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4日是第11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7日是第7个“宪法宣传周”。根据中宣部、司法部工作部署,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市司法局将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在全市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鲍雷对北京市2024年“宪法宣传周”情况进行介绍。2024年北京市“宪法宣传周”有以下四个特点:
注重统筹推进
01
确保主题鲜明
02
突出群众参与
03
为让宪法宣传更“接地气”,北京策划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普法活动,如开通宪法专列、在地铁法治宣传基地和重要站点举办普法宣传活动等。
宣传形式多样
04
鲍雷表示,在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将整体呈现出“1+16+21”协同发力、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指全市举办一个启动仪式。计划12月2日在城市图书馆开展全市“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发布宪法宣传片、海报,各区、重点普法责任制单位活动举措;还将举行北京市宪法宣传教育基地开放仪式,一座标杆性、示范性的法治文化阵地将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
“16”
“21”
指21个市级重点普法责任制单位各开展一次普法活动。市级各部门普遍开展系统内、社会面普法活动。
乡村“法律明白人”
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刘兵就北京市乡村“法律明白人”工作情况进行介绍。
队伍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13个涉农区培养了1.2万名乡村“法律明白人”,队伍呈现范围全覆盖、性别分布均衡、以中共党员为主等特点。
主要做法
建章立制。全市制定一个总方案、各区制定一个分方案,确保总分结合、层次清晰;每年将乡村“法律明白人”工作纳入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先后制定强化公示公开、完善持证上岗、坚持动态管理等五项举措。
强基固本。坚持抓实“三级培训”,连续两年举办全市乡村“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累计实地参训300余名、线上参训6000余名,各涉农区负责集中培训,各乡镇负责日常培训;坚持抓牢“三个配发”,确保人手一套、一个不落。
培优树先。今年组织开展了“我(们)的法治故事”征集评选活动,收集作品510部,呈现了法治工作者服务首都发展的整体风貌;北京乡村“法律明白人”工作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法治日报、北京日报等中央和市属媒体报道。
作用发挥情况
2022年至今,全市命名了517个“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乡村“法律明白人”累计参与各类普法活动2.6万余场、参与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3万次、调解案件1.8万件,为村民及时准确提供法律服务。
怀柔区司法局副局长孟伟介绍了怀柔区乡村“法律明白人”工作情况。怀柔区探索实施了“组建一支师资队伍、打造一个学习平台、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参加一次旁听庭审、举办一场法律知识竞赛、搭建一个实践服务平台、选树一批先进典型”的“七个一”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路径,为基层法治建设筑牢人才“蓄水池”。
人民网、法治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政法网等中央和市属媒体到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