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5日电题:又是一年“315”,治理消费“新坑”如何更好发力?
中新财经记者刘亮
近年来,中国整体消费环境持续好转,但随着“新消费”的兴起,一些消费“新坑”也逐渐暴露,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成为今年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
消费者信心稳步提升
中国消费者协会15日发布的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稳步提升,消费升级态势显著。
在中消协收回的21913个有效样本里,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近八成受访者对未来一年经济发展状况有信心、消费环境将变得更好,公众信心总体乐观,且较2022年情况有所提升。
从消费者自我评价来看,消费升级态势显著。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自己能够理性消费,绿色低碳、精打细算、货比三家是主流消费心态;从过去一年情况看,61.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属于“消费升级”,占比最高。
调查数据同时表明,消费者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超九成消费者能够识别消费问题,维权意愿持续增强,选择“默默忍受”的消费者比例较往年继续降低。从有过维权经历的受访者反馈来看,近八成对维权结果表示满意。
“新消费”暴露新问题
近年来,“新消费”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但在此过程中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透过以下数据可见一斑。
提振消费亟需多处发力
其一,改善消费环境。
中消协副秘书长栗元广强调,要持续推进消费环境建设,统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与消费环境法治建设,着力消除信息不对称、信任感不强等问题,为促进消费回暖创造有利条件,共同守护城市烟火气。
他透露,中消协今年将结合“提振消费信心”年主题调查有关结果,动员全国消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和专项监督调查,为促进消费环境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其二,政策端发力。
同时,常铁威强调,消费能力来自就业和收入,下一步将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的促进机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
其三,加强并完善监管服务。
栗元广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则和交易规则,强化服务保障和支持体系建设,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问题,织牢织密消费维权“安全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况旭强调,市场监管部门将以一个平台、两大工程、三项品牌为抓手,全力优化消费环境,为消费者办实事、解难题。
况旭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和“消费投诉公示”两大工程,引领消费环境整体优化。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还打造“铁拳行动”“在线纠纷解决”和“无理由退货”三项品牌,况旭称,下一步还将以此为重要抓手,更好地促使消费纠纷从源头减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