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秉持“绣花匠心抓管理、全程全域求精细”的理念,以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为目标,坚持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构建“一委”统筹决策、“一办”协调监督、“一平台”技术支撑的工作体系,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位统筹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高位统筹机制。成立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宣传部部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涵盖13个区(县、市)、35个市直有关单位,将“一网统管”作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纳入“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共召开会议54次,制定《沈阳市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组织实施道路清扫、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形成全市“一盘棋”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设立实体化运行机构。由市城管执法局承担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精管办”)职责,强化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协调调度、督办检查和考核评价,建立“日检查、周例会、月通报、季观摩”调度制度,健全领导小组、精管办和行业部门三级督导机制,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考评,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协同运行。2023年以来,精管办下发督办单90个,实施第三方暗访检查18轮次,推动解决重点问题1866个。
健全“路长制”管理机制。建立区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城管执法人员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组建以城市管理、公安交警、志愿者等为成员的实名制路队,对城市管理区域实行分级差异化管理,健全即时处置、平台调度、联合惩戒、应急处置、提级督办等问题分类处置机制。市内九区70个街道,设置三级“路长”1031人,组建路队947支。2022年以来,处置城市管理问题225万件,处置率达97%。
创新应用实现精管细治
抓好场景应用。聚焦城市管理痛点难点,针对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城管执法等行业管理需求,开发“控渣土”“扫净路”“好店铺”“好停车”等智能应用场景。如,“控渣土”场景共享交通、公安、执法等部门数据,实现对全市3800多辆渣土车运行状态实时监控、行驶轨迹追溯回放、违规问题智能预警;“扫净路”场景对全市5000余处道路和桥梁、3000余辆环卫作业车辆状态进行实时监管,确保城市道路干净、整洁、有序。
保障运行监测。开展基础设施普查,建设风险评估体系,搭建“1+5”安全运行监测系统,“1”即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的综合展示平台,“5”即燃气、供水、排水、供暖、桥梁等安全运行监测预警平台,目前已接入感知设备214.4万套,实时监测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做到对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持续提升城市韧性。
以民为本促进服务高效
建立人民设计师制度。坚持专业意见与居民意愿相结合,通过导入人民设计师角色,建立政府统筹组织、居民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在街路更新、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口袋公园建设、15分钟生活圈打造等城市治理环节,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共征集建议28万余条,高质量推动59条街路更新、693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3070座口袋公园建设、1401个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
优化城市管理服务。践行“721工作法”,利用AI识别技术实现精准化“柔性执法”,按照“轻微不罚、首违免罚”原则,对2.4万余名首次违规人员实施教育、劝导;推进“非现场执法”,通过科技手段进行非现场取证,大幅减少暂扣等行政强制措施,有效降低执法风险;打造“便民生活地图”,将3264个公园、2277座公厕、173.6万个停车位、5.7万家商铺等信息向社会发布共享,为市民生活出行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