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当晚,《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3年度法治人物》如约与观众见面。节目里,侯云灏快步走上舞台,接过“2023年度法治人物”这一沉甸甸的荣誉。他说,这份荣誉属于全国网信战线广大法治工作者。
侯云灏,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研究员。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网络法治作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基础性手段的作用也愈加显著。以侯云灏为代表的网络法治工作者不断以创新精神提质增效,为新时代网络普法工作打开局面、做出实效,成为新时代网络普法工作的深耕者。
深耕普法实践
反诈CityWalk、街头“剧本杀”、山歌对唱……2023年10月11日,“全国网络普法行”活动在四川收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推进网信系统“八五”普法规划,中央网信办精心打造“全国网络普法行”法治宣传活动品牌。自2023年2月13日在浙江启动以来,形成“3+N”(1场启动仪式、1场法治论坛、1场主题展示及N项特色活动)模式,先后在广西、江西、黑龙江、四川等省(区)展开,描绘了网络普法的精彩画卷。
“网络普法不仅在云端,更要接地气。统筹线上线下一体,才能推动网络普法守正创新、走深走实。”侯云灏指导参与了系列活动的策划筹备、落地施行及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中积累了对网络普法的深刻认识。他告诉记者:“构建网络普法新格局,需要不断提升普法主体的参与度,拓宽普法受众的覆盖面,提升普法活动的影响力。只有网味足、法味浓、韵味长,有情感、有温度、有色彩的网络普法精品佳作才能让新时代网络普法宣传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让网络法治建设变得可见、可触、可感。”
创新普法理念
网络立法是夯基垒台、固本强基的工作,是依法治网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40余部,网络立法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
普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网络普法要突出实效性,突出有用有效,把“有意义”的普法做成“有意思”的产品。怎样让网络法治知识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让网络法治实践更快地融入日常生活、让网络法治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网民?以侯云灏为代表的网络法治工作者们出发了。
深入基层调研、组织开展普法讲座……每次基层行,侯云灏都在传播一个理念:线上线下要统筹考虑、一体推进。他说:“网络普法有两重内涵,一个是用网络普法,另一个就是普好网络法。用网络普法,就是把互联网当作和报纸、电台、电视台一样的媒体来普好法,普网络法主要是网信部门要把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普好。”
普法理念明确了,萦绕在网络普法之路上的迷雾渐次散开。网络普法之路越筑越宽,侯云灏和同事们不断前行。
“网络普法门槛看似不高,但要做好也很不容易。”侯云灏和同事们希望将网络普法的理想境界再抬高一些。怎么抬高?在侯云灏看来:“新时代的网络普法至少有四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法律知识普及,二是法治意识培育,三是法治能力提升,四是法治信仰树立。”
自2020年底调任网络法治局工作以来,侯云灏组织起草并推动以中央网信委名义印发指导意见,统筹网络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基础研究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指导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推出“学法时习之”“法治护我心”“E法护未来”等重大主题宣传项目;组织开展“E路护航E路平安”青少年网络保护系列活动……
“网络普法是一个良心工程,关系亿万网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共同构建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侯云灏说。
厚植务实基因
熟悉侯云灏的同事都说,“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他工作的鲜明特色。
一个清晰的目标也随之逐渐成型,那就是,要构建网络法治宣传工作大格局,用好网络普法重要时机节点,创新网络普法形式手段,强化网络普法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普法队伍建设等。与此同时,深入推进网络普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络、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
年度法治人物颁奖词对侯云灏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是一个笃定信念的追梦者,他以历史的思辨,探求法治强国的‘最大增量’。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从‘网络普法’到‘普网络法’,上下求索!”颁奖词写下的,是侯云灏的过往,也是对网络普法工作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