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七年级,后面是八年级,因今年教材变动,所以学习哥在每个年级前都加有说明,请大家仔细看。需要相应教材,可以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教材”二字即可获取。
需要其他学习资料,可以在本文下方留言,某种资料需要的人多的话,学习哥会尽力为大家提供。
七年级今年全国统一用教育部统编教材(部编版),只有一个版本。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1.中学时代对人生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认识中学时代?)
②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开始深入的寻找生命的奥秘、撩开精神世界的面纱、主动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自觉磨练自己的意志、思考生活的意义……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2.中学生活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成长礼物?
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②中学生活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③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我。
3.在编织自己的梦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少年的梦想有何特点?)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①少年的梦想,要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用明确的人生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
②少年的梦想,要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4.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如何实现梦想?努力需要怎么做?)
①少年的梦想,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韧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③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努力,需要方法。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1.如何理解学习?
①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的获取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②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④学习伴随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
2.学习对人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学习?)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拓展了生活通道,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
③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使我们茁壮成长。
④学习能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为幸福生活奠基。
3.怎样认识学习中的苦与乐?
学习中有快乐。学习中也有辛苦。苦乐相伴,体验美好,享受过程。
4.学会学习,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②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学会学习,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发现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有何意义?)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我们怎样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①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
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在集体活动中认识自己。
③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
3.怎样接纳与欣赏自己?
①接纳自己的全部。
②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需要勇气和智慧。
③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优点、努力和为他人的奉献。
④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既要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要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要为自己鼓掌,也要为他人喝彩。
4.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①做更好的自己,要扬长避短。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③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④更好的自己,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
八年级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在七年级时已经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则新学期仍然使用统编教材(部编版);如果七年级没有用教育部统编教材(部编版),则原来用什么版本,新学期仍然用什么版本,直到初中毕业。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非教育部统编教材今年也都有针对自己版本教材的改版,这点要注意。
学习哥列出了三个主要版本内容:统编教材(部编版)、粤教版、鲁教版。按先后顺序排列。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
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
(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二)合理利用网络
1.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三)合理利用网络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人的网络参与者。
(四)传播网络正能量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向政府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力量。
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
第一单元做人之本
1.1自尊自爱
1、自爱的含义:珍爱我的生命,认识我的内心世界,悦纳并完善我自己,这就是自爱。
2、自爱的作用(意义或为什么要自爱?)
①有自爱,我们的人生就有了起点,有目标,就能对自己的人生积极领悟,努力奋斗。
②自爱是宝贵的心理品质,是美好品德的出发点。
3、怎样做到自爱?
①懂得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珍惜它,维护它,不使它受到伤害;
②学会认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期待和追求更加美好的自我;
③懂得自己和社会生活有怎样的关系,怎样适应和创造更好的社会生活。
4、自尊的含义: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也不容许他人损害自己的人格。
5、自尊的重要性(意义或为什么要维护自尊?)
①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健康人格的基石(地位);
②自尊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追求完善的自我,为他人和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心理动力和源泉。
③树立自尊,我们才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更好地立身社会(作用)。
6、知耻的含义:P6看到自己的内心有缺陷和不足,自己行为犯了错误,能通过反省来自我否定和纠正。这就是知耻。
7、人为什么要知耻(羞耻心)?(作用、意义、重要性)
(1)人有了羞耻心,就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感到难为情;
(2)有了羞耻心,做了错事会感到惭愧、悔恨;
(3)有了羞耻心,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
(4)有了羞耻心,就能成为我们纠正自己、完善自己的力量。
8、自尊与羞耻心的关系
(1)自尊心和羞耻心是互为表里的。知耻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表现。
(2)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9、自尊、自负与虚荣的危害。
自尊、自负与虚荣的危害都是不健康的心态,影响自尊人格的形成。
10、自卑含义、表现危害以及如何克服。
自卑的含义:一种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表现(危害):陷入自卑,就会在自己的弱点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严重的自卑导致迷失前进的方向,失去生活的动力,甚至自暴自弃。
克服自卑:走出心理牢笼,学会客观看待自己,悦纳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自尊人格。
11、自尊与自负的区别
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
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夸大自己的优点。制造虚幻的自我满足,常常在过高评价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希望得到超过自己实际价值的社会肯定。
12、自尊与虚荣的区别
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炫耀。
虚荣危害:虚荣心使人浅薄,使人忘记真正的价值。虚荣不仅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反而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13、我们应如何克服自卑、自负、虚荣这些不良心理?
学会实事求是认识自己,走出自卑的心理老了,抛开愚蠢的自负和表面的虚荣,做一个脚踏实地、自尊自爱的人。
1.2明辨是非
1、为什么要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①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②每个人心中都不能缺少一把良知的标尺。
③良知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首要品质。
2、如何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①以美好的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
②懂得法律规范;
③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④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⑤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3、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①对于来自各方的社会信息,我们都要运用良知的标尺加以判别。
②对长辈的言行我们也需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而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
③公共传媒是生活的镜子,反映着光明,也暴露着黑暗,所以学会选择是最重要的。
④对于社会流行,我们要避免随波逐流,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做出正确选择。
⑤总之,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诱惑的毒素,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4、我们应怎样对待社会流行的影响?
①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
②社会流行的发生常常有商业运作的背景,也少不了从众心理的推动。
③对于流行事物,我们要独立思考,理想行动,做出正确选择,避免盲目从众、效仿和追随。
5、面对周围的种种诱惑,我们应怎样跨越行动的障碍,做出的正确选择?
①首先要战胜自己,抵制诱惑,坚定自己的一直,把握好心中的良知标尺。
②有时还必须打破情面。坚持原则,坚持正确的是非观。
③坚守自己的美好理想,并且身体力行,做一个高尚的人。
1.3自我负责
1、责任感的含义
责任感是个人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自觉承担的态度。
2、做人为什么要有责任感?(意义)
①一个人责任感的有无、强弱,是他的品德与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志。
②有责任感的人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
③有责任感的人是有良知的人,懂得引导自己,约束自己,拒绝错误的行为。
④一个人能否得到他人的喜爱、信任与尊重,能否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胜任工作,取得成就,责任感都是重要前提。
3、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承担的主要责任有那些?
①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努力学习,塑造自我。
②我们应该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
③我们应该对集体负责:以自己的行为增添集体的荣誉和力量。
④我们应该对社会负责:以良好的行为创造美好社会。
4、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②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③以良知指引自己的行为,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
④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锻炼谨言慎行的处世态度。
⑤对因为自己的错误或无意中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应该接受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
1.父母对我们爱的体现:
(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2.孝敬父母的原因:
①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
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3.孝敬父母的方法:
(1)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2)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4.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由于青春期心理特点,尤其是“逆反心理”造成的。
(2)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5.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①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唠叨”、希望、烦恼。
②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
③学会与父母沟通还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
6.我们应该怎样热爱祖国:
①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②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7.为什么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远古时代我们就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②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
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
8.我们中学生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9.民族精神的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0.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3)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责任。
(4)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需要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1.为振兴中华,青少年该怎么做(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1)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