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市委宣传部主管吕梁日报社主办
一、我为群众“保平安”
2、开展社会治安、经济民生、农业农村三大领域整治专项行动。严惩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全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吕梁建设。
3、开展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全面推开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工作,尽快推进“一站式”办案区建设和使用,落实好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履行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主体责任。
二、我为群众“守公益”
4、开展赡养类民事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坚持法、理、情有机统一,以农村“老、小、弱”等为重点,通过司法程序督促,促使赡养人履行好“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全力推动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落地,促进实现赡养德治、法治、自治有机融合。
5、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公益诉讼专项行动。突出预防性司法理念,对一批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进行挂牌督办,运用立案、磋商、公开听证、诉前检察建议等公益保护多元化手段,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职,结合实际补短板堵漏洞,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形成高压严管态势,确保安全生产履职尽责。
6、开展“绿色吕梁”公益诉讼专项行动。积极开展黄河流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活动,深入推进“河长+检察长”制,督促整改煤矸石污染、河流大气污染及违法堆放各类生活、建筑垃圾等问题,对已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检察建议,跟踪监督,确保问题得到解决,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我为群众“促公正”
7、上线“四大检察”实名举报控告平台。着眼解决向检察机关举报控告“第一步”难题,组织研发“实名举报控告平台”,主要包含公安机关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举报控告,人民法院民事行政案件有案不立举报控告,行政机关够罪不移送案件举报控告,公益诉讼线索举报共4个子平台,把“零距离”检察监督服务送到群众手中。
8、探索“类案监督”工作机制。着眼提高监督效能、形成规模效应、节约司法资源、减轻群众诉累,在加强个案监督的基础上,注重发现执法司法中深层次方面的共性问题,向办案单位发出“类案检察建议”,帮助堵塞漏洞、完善机制,共同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同步抄送人大和党委政法委,努力提高检察建议“刚性”。
9、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对涉“一债多诉”“非法债务”“套路贷”等类型案件,加强民事检察监督,严厉打击“虚假诉讼”行为,筑牢司法诚信底线,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10、专设检察官会见室。完善设施设备、工作制度和预约渠道,规范会见范围、预约流程、会见程序、日常管理、纪律要求,全力保障律师、被告、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申诉人、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全力促进规范司法、提升检察公信。
四、我为群众“惠民生”
12、开展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依法惩治侵占涉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等犯罪,担当落实好涉案财物快速返还机制。推进耕地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工作。持续服务保障“吕梁山护工”品牌,为全市11个护工培训点常态化提供法治培训服务,为涉案护工开通绿色通道,指定专人高效及时办理。
13、开展“保市场主体、护民营经济”专项行动。开展联企服务活动,主动深入企业开展合规教育、送法上门、法治咨询服务。紧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落细落实对民营经济平等保护检察政策,积极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和积案专项清理工作,对涉案民营企业制发刑事法律风险提示函,上门提供“法治问诊”,帮助企业堵塞漏洞、轻装上阵,进一步营造放心投资、安心创业的法治环境。
14、专设“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专门办理涉知识产权类案件,推广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工作,探索对民事、行政等生效判决的监督,向有需求的企业提出治理意见,形成打击新型犯罪和保障营商环境的双重效果。
五、我为群众“维权益”
15、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充分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提出抗诉等职能,依法快速办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严厉惩治犯罪分子,保持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
16、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开展规范窖井盖、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对全市窨井盖安全进行排查,就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职,强化公共设施安全问题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17、守护群众“钱袋子”的安全。开展防范金融风险、打击金融犯罪专项行动,大力开展金融犯罪廉洁宣传,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合同诈骗、保险诈骗、电信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开展打击洗钱犯罪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刑法修正案(十一)洗钱犯罪新法律规定,加强与银保监局、金融机构、企业等沟通联系,强化对洗钱犯罪的全链条打击,并就办案中发现的监督漏洞和风险隐患及时发出检察建议。
18、全面推开“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岗”工作。出台《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岗工作办法》,在两级法院协调开设“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岗”,加大对未成年人、农民工、贫困群众等弱势群体民事诉讼支持起诉力度,开辟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就近为群众提供检察服务,降低诉讼成本。
六、我为群众“解民忧”
20、打造“一站式”检察服务站。加强12309检察服务站和服务热线建设管理,统一对外办理案件受理、控告申诉、业务咨询、信息公开、国家赔偿、律师接待等业务,实现来电、来信、网络信件“一站式”办理,让“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21、100%落实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对群众来信来访,统一受理、专人负责、规范办理,并落实“三个全部”,即全部导入法律程序、全部实施案件化办理、全部落实“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回复”。
22、全面推开检察公开听证。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拟不批捕不起诉案件、刑事申诉案件、民事行政检察案件、公益诉讼案件,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坚持“能听证、尽听证”原则,主动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辩护律师的意见和建议,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参加公开听证会,促进司法公开、促进矛盾化解。
23、探索开展立体化“检察和解”工作。聚合检察职能,综合运用公开听证、检察建议、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手段,做好“诉前支持起诉、诉后检察和解”工作,构建“一体化”纠纷化解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
七、我为群众“提质效”
25、全面贯彻“少捕、慎诉、少押”办案理念。在全市统一适用标准、健全工作机制,充分考虑犯罪情节、主观恶性、身份年龄、身体状况、社会品行等,着力降低审前羁押率,有效减少社会对立面。
26、全力提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质量,全年适用率要达到85%以上,确定刑量刑建议提出率达到75%以上、采纳率达到95%以上,上诉率控制在5%以下,着力减少群众诉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八、我为群众“普法治”
28、深入落实联系社区群众制度。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每月深入一次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基层政协联络组),向社区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9、全面推进员额检察官兼任“法治副校长”。推进员额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督促履行好送法进校园、协助学校开展针对性法治教育、“平安校园”建设等职责。
30、持续深化普法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组建法治宣传队,开展法治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通过以案说法、专题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
许可证编号:2442046014国务院新闻办批准函(2017)67号ICP许可证号:晋D5-26043032晋文网备[2017]018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471021203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