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落实国家、省和我市“八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紧扣“七个强市”建设,锚定滁州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目标要求,大力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突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建设法治乡村等重点任务,深入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滁州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重点法律法规
1.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内容,年度开展集中学习或宣讲活动不少于2次。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内容作为教育培训的主课,列入年度教学计划,春、秋季班课程设置中,每个内容安排不少于2次。注重运用传统手段和融媒体手段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机关、进网络。
2.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
3.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继续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每年五月份)活动。组织开展“江淮普法行”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4.深入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全面提升全市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5.深入开展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
二、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
7.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每年安排专题学法不少于2次,党委(党组)书记每年带头讲法治课不少于1次。
9.组织宪法法律知识测试,单位人员参考率不低于85%,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考率不低于95%。
10.组织新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开展宪法宣誓活动。
11.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加强法治教育师资培养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
12.大力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深化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评选一批模范守法家庭。
13.根据统一部署,争创全国和安徽省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
14.组织开展第十批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创建工作。按照《滁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动态管理工作。
15.继续深入实施“法润乡村社区”专项行动,在11个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三、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17.继续开展第四届“法韵亭城·最美滁州”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征集展播活动,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创作法治动漫微视频、漫画、摄影作品、案例等,做好展播展示、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等活动。参加第十九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
18.进一步发挥“滁州普法”等新媒体作用,健全完善普法类新媒体矩阵建设。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办好“法治滁州”专题栏目。
19.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市属媒体常态化开展公益普法,推进全市普法工作新媒体矩阵建设,切实形成“报、网、端、微、屏”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
20.加强“1+9+N”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开展“1+9+N”法治文化阵地专项督查检查。建成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四、发挥各方力量资源,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落实
22.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普法责任制“三单一书”,定期定量报送普法工作信息,每年报送信息数量不少于15篇。市直行政执法部门落实《行政执法中开展实时普法的工作指引》,将普法融入行政执法过程,开展以案释法和典型案例发布工作。
23.加强“八五”普法讲师团作用发挥和日常管理,对普法讲师团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统计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