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荆州报道:法治润荆州,普法入民心。回首这五年,在荆州大地,机关里、校园中、广场上、厂房里、农户家……随处可见“七五”普法的印记。
伴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嘹亮号角,我市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深化“法律七进”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引领,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有序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各项工作深化拓展。
法治甘泉如滋养荆州人民的长江水奔涌而至,法治浪花推动着社会稳定与进步、经济发展与转型,助力荆州这颗江汉明珠在改革和发展中觅得先机。
精心部署绘就普法新蓝图
“七五”普法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开展工作以来,荆州上下思想统一、聚合力量,夯实“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根基。
高层次谋划。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均相应出台五年普法工作规划。2017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法治荆州建设实施纲要(2017-2020年)》,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法治荆州建设的重要内容。2019年3月,我市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荆州建设始终。
高质量推进。2016年9月,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七五”普法工作。市普法办每年4月和11月分别召开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和市直部门联络员会议,统筹安排、督导推进普法工作以及部署“12·4”国家宪法日等专项活动。市人大、政协领导每年带队到县市区进行“七五”普法工作情况视察。
落实责任找准普法切入点
一分规划,九分落实。近年来,全市市县两级400多家国家机关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执法实际、公众需求制订出台普法责任清单,并通过媒体对社会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我市还把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作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要抓手和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的重要形式。今年10月28日,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开展全市国家工作人员观看庭审直播活动。全市260家单位组织6000多名工作人员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在线集中观看。全市政法各单位、各主要执法部门还积极落实以案释法工作,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开展以案释法活动8000多次。
我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格局,对全市631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进行充实调整,建立长效机制。近年,我市新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16个,组织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万多次,学生覆盖面达100%。
围绕中心唱响普法主题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七五”普法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发挥法治宣传主阵地作用,唱响普法主题曲,积极推进法治宣传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为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脱贫攻坚的作用,我市将有关脱贫攻坚的内容列入每年的普法要点和普法责任共性清单,推动全市各单位共同宣传贯彻。近两年的“精准扶贫与法同行”主题实践活动期间,全市市县两级单位开展进村入户法治宣传活动2000多场次,覆盖群众数20多万人(次)。
为了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取得实效,我市印发《关于在全市深入组织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组建荆州市民法典普法宣讲团,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各类宣传1560多场次,受众50多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万多份。同时,我市还把民法典的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和基层党组织学习计划,充分运用新媒体开设民法典宣传专题专栏专版专刊259个,通过图解、短视频、有奖竞答、漫画等形式推广宣传民法典2386次。
打造品牌孕育普法新硕果
五载砥砺,荆州“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呈现勃勃生机,也孕育出不少普法新硕果。
打造法治文化大集品牌。“七五”普法以来,每年“12·4”国家宪法日,我市各地都会在农村、社区举办“荆风楚韵唱大戏、法治文化赶大集”活动,年均“赶集”群众超过十余万人次。
推动地方性法规“三入”。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具有荆州特色的推进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三入”工作机制,在全国设区的市率先制定《荆州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地方性法规实施计划》,开展“三入”工作试点。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普法办联合印发《荆州市深入学习宣传普及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意见》,将地方性法规学习宣传纳入全市“七五”普法工作的主要内容,写入普法责任清单。
这五年,荆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普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处处开花,普法宣传队伍不断壮大,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领导干部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这些成绩皆为深入推进法治荆州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推动荆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奔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