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丨新疆网络普法“上了云端”“接了地气”

法治聚焦丨新疆网络普法“上了云端”“接了地气”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隋云雁

“‘网络喷子’竟是间谍”“警惕伪装成‘背包客’的窃密者”……近日,石榴云客户端推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普法微短剧,通过以案释法增强受众国家安全意识。

近年来,新疆各地各部门紧贴新时代媒体传播趋势,拓展全媒体普法宣传渠道,聚焦群众“注意点”“兴趣点”,推动法律条文故事化、可视化、互动化,网络普法“上了云端”还“接了地气”。

网民在哪里普法跟到哪里

“新媒体传播快速,感染力强,网民在哪里,普法阵地就跟到哪里。”昌吉回族自治州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郭风琴说。

身份证被骗去办理信用卡可以要求赔偿吗?我们可以向“升学宴”“谢师宴”说不!天上掉的“馅饼”可能是非法集资的陷阱……这些生动的短视频由昌吉州司法局干部自编自演。

新疆各厅局单位也把普法阵地搬到了“云端”。

“丰富多彩的网上普法活动是有力抓手,用活动增强群众体验感、提升普法吸引力,带动普法工作由‘自己唱’向‘大家唱’转变。”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网络法治处干部法尔阿德·麦麦提明说。

2023年4月20日,“2023年宪法法律宣传月·网络普法进校园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站活动”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举行。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供图

2020年以来,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联合自治区司法厅举办三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普法作品征集活动,持续引导社会力量围绕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群众关心问题,集中创作、累计征集各类作品1.5万部,参与人数1000万人次。

新疆已开展“周联系月走访”暨网络普法“进企业”活动300余场次,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法律日”、“争做中国好网民”、“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丝路捉谣记”等各类主题活动3800余场次,覆盖2000万人次。

如今,新疆实现14个地(州、市)108个县(市、区)网信部门网络普法全覆盖,用普法活动在天山南北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普法地图”。

“法言法语”变身“网言网语”

“培训机构学费都是最少一年一交,有些培训机构不再开办,也不退学费,应该怎么维权?”

“经营中有时会遇到顾客酒后和员工发生纠纷,我们应该怎么办?”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司法局所属基层司法所都开通了抖音普法账号,工作人员邀请律师等普法志愿者一起在直播间里回答网民问题。问题都是大家的实际遭遇,解答不念法条、通俗易懂。

“网络普法就是要用群众听得懂的‘拉条子’‘苞谷馕’式语言开展,要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培养更多适应互联网表达的网络普法志愿者。”法尔阿德说。

2023年7月6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司法局平顶山街道司法所邀请律师和辖区中小学生开展“平顶山法治好声音”抖音直播,共话暑期网络安全知识。白雪晴摄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在全疆47所高校成立大学生网络普法志愿服务队,并建立了普法讲师团。

网络普法之所以受到网民欢迎,是因为普法志愿者们能将晦涩艰深的法律法规、裁判文书、专业术语翻译成明白、质朴的群众话语,以“小故事”讲透“大道理”。

自治区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张伟萍告诉记者,网络普法内容要“接地气”,还要贴近网民心理,有时候讲好一个故事胜过千言万语。

2023年10月,自治区司法厅法治新疆融媒体工作室工作人员钟翔在伊吾县烈士陵园参观,偶然发现院内掉落的树枝里藏有“五角星”,了解到这是红星杨,很多烈士陵园都会种植,不禁深受触动。

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坚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发掘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红色资源”“引导公民在游览观光中领略壮美河山,感受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激发爱国热情”。钟翔认为这是一个普及爱国主义教育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契机,于是拍摄短视频发布在网上。

“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杨叫做红星杨,这是独属于中国的高级浪漫。”

“用这种方式普及爱国主义教育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还挺新颖。”

视频一经发出,这种浪漫而深情的表达就深深打动了网友。视频还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转发,全网浏览量达数亿次。

管用有效才是真“接地气”

“我们怎样能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3月18日,阿勒泰地区“法润金山·你问我答”普法直播间里,律师以“3·15”晚会曝光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问答。

2023年3月15日,阿勒泰地区打造了“法润金山·你问我答”普法直播平台,每月一主题、每周一专场,邀请律师线上参与,现场解答网民提出的法律问题,截至目前已播出51期,观众累计突破23.5万人次。

2023年4月3日,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律师线上参与“法润金山你问我答”普法宣传活动。白雪晴摄

潘增耀一直热心公益普法,后来发现现场普法受众有限,为了扩大影响,2022年10月开始,他每晚都用抖音号进行公益普法直播,希望能用法律帮助到更多的人。一年多来,他线上调解过夫妻矛盾、邻里纠纷,也帮助不少咨询的网友成功维权。

“我认为律师的公益网络普法目标就是用专业知识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满足实际法律需求。”潘增耀说。

“法贵在行,法治宣传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运用法律法规维权、参与法治建设。”张伟萍对此持同样观点。

新疆用实践证明,网络普法阵地建设已成为法治宣传教育出实招、下真功、见实效的重要窗口,是“虚功”实做、精工细作、久久为功的必由之路,是增强群众浸润法治文化、涵养法治精神的重要平台。

法尔阿德表示,实做是网络普法工作的生命所在,要实实在在为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架桥”“接线”“拉网”,推进网络普法紧跟时代“接地气”、服务群众“冒热气”。

THE END
1.安顺创新模式赋能普法宣传法治日报通讯员 梁辉 “这样的普法宣传很接地气,在玩中学法,既有趣又有用。”近日,在贵州省安顺市举办的集中普法宣传活动上,设置的有奖竞答游戏吸引了很多群众参与。 近年来,安顺市司法局以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积极创新普法宣传模式,通过实施“1234”工作法,即“坚持一个目标引领,打造两个宣传阵地,创新三种https://www.moj.gov.cn/pub/sfbgwapp/fzgzapp/ggfzfwapp/pfyyfzlapp/202412/t20241213_511135.html
2.新华社中国政法大学宣讲团开展民法典普法宣讲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吴文诩)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理念,深入开展新时代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近日中国政法大学 “新时代民法典”法大研究生普法宣讲团代表走进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在“复兴”党群服务中心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在普法活动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5/38034.htm
3.新华社“拍案”,“法治+融媒”传播效果“惊奇”“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在新华社积极推进融媒改革转型的大潮中,如何适应当下的新媒体语境,打破传统报道思维,将“法治”“新闻”“新媒体”这三个元素统一起来?今年年初,新华社社长、总编辑何平对新华社法治报道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法治报道,特别是案件报道,通过典型案例加强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引导社会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2078523839090914&wfr=spider&for=pc
4.普法频道新华社评论员: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宪法晨读、知识竞答、联合普法……连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互依存、缺http://www.huyangnet.cn/node_60306.html
5.新华社评论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写在第十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http://www.lnwyw.org.cn/gnwx/202312/t20231204_129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