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规划解读

全民普法是一项中国特色的法律普及活动。

从1986年开始,我们连续实施了5个五年普法规划,广泛普及宪法和法律知识,深入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真正做到全社会都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依然任重道远。从这个角度讲,全民普法没有终点,要坚持打持久战,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心正在由立法转向执法、司法和普法,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将成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法制宣传是指在全体公民中开展以普及法律知识为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尊重法律权威,提升全民法律素质,通常简称为“普法”。法制宣传是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社会建设的角度讲,法制宣传是一项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旨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公益性社会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全民普法,要不仅仅满足于普及法律知识,更要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和培育法治文化,努力形成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法治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比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为艰巨的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培育。新时期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更加致力于培养公民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把尊崇和信仰法治的精神融入全体公民的血脉之中,融入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融入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也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尊重权利和遵守法律为荣,以滥用权力和违反法律为耻。对于行使公权力的国家机关而言,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法为尊,尊重和保障人权,对约束公权力的法律要有一种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应有的敬畏之心。唯有如此,法治精神才能内化为政府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和树立威信。当然,法治精神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全民总动员的漫长的实践过程。

全民普法,要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根本目的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首先和关键是提高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唯有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依法办事,才能带动和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探索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制度,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提高自身依法办事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提高依法办事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实行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把是否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作为选拔干部、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往往是最好的普法课堂,要鼓励和要求行政“一把手”出庭应诉,充分发挥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对依法行政的倒逼效应。

全民普法,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力量对普法工作的参与度,打好“大普法”这张王牌。

全民普法实质上是一项需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事业,具有浓厚的社会参与性和社会动员性。离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普法工作将寸步难行。“六五普法”是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进行的,必须实现全民普法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构建全社会总动员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形成普法主管部门宏观指导、各部门各行业组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普法的格局。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的作用和现代媒体的优势,大力扶持民间公益性普法组织。近年来,非政府组织(NGO)、媒体、高校、社区乃至个人组建的民间普法热线、普法工作室、免费法律咨询热线和法律服务网、普法志愿队等等公益性普法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同时,民间公益性法制宣传大多面临资金短缺、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等诸多现实问题。在“小政府、大社会”的背景下,纯粹的政府包办型普法模式是行不通的,民间公益性普法组织大有可为。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提供必要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全民普法,要注重普法与法治实践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力求实效,避免孤立地就普法抓普法。

普法工作要尽量与司法工作、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治工作有机结合,实现普法效益的最大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普法工作可以和几乎每一项具体的法治实践工作对接,融入每一项具体的法治实践工作,这就是普法工作的优势和特色。我们要消除普法工作的部门本位色彩和普法与其他法治工作两张皮的观念,树立“大普法”的观念,进一步推进普法工作与法治实践的融合,形成大普法的合力。

“六五”普法规划指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强调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执政的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对于全民普法具有重要表率作用。因此,规划提出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规划强调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请在这里输入您要提问的标题!

问题内容应尽可能陈述清楚,详细的描述事情的经过,有利于律师对整个事情的了解,便于更精确的回答您的问题!

THE END
1.特朗普法律团队首次官方回应弹劾,否认指控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签署了针对特朗普的弹劾条款。 当地时间16日,美国参议院正式接收了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意味着参议院的弹劾审判已经正式开始。 (本文原题为《特朗普法律团队首次官方回应弹劾 否认指控》)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566431
2.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PwCLegal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網羅兼具商業及法律素養的不同法律專業人才,從而具備國際性法律事務所的基礎,擅於處理跨國及國內的各種複雜案件。自2000年成立以來,本所即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 Taiwan)及PricewaterhouseCoopers Legal(為Pricewaterhousehttps://www.pwc.tw/zh/services/legal.html
3.智慧普法平台8月份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开始! 普法集锦 | 工作交流 安顺创新模式赋能普法宣传 福建松溪检察推行“未检+”普法模式 济南普法脱口秀让法律知识入耳入心 青海部署岁末年初重点领域专项普法工作 南昌打造“英雄普”品牌提升普法质效 黑龙江哈尔滨开展“法治之光照亮成长之路”普法宣传活动 http://www.legalinfo.gov.cn/
4.普通法律解释普通法律拼音普通法律造句词语 普通法律 拼音 pǔ tōnɡ fǎ lǜ 书写 普 通 法 律 解释 “宪法性法律”的对称。规定某种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某一方面行为规则的规范性文件。由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发;它以宪法为依据,法律效力次于宪法。如我国的刑法、民法通则等均为普通法律。https://m.chazidian.com/zuci-%E6%99%AE%E9%80%9A%E6%B3%95%E5%BE%8B/
5.怎么区分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效力不同: 基本法律:基本法律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它们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其他法律不得与其相抵触。基本法律的修改和废止也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 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的效力低于基本法律,它们是根据基本法律制定的,不得与基本法律相抵触。普通法律的修改和废止相对较为灵活,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05089600af4a31000504
6.普通法律是什么意思普通法律汉语解释普通法律的例句“宪法性法律”的对称。规定某种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某一方面行为规则的规范性文件。由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发;它以宪法为依据,法律效力次于宪法。如我国的刑法、民法通则等均为普通法律。 相关词 通律 通法 普通 普法 律法 法律 以上内容独家创作,受著作权保护,侵权必究 海词词典,十七年品牌http://m.dict.cn/hanyu/search.php?q=%E6%99%AE%E9%80%9A%E6%B3%95%E5%BE%8B
7.普法短视频:“法律明白人”普法课堂第二期自“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开展以来,宿州市砀山县活跃着一支由村(社区)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员等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为群众讲政策、调纠纷、普法律,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法律明白人”普法课堂通过解读法律原文、以案释法等方式让“法律明白人”更明白法律,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今天,http://wap.fzahw.com/news/2024/08/09/c_121180.htm
8.封丽霞:以什么方式普法公务员考试网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几十年如一日的普法方式。普法轰轰烈烈搞了这么多年,要想真正有成效,务必要思考如下问题:“普法”应该普什么“法”?应该向“谁”普法?普法的价值目标和功能定位是什么?我们要采取哪些科学有效的方式? “普法”应该“普”什么呢?现实当中,我们向百姓普及的法律知识是“泛化”的,输出方式是灌https://www.huatu.com/2013/1101/77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