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司法局:“三种形式”普法让法治宣传教育“走新”更“走心”

应县司法局:“三种形式”普法让法治宣传教育“走新”更“走心”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法者,治之端也。”为充分发挥司法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应县司法局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目标,围绕“八五”普法规划任务要求,以法治文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中的法治元素,丰富普法宣传载体,采取让普法“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三种形式,力求普法宣传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田”,让普法宣传“走新”更“走心”,以法治文化软实力筑牢美好应县建设硬基石。

打造法治文化公园,让普法“看得见”

以法治文化阵地为基,夯实民主法治主阵地。2023年,应县县委法治办、政法委责成应县司法局牵头、政法各单位配合,在清宁公园,依托原有公园的清水绿地、花草树木、小桥长椅,在规划设计上遵循让群众“在游览中学法、在静坐中悟法”的理念,打造集普法、休闲、健身、观赏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公园,实现了法治建设、传统文化、文化娱乐等一体融合。

以法治文化阵地为先,树立文明法治新标杆。清宁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增设法治文化宣传长廊,长廊的林荫小道涵盖三十多块涉及交通法律法规和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标牌,为群众学习交通法律知识提供便捷场所;廉政文化广场的建设,多角度展示清廉主题,全方位进行清廉教育,以文化人、以廉润心,让廉洁文化看得见,给群众留下直观感受和深刻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崇廉尚廉的清廉应县。以跑道为载体,通过以图释法,生动呈现《民法典》中物权、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与居民生活最贴近的系列法治常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民法典》元素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休闲、健身、娱乐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民法典》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治精神,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是与公园景观自然融合,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

走进基层解纷,让普法“摸得着”

如何巧妙化解邻里纠纷、守护应县平安,是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司法局紧紧围绕“向谁普、谁来普、普什么、怎么普”,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将普法工作与人民调解有机结合,聚焦农民工维权、矛盾纠纷化解、特殊人群管理等重点领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坚持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使普法工作“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调解服务中都能真切感受到法治氛围,打好普法宣传与人民调解“组合拳”。

今年8月,应县下社镇唐庄村发生一起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打伤老人的赔偿纠纷,双方闹到了村委会,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介入,于当天及时组织调解员就地调解,就地普法。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员采用“普法+调解”模式,通过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将矛盾调处过程变为群众学法明理的过程,既做到“案结事了”,又做到“人服气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矛盾纠纷化解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调前讲法,引导化解矛盾靠法。调解前,调解员告知纠纷双方当事人产生矛盾纠纷,要冷静、理智、依法解决,可以依法协商处理或是依法向属地街道、社区、司法所、派出所等人民调解组织寻求帮助解决,还可以依法通过人民法院诉讼解决,防止和避免矛盾激化、事态升级或处理不当导致违法犯罪,要牢记“家庭和睦最美好,遇事找法最可靠”。

调后析法,推动遇到问题找法。经过调前、调中层层递进说法讲理,最终双方当事人同意签订调解协议,达成和解。应县司法局各司法所以调解案件本身为基础,不仅就事论事地调处纠纷,还向双方当事人有针对性地讲解案件涉及的法规,把法律宣传教育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全过程,有效降低纠纷当事人再次违法侵权的概率,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做到“调解一起、普及一法、排查一起、教育一片”,将人民调解和重点人群普法相结合,促进辖区群众形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真正实现以法促调,以调促宣。

推进婚俗改革宣传,让普法“听得懂”

不久前,一则“1888万彩礼”的发帖在网上引起热议。尽管事后查明该发帖内容纯属杜撰,但“天价彩礼”掀起的舆论波澜及背后折射的现实问题,仍值得大家深思。拥有一场热烈而终生的婚礼是每对新人的梦想,然而动辄十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一动不动”(“一动”是汽车,“不动”是房子)是标配,还要上车礼、下车礼、改口费……高额彩礼、婚宴大操大办、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陈规陋习,让婚俗“变了味”“走了调”。

近年来,应县司法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婚俗改革宣传新路径,深化移风易俗新内涵,加强推进婚俗改革普法宣传引导,让老百姓“听得懂”法律,“弄得通”婚俗改革,用司法力量推进婚俗改革精准化、专业化、多元化、立体化,以婚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积极探索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为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及时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加强婚姻危机干预,降低离婚率,与县民政部门合作在县婚姻登记中心建立婚姻家庭辅导室,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法治教育、情感辅导、心理疏导、矛盾劝解、离婚劝和等服务;与县妇联联合创新设立“百合花”婚姻调解,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婚姻当事人提供婚前辅导、婚姻家庭关系辅导和离婚疏导服务,帮助婚姻当事人排解各种婚姻家庭矛盾和家庭危机,提升当事人婚姻家庭责任感和法治素养,推动和谐家庭建设。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支撑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迈入新境界的当下,应县司法局将统筹资源、对症施策、融合创新,全面推动基层法治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刘玉兰)

THE END
1.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中央网信办集中开展“尊宪崇法”网络法治宣传,举办全国网络法治宣传优秀案例推选活动;教育部举办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第二期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在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组织开展宪法知识竞答活动等。http://legalinfo.moj.gov.cn/pub/sfbzhfx/zhfxfzzx/fzzxyw/202411/t20241126_510287.html
2.创新普法方式让法治宣传有趣有料又有效春为四时首,法居百业先。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全辖区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文山边境管理支队田蓬边境派出所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宗旨,多举措组织开展“身边法律明白人,普法宣传送上门”活动,全面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相关法治宣传工作。 http://www.ynylxf.cn/NewsView.aspx?NewsID=410941
3.法治宣传还是法制宣传?律师普法普法内容 两个都是正确的。只不过二者的含义不同,如下:法制宣传:指的是法律制度的宣传。法治宣传:指的是法律治理的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https://www.110ask.com/tuwen/9556152830842017774.html
4.开展法制宣传工作简报(精选17篇)20xx年是“七五”普法的展望之年,秀洲区新区司法所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推进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不断拓展法制宣传的内容和渠道,创新宣传手段与形式,12月2日,秀洲新区司法所联合民政、卫生院、禁毒办在高照街道高家桥百姓大舞台开展法制宣传咨询活动。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nbao/20221030094332_5832620.html
5.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在依法治市中的使命和路径的思考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极具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六五”普法时期正是南充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市的突破期,更是南充以“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为战略重点,以“率先次级突破、同步全面小康,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加快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关键http://www.scpf.org.cn/m/view.php?aid=2109
6.普法宣传活动通讯稿(通用7篇)紧紧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法治宣传教育。自觉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工作的头等大事,积极做到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普法全过程、各方面,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突出学https://www.liuxue86.com/a/478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