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政治建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时发表重要讲话;1月中旬,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检察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为大局服务,以法治力量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检察机关必须主动融入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图为2023年7月18日,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走访企业,深入车间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提供法律咨询。最高人民检察院供图

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充分履行职务犯罪检察职能,在反腐败斗争中更好发挥检察作用。协同各级监委进一步完善监检衔接机制,确保配合有力、制约有效。积极参与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治理,协同纪委监委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清理风险隐患。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行贿犯罪惩治力度,促进从源头治理“围猎”行为。积极参与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依法加大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力度。

结合办案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典型案例是生动普法教材,司法理念引领法治进步。检察机关在履职办案中必须坚持罪责刑相适应、法理情相统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法治社会建设。2023年检察机关持续引领正当防卫理念,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快餐店老板与持刀闯入店内敲诈行凶的歹徒对砍致其死亡,棋牌室管理员制止酒后持刀滋事者将其划伤,检察机关均认定不构成犯罪,昭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要更加注重典型案例总结,自觉宣传阐释司法理念,积极引领社会法治风尚。检察建议是促进诉源治理的重要举措。检察办案不能就案办案,必须透过案件背后的发案原因,从机制上、管理上找漏洞,从可整改、能见效的角度入手,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源头治理。

坚持为人民司法,做实人民群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为人民司法、让人民满意是一切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的理念,“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确保检察权为人民行使、让人民满意,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依法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检察机关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动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检察机关认真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2023年收到88.6万件信访,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99.8%,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97.3%。要持续做实这项工作,落实各级检察院领导干部包案化解等制度,着力提高办理质效。检察办案各环节必须牢固树立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理念,持续加强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深化检察听证,更好推动解“法结”化“心结”,创造更多检察版“枫桥经验”。

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检察履职贯穿司法办案、帮扶救助、权益维护、犯罪预防等全过程,肩负重要责任。要始终坚持对性侵、伤害、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依法从严惩治。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关爱救助,帮助走出困境、拥抱阳光。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依法核准追诉,追究刑事责任。推进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依法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推动完善和落实电竞酒店、盲盒市场、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业态的监管制度,促进破解新业态未成年人保护难题。优化检察综合履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形成合力,携手各方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

图为2023年9月14日,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宣讲团的工作人员走进兴化市文峰小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新华社发周社根/摄

依法保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全面加强妇女权益司法保护,依法惩治侵犯妇女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犯罪;深化妇女权益保障公益诉讼,重点监督就业歧视、贬损妇女人格等违法行为;与全国妇联持续深化专项工作,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妇女,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领域公益诉讼,让爱无“碍”,共享美好生活。依法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加强对涉老年人医疗、养老等案件监督,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支持起诉是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对权益受损但因经济困难或法律知识欠缺,无力起诉的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等,加大支持起诉力度,让公民依法享有诉权、有效行使诉权。

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持续深化军地检察协作,依法惩治危害国防利益、侵犯军人军属和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犯罪,深化国防和军事领域、军人权益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持续推进军用机场净空、军用港口和舰艇航道保护专项监督,有力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英雄烈士、军队文职人员、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坚决守护“国防绿”、“英烈红”,更好服务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

坚持为法治担当,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守护公共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检察机关必须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通过检察履职办案,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这要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

深化刑事诉讼监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刑事诉讼领域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实质是以庭审为中心;以庭审为中心,实质是以证据为中心。证据是整个刑事诉讼的基础,证据收集、运用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刑事诉讼的质量。刑事检察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着力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坚决防止和纠正冤错案件。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中国海警局进一步推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实质化、规范化运行,切实加强对立案和侦查活动的监督。深化“派驻+巡回”检察机制,加强派驻检察室规范化建设,常态化、高质效推进巡回检察,深化社区矫正巡回检察试点,持续加强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监督。

强化行政检察履职。坚持强化履职,实现对行政诉讼和执行活动的有力监督。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协同人民法院、行政机关等依法规范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扎实有序推进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对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行为,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督促其纠正。深化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试点,实现有效衔接、有效监督。完善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既防止以罚代刑,又防止当罚不罚。

