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所有知识点汇总整理
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是上层建筑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法律的特征
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包括
1.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2.法律执行: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
3.法律适用:主体为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司法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司法原则:
①司法公正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④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4.法律遵守: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2.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3.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主要内容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
严格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我国宪法的地位
1.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3.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4.宪法是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突出特点和优势
加强宪法实施
1.坚持依宪执政
2.坚持依法立法
3.坚持严格执法
4.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完善宪法监督
1.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2.健全宪法解释机制
3.健全备案审查机制
4.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内涵:①正当性思维②规范思维③逻辑思维④科学思维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
①普遍适用: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②优先适用
③不可违反:任何人不论权利大小、职位高低,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2.权利制约:权利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3.公平正义:
①权利公平:
a.权利主体平等
b.享有的权利平等
c.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②机会公平:
a.国家和社会创造平等的起点
b.社会成员的发展进步权要受到同等尊重,不断拓展社会成员的发展领域
c.当代人的机会平等,后代人的机会也平等
③规则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救济公平:司法救济公平、行政救济公平、社会救济公平
4.权利保障:
①宪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②立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重要条件
③行政保障是权利保障的关键环节
④司法保障是公民权利保障的最后防线
5.程序正当: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
法律权利的内涵:强调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
法律义务的特点
1.法律义务是历史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权保障的进步而不断调整和变化
2.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3.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4.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基于法定情形而变更、消灭,或产生新的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2.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3.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
目的和手段:
4.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5.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6.两者具有符合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1.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表达权、民主管理权、监督权
2.宗教信仰自由
3.人身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最基本、最原始的权利)、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
4.财产权利:包括私有财产权、继承权
5.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