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法治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征程,回顾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品格的法律文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深入研究传统法律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孕育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立足中华土壤,汲取传统精华,对古代法治文明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十一个坚持”上。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理性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今天改革开放相比,古代中国尽管相对封闭,但是有关人际交往、兼济天下的思想仍有借鉴意义。如《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论语》:“德不孤,必有邻。”《三国志》:“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春秋》:“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分析传统法律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吸取历朝历代治乱兴替的经验教训,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保持政治定力,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理论支持。

THE END
1.宪法宣传周尊崇宪法“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强调“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原标题:《【宪法宣传周| 尊崇宪法】“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79448
2.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文字案例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专题专栏尊崇法治敬畏法律 案情简介:何某与罗某认识后很快确认恋爱关系。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生育1儿1女,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但在2021年,何某不听妻子劝告非法引进外国人(越南)到国内做工,于2021年1月初7日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刑事拘留,何某的行为构成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零八个月。何某入狱后其妻子罗某一人承担起拱https://www.yngn.gov.cn/ywzx/ztzl/fzghextend11/gsgg2/content_44114
3.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央行建设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019年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https://www.meipian.cn/2uz6utgm
4.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律敬畏法律高端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https://new.qq.com/omn/20220909/20220909A09ZSO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