马路牙子清好杂草区
小区中,只有一条马路,围着小区中的老年活动中心与一个能够停放20多辆车的小广场。
路面不宽,只能勉强供两车相会。到了晚上,路边被随意停放的车辆塞得满满当当,双行线变成了单行线,停车难问题已困扰该小区多年。
一名车主表示,停在路上也是毫无办法,小区的车位实在太少。如果不停在消防通道上,就只能将车停到小区外面,不仅有贴条的风险,车的安全问题也无法保证。“晚上回来晚一点就抢不到地方。要想停在小区里面,就只有停在路上了。”
半年前,小区中几名热心居民开始商量起改造小区停车位的行动。“这小区现在是没有物业,建小区的单位也没有了,属于没有人管理的老旧小区。”周先生表示,如何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解决停车难问题,几名热心居民凑在一起商讨了起来。
“这几年车多了,小区根本放不下了。”周先生坦言,小区外的车辆也因小区没有门禁,无人管理的原因,停放在小区中。“这给小区居民的停车又带来了困难。”
周先生与小区车位改造行动的其他组织者一起对小区的环境进行调查,内部挖潜可以利用的停车空间。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小区内恶劣的停车环境。
楼前是草坪与花坛,因多年无人管理修缮,已经长满杂草。这片杂草丛生的区域也成为组织者规划车位的选择。“院子里的空间本来就不大,想改变以前的混乱停车方式,就只能靠内部找地儿,尽最大可能增加可停车地面的面积。”
最终,推倒了路侧近30厘米高的马路牙子,去除花坛中的杂草,平整土地后铺上了碎石,通过专业公司划停车线、安装停车装置。“改造之后,小区能停下近70辆车,比以前翻了一倍,基本上解决了小区的停车难问题。”
没人交
动真格效果好没交的都交了
在筹备改造小区停车问题时,几名组织者也听到了居民的不同声音。一名居民表示,这种改造方式会破坏小区本就不多的绿地。“把草坪当车位,小区里的绿地就几乎没有了。”一名居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也曾与几名组织者多次沟通。
几位组织者在与居民多次沟通后,改造工程即将开始,但是愿意拿出改造费用的有车居民还不到总数的一半。“我们决定还是先干起来,毕竟是为了我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能够让小区的混乱得到解决。”周先生相信居民在成果之后,自然会理解他们的做法。
78号院此前为开放小区,常有小区外车辆停进院子中。进行改造后,在小区入口处安装了停车杆。“之前没有交费的车主,一看划好的车位效果挺好,大家是动真格的了,就开始主动交钱,最后所有车主都把钱交上了。”
在小区公示的收支情况说明中,共收到改造工程款37750元,其中道路工程款、电子杆、划线等费用共支出30795.5元,工程款结余为6954.5元。“剩下的钱就用在车位使用中遇到的维修等产生的费用上。”
“之前不太愿意改,毕竟本来就没有什么绿地。”一名无车居民在看到改造效果后说,小区内停放的车辆规整很多,道路上没有乱停的车辆。“晚上可以围着小广场遛遛弯儿,也挺好的。”
“小区居民以前都是一个单位的,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周先生表示,小区中居民之所以达成共识,也源于这个原因。
有风险
内部挖潜也须规避法律风险
有车的居民每人配发一把电子停车杆的钥匙,进入小区时,自行开启停车杆。居民无固定车位,可以选择就近车位停车。
在78号院停车位改造过程中,曾有居民投诉至城管部门,当城管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后,并未对施划车位进行过多干涉。
西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在通过情况了解后,并考虑到该小区面临的实际问题,对该小区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提醒后并未进行过多干涉。
在北京首一业主大会工作辅导中心指导部主任童超看来,面对业主因停车资源短缺而不时引发的“卡位大战”,许多老旧小区的居民也并不都是冷眼旁观的态度。尝试对小区内的停车位进行重新规划,并在不影响通行及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在小区内设置停车位。
北京京禧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洋认为,业主自治划停车位的情况也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需要有2/3以上业主通过或在居委会引导下进行,绿地的占用也应经过园林部门许可。
童超表示,对于老旧小区来说,犹如78号院通过自治的方式,占用部分公共用地划出停车位,满足小区中业主停车需求,解决停车难问题。通过内部挖潜的方式解决停车问题,值得有类似问题小区借鉴。不过,他也提醒,在借鉴此种方式时,也应规避其中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