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纪检监察网清风箴言官员要带头学习法律掌握法律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也无术”,此宋儒苏子瞻语也。入官之初,先将《大明律》见行条例,公余研穷。仍选善刑名法家一人,朝夕议论。其申呈上司供招,俱要情与律合,律与招同。若不明于律法,则舞文之辈,贿赂抗法,出入生死,致情律不同,上司翻驳。切宜戒之。

——明?佚名《初仕要览》

【深意浅说】

历史上独尊儒术之后,职业官僚的主要素养就是精通儒家经典。尤其到明清时期,职业官僚的正途出身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精通四书五经,擅长八股文的科举胜出者;另一条是连四书五经也不懂,但出钱买官的捐纳者。这一时期,精通法律的文吏只能在衙门从事胥吏的工作。

古代行政和司法不分,无论在什么职位上,官员都面临司法和行政双重工作。尤其府州县正印官,审理词讼案件是最重要的工作,不懂律例,怎么当好官呢?只能被精通律例的胥吏蒙蔽。所以,上述《初仕要览》的作者建议刚进入仕途的人学习《大明律》,还要“选善刑名法家一人,朝夕议论”,努力学习律法。

在清朝,为弥补正印官不懂法律的短板,就演化出正印官聘请懂法律的幕友协助长官的制度。清朝各级衙门的“一把手”都要聘请幕友(也叫师爷)作为专业顾问,其中最重要的是刑名师爷和钱粮师爷。

但聘请刑名师爷这样的惯例,反而更加助长了官员的惰性。一些不懂法律的州县长官,几乎把大小所有官司事务都交给刑名师爷。百姓递上状子,师爷写出受理与否的意见,叫做“批呈词”,供长官定夺。对于州县官自己审理办结的案件,师爷要负责写出判决词,对于需要提交上级部门审转的案件,州县官审理后,还要由师爷写出“定拟招解”,作为判决意见。

虽然刑名师爷作为州县官的法律顾问,有些案件完全听取其判决意见,但是师爷毕竟是顾问,不承担任何司法责任。

按照规定,当堂审理案件是正印官的职责,作为知县副手的县丞都无此权力,更何况不在编制的师爷。所以,知县坐堂审案,师爷往往要事先给出比较详细的提示,设计审理“剧本”,审官按剧本上演。但是当堂审理,情况多变,师爷不可能预料到各种可能性,一旦出现变化,没有按照“剧本”该当如何呢?所以,州县衙门往往在大堂后面拉起一个帘子,以便幕友“垂帘听审”。

官员审理案子,与原告被告面对面,可以察言观色,采取灵活机动的问询方法将案情弄清楚。没有亲自在堂见证审理过程的师爷,要在知县审理后根据他人陈述写出判决书或看语,往往存在偏差,缺少亲自审理所能掌握的确定性和精确性,甚至把握不了重点。

还有一点,师爷并不是总能依赖的。有些师爷职业道德堪忧,会抓住长官对法律不熟的弱点,枉法弄权,“贿赂抗法,出入生死”。如果被追查责任,只能由长官负责,而作为顾问的师爷,是不受吏部处分条例约束的。

总之,作为衙门长官,聘请懂法律的专业人士作为法律顾问,有其正面意义,但这肯定比不上官员自己研习法律、精通法律。只有自己完全成为内行,才不会被他人蒙蔽欺骗,才能断案如神。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地肤

分布:全省各地

简介:地肤,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期7-9月,果期9-10月。幼苗可作蔬菜,果实为常用中药,能清湿热、利尿,治疗尿痛、尿急、小便不利及荨麻疹等症,外用可治疗皮肤癣及阴囊湿疹。

THE END
1.良法善治丨依法治国,总书记这些用典寓意深刻良法善治丨依法治国,总书记这些用典寓意深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引用典故强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Dg3Mjk3OA==&mid=2247501195&idx=2&sn=962dec05ab365bb6e1814b4fce8e6e81&chksm=e916bef6de6137e090974a4d40416cb219b3410d5c0a0c1b04680d94d5dcf7b45a7a95e900a0&scene=27
2.“大德小刑”的核心要义人类将道德教化作为诠释法律适用的参照物,并以此配合律法的适用,二者在实践中常能融合。相应地,古代律法的适用必须贯彻“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基本精神,以“德”和“刑”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二柄”,由此形成了以“大德小刑”为核心要义的慎刑思想。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98594.shtml
3.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是什么意思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废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由此不难看出,法治才是中国近代以来百余年上下求索作出的最终选择,标注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新高度。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意识到法制和法治的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24866161338005644.html
4.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十年来,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过119万,提出意见超过350万条…… 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53478082.shtml
5.实践探究:中国梦,法治梦。古人云:“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实践探究:中国梦,法治梦。古人云:“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只有让法治信仰根植于人民心中,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厉行法治,才能共建法治国家。 学校准备举办以“法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2)为让法治信仰根植于人民心中,请你为厉行法治出谋划策。https://www.12tiku.com/newtiku/919783/20296260.html
6.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提到过去十年中来自乐山检察L人民网的微博视频【#百秒说非凡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见证这十年#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提到过去十年中国的重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注定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https://weibo.com/5198647703/Mak5my44q
7.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法与时移”,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才1.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法与时移”,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才具有持久生命力。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对于弘扬宪法精神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举措,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法治之基。材料反映了( ) 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10807845
8.深入学习贯彻新修改《统计法》,全力完善新时代良好基层统计法治生态一、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202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发第三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次《统计法》修改是自1983年颁布、1996年和2009年两次修改以来的第三次修改,是在中国http://www.hnynet.com.cn/xuchang/article/1/1866463153479618560
9.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读上图,请在横线上填写完整内容(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宪法修订完善的现实意义。(3)小智治事,-e卷通组卷网https://zujuan.xkw.com/16q7585504.html
10.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作文(精选10篇)“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众所周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的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喜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 我国现行宪法实施以来,这是第5次修改。这次修宪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9r377tv.html
11.焦点访谈:弘扬宪法精神筑牢法治根基法律条款焦点访谈:弘扬宪法精神 筑牢法治根基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而本周,也就是12月1日至7日是“宪法宣传周”。今年的宪法宣传周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这期间,各地都在组织开展形式http://fw.mwfw.cn/fltk/237810.html
12.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内参时评网弘扬宪法精神 坚定法治信仰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 近年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部署以及省委的要求,深刻认识宪法的深厚底蕴、实践根基、优势功效,以高质量立法保证宪法有效实施http://nc-sp.org.cn/show-290226.html
13.2021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②保障法律实施,加强法律监督。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一经制定不得修改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④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人民根本利https://www.jyeoo.com/sj/50c0ea5c-0f10-4ec0-8ae4-21720684d975
14.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唐朝)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唐朝) 一、王义方:方直正义 唐高宗时,寒士出身、官居下僚、性情孤傲、不为权贵折腰的侍御史王义方,通经史、持正义、有气节。魏征十分赏识,执意要嫁侄女予他。可是,这位刚直之士,仕途坎坷,几起几落,直至年逾不惑才由县丞提升为著作郎,随而任为侍御史。任职未满二旬,突发大案,使他面临https://www.meipian.cn/4asbu8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