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刘慧杰代表社会科学界作大会发言。
在法庭上,他侃侃而谈,为劳动者的利益分厘必争;面对后辈,他倾囊相授,为青年律师发展殚精竭智;公益活动现场,他耐心倾听,为来访群众指点迷津;作为民革党员,他为党委、政府决策广建良言。从业20多年来,民革党员、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慧杰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当事人服务。
“让每个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尊重”
“让每个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尊重”,是刘慧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企业有工商联、商会来发表意见,而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民商事律师就要做劳动者利益的代表。”
卓女士在某公司兢兢业业工作近8年,但公司一直未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还扣发工资,亦未按照法律的规定与她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无奈之下,卓女士只能寻求法律的帮助,刘慧杰接受了她的委托。
经过前期的情况了解和充分准备,刘慧杰向宁波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解除卓女士与公司的劳动关系,补缴社会保险费用,支付拖欠的奖金与工资,并作出经济补偿。另一方面,为让卓女士尽快走出困境,刘慧杰多次主动联系公司负责人,晓之以情、动之以法地进行耐心解说。终于,公司负责人在仲裁开庭前决定依法支付拖欠的薪资,并为其补缴社会保险,同时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于是,本是剑拔弩张对簿公堂的案件,在刘慧杰的巧妙化解之下,达成了庭外和解协议,取得了劳动者和公司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刘慧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因出色的专业水准和服务精神,他多次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专业律师、浙江省服务中小企业优秀律师。
多了一份不要报酬的工作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宁波地处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繁荣,在危机中首当其冲。企业倒闭大潮袭来,维护职工权益迫在眉睫。作为律师,刘慧杰本可以接更多案子,却义无反顾投入公益服务,多了一份不要报酬的工作。
为延伸普法服务,让更多群众获得更多法治红利,刘慧杰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法律知识宣讲上。他推动成立了律师志愿服务纵队,为工会会员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并在进企入村中免费发放与团队共同编写的《劳动关系常见法律问题81问》《律师办理劳动法律案件常用法律手册》等工具书。“从服务一个人到帮助一群人,我们为职工维权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刘慧杰欣慰地说。
除身体力行外,刘慧杰还带动所在支部党员积极投身公益。民革宁波海曙二支部法律界人士云集,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优秀律师。担任宁波市侨办顾问多年的刘慧杰基于对侨商、台企的了解,成立了海曙区为侨(台)服务法律顾问团。顾问团的六名成员全部是支部的法律界党员,他们无偿为归侨侨眷、台属、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留学回国人员及家属提供有关民商事、刑事和行政等方面的法律服务。
24小时不断线的法律咨询服务
作为宁波市、海曙区两级政协常委,刘慧杰坚信“履职不必求大,小中藏有大乾坤”。他见微知著,将生活、工作中的所闻所见和所感所思,通过履职下情上达。
刘慧杰就“P2P”、网贷监管等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先后被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采用。
“我在宁波工作,但公司给我缴纳的是外地社保,该怎么维权?”“集体土地房屋买卖反悔,可以吗?”每周五下午,刘慧杰牵头成立的海曙区政协法律服务委员工作室里,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
“我们要求,接到咨询邮件后必须24小时内给予回复,比自家律所规定的48小时响应还要迅速。”刘慧杰自豪地表示,在委员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五年来已累计化解30多起矛盾纠纷案件,越来越多的人冲着委员工作室“公益+高效”的招牌而向他们伸出求助之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刘慧杰说,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每个公民前赴后继的奋斗,自己立志做一名有法治力量和民生温度的律师,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更多的人。(陈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