加强公益诉讼检察。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原创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立法计划。检察机关牢记“公共利益代表”神圣职责,2023年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9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6.8万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6万件,回复整改率99.1%,绝大多数公益损害问题在诉前得到解决。对发出公告或检察建议后仍未解决的,依法提起诉讼1.3万件,99.96%得到裁判支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进一步加强与立法机关沟通,主动配合做好工作,同时以专门立法为契机,加强和规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稳步推进检察侦查。检察侦查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是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法律监督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加大力度、务必搞准、稳步推进,着力优化办案机制,完善办案规范。2023年,对在诉讼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犯罪,依法立案侦查1976人,同比上升36.5%。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促进纯洁司法队伍。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规定,“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这是加强检察侦查、强化监督的重要工作。要严格把握法定条件,健全工作机制,重点办理有示范引领意义的典型案件。

完善法律监督机制。监督办案高质效,需要用好监督手段、创新监督方式。2023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建立年度交流会商机制,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建立年度四方会商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外部协作机制,寓监督于协作、融制约于配合,增强法治建设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推动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依法保障、共同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协同推动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衔接机制、法律监督与法治督察衔接配合机制,让法律监督更加有力有效。优化内部履职机制,法律明确赋予的补充侦查、调查核实等职权,抗诉、检察意见、检察建议等方式,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基础,要敢用善用、用准用好。

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数字检察战略是推进检察工作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实施数字检察建设规划,构建“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机制,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推进法治信息化工程建设,建好数字检察的“主干”。加强数据汇聚、整合、管理、应用,充分激活、用足用好内部数据,拓展和合理使用外部数据。把法律监督应用模型作为实施数字检察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加强数字检察和检察业务的衔接与融合,及时推广运用成熟模型,促进系统治理,维护公共利益。

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责重如山、使命崇高。检察机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加快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THE END
1.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体现司法担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步入新时代,人民法院一如既往地坚持依法治国,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彰显司法担当,在实质化解矛盾纠纷中展现司法作为,在防治网络违法犯罪中发挥审判力量,让良法善治为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UzNzg3NA==&mid=2649569625&idx=1&sn=1f2d3148efa540570351d9e95e459752&chksm=89d52ed6d62ac8028aaaae19c43fa2f8fd3c33eb6c22eb6d76a32a3461b4b78c1bf7b5896bd0&scene=27
2.坚持面向群众做实为人民司法法院法治法官法律公平正义坚持面向群众是人民司法的内在要求。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法院只有把面向群众融入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实践中,才能契合司法的人民属性。要具备“如我在诉”意识,善于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体会当事人的难处,秉持司法良知,作出合乎情理法理的裁判,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及时回应人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JCRQTT051486CM.html
3.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紧紧扭住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检察改革,推动全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检察改革就聚焦哪里,紧紧围绕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更加有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以检察工作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http://www.pagx.cn/news.html?aid=412146
4.检察机关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检察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要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依法能动履职,助力建设海口都市圈卫星城。 第一,坚持以更高站位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放在首位,持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求实效,持续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https://www.jianshu.com/p/f3a96f6abf12
5.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推动行政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调研组对名山区检察院行政检察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就进一步做好行政检察工作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精神,扎实做好新时代行政检察监督工作,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推动行政检察工作高质https://wap.beiww.com/zsya/xw/jd/202311/t20231115_1199439.html
6.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欣逢盛世,在莆田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40周年之际,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下的“一府一委两院”国家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欣然回顾莆田检察机关在市委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下的发展历程,切身感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人大格局、人大担当、人大https://szb.ptxw.com/h5/html5/2024-10/02/content_141582_17863547.htm
7.应勇: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 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应?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建设、检察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检察事业欣逢最好发展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历届党的全国代表http://www.mzyfz.com/html/2293/2024-03-15/content-1615937.html
8.区检察院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的报告一、为大局服务,擦亮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法治成色 二、为人民司法,厚植**民生幸福底色 三、为法治担当,彰显法治**建设检察亮色 四、为队伍铸魂,永葆忠诚干净担当检察本色 四是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专家型、领军型业务人才匮乏 https://www.wm114.cn/wen/236/47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