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有这样一个实践育人的思政项目——

自2015年至今,持续7年凝聚众多师生心血,

累计有23位教师、专职辅导员担任项目指导老师,

超过500名法学院青年学子参与其中,

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

累计形成200余万字的实践报告,

作为全国唯一与司法部(普法局)合作的学生项目,

《法治日报》等进行了专题报道,

北京卫视还将“带民法典回家,让生活更美好”法治故事搬上荧幕……

(“带民法典回家,让生活更美好”寒假实践队员代表参加北京卫视活动)

近日,2021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结果正式公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报送的《因势而新育人于行“法治家乡行”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普法系列实践活动为例》从各省区市、各高校推荐的626篇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2021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

一、“法治家乡行”思政工作模式是什么?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思政课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自2015年至今,法学院党委持续鼓励学生在实地调研中洞察家乡法治现状、法治变化和法治成就,以见闻实录的形式形成调研报告,以亲身经历感悟法治,将“理论内化”与“实践外化”有机结合。

(雷昀团队成员在山西兴县小善畔村的普法墙前留影)

·“独树一帜”的实践型育人方式

“法治家乡行”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司法实务人员为指导、社会家庭为对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将思政教育与国家发展紧密贴合,让教育素材与时俱进;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将传统工作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线下广泛开展实践、线上同步宣传指导,全面系统的育人模式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吴慧敏团队成员在浙江仙居的社区发放问卷)

二、“法治家乡行”思政工作模式做什么?

·“规范有序”的主题设计

(代芷菁团队成员在云南宣威进行居民家访)

(走近老年人共话法治梦)

(同学们走访街坊邻居时受到了友好而热情的接待)

三、“法治家乡行”思政工作模式收获了什么?

·知行合一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地调研后,同学们看到了不同地域、不同个体对法律的不同理解,通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二元融合,在厚植家国情怀、服务国家需求中形成了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2018级法学博士生陈振炜就感悟道:“普法不仅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以普法对象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虽然我们常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句话,但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

·扎根基层让普法深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让民众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树立法治信仰。2018级硕士研究生王硕感悟道:“普法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法律知识能够从书本上走到群众心中”。2017级本科生周姝含说:“让法律走下教科书,走进百姓家门,还需要法律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

(周原旭团队成员在宁夏银川访谈街头小贩)

(下乡同学与当地居民共度别开生面的“法治春节”)

·成果丰硕创新丰富实践育人素材

(“法治家乡行”人大法律人普法调研活动成果汇编)

截至目前,2022年度“八五普法路法治家乡行”人大法律人普法调研活动已在开展之中。未来,人大法学院党委将持续探索这一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吸引组织更多优秀学子参与其中,为建设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贡献力量。

(获奖链接)阅读原文: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结果(京教函〔2024〕589号),我院2024届三篇本科毕业论文入选。

THE END
1.安顺创新模式赋能普法宣传法治日报通讯员 梁辉 “这样的普法宣传很接地气,在玩中学法,既有趣又有用。”近日,在贵州省安顺市举办的集中普法宣传活动上,设置的有奖竞答游戏吸引了很多群众参与。 近年来,安顺市司法局以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积极创新普法宣传模式,通过实施“1234”工作法,即“坚持一个目标引领,打造两个宣传阵地,创新三种https://www.moj.gov.cn/pub/sfbgwapp/fzgzapp/ggfzfwapp/pfyyfzlapp/202412/t20241213_511135.html
2.普法画卷把法律交给人民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制定和实施五年普法规划是党领导全民普法的重要方式。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八个五年普法规划,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将收官完成。从“一五”到“八五”,全社会法治观念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法治融屏编辑部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A3OTEyNg==&mid=2650224523&idx=1&sn=624486799c486a6e03699e7119c62f90&chksm=88a5cdb2bfd244a4d65cd243f78326c5bba709eb91943899d06e4e7dfb4a8d7a741c27b8f8c8&scene=27
3.《法治时代》杂志法治实践 | 网尽群众事 格外用心办 法治实践 | 检察机关助推“名山保护”的实践探析 问题探讨 | 论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 法治人物 更多>> 邢程轲:“00”后新警的蜕变成长之路 成都廖华夏:“专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女警官 湖州柔性援疆医生薛旻:怀揣真心 情暖柯坪 http://www.pfcx.cn/
4.枣庄法治网枣庄普法网(二)自主学习主要指通过“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公务员培训网、学习强国APP、学法用法云平台等参加线上学习或通过法治阅读的方式学习。 (三)法治实践指参加宪法宣誓、出庭应诉、旁听庭审、讲法治课、以案释法基层行、学法交流、法治调研、执法普法实践等。 http://www.zaozhuangfazhi.net/showNewsInfo?newsId=44963
5.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时政撷英理论频道调查表明,农民是欢迎法律人才进村的。普法教育也好,树立法律的权威也好,依法治理也好,都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这个实际就是,农民总是最直观地感受到他们与法律的关系,只有通过实践,让他们感到依法办事带来的好处,法律才会在他们的心中扎根。所谓农村的依法治理,就是帮助农民投入到法治实践中来。https://www.workercn.cn/251/201412/01/141201110544494.shtml
6.大学生普法法制教育10篇(全文)1.3 突出法治实践,实现普法教育的服务化。普法实践证明,法制宣传教育仅仅靠说教、灌输来培育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是不够的,要让职工从法治活动体验中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精神。法制宣传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法律、参与社会法治实践。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好的法制宣传教育,且效果远远胜过百次空洞的说教。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x2fz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