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剧很火,估计很多同学都在热搜上看见了它的名字——《九部的检察官》。
图源:豆瓣
“九部就是未检。”
这下我的好奇心彻底被勾起来了,于是去搜索了剧情简介,才知道这是一部什么题材的电视剧:
未检,即未成年人检察部,专门负责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这部电视剧是“国内首部从未检视角出发的未成年人涉案剧”。
既然与孩子有关,我就看了几集,结果发现它对未成年人的描绘确实与其他影视作品不太一样。
图源:《九部的检察官》
未成年人是需要保护的,这没有错,可孩子也会因为法律意识的淡薄而误入歧途。
一幕幕“未成年人涉案”悲剧的背后,是残酷的现实,是家长、学校、社会教育的多重疏忽。
在不懂法的年纪犯了法
有人说,《九部的检察官》是一部展现“未检检察官”工作的职场剧。这种说法不能算错,但实际上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办案单元剧”。
剧中,主角们并没有闯关式地通关一个又一个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而是被扑朔迷离的“大案套小案”折腾得够呛。
至于未成年人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则是在诸多触目惊心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比如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小片段——两个小学生看完黑帮片之后,给不认识的人发了十几封“敲诈勒索信”。
在听到检察官说“这是敲诈勒索罪,要坐牢”之后(当然是吓唬小孩的),一个孩子直接吓哭了……
比如路边一边刮彩票一边抽烟的学生,旁边还跟着一个眼巴巴看着的小孩。
孩子没有犯罪,但卖烟给他们的店铺,一定违反了法律。
比如女孩们在小胡同里集合,准备晚上去酒吧“陪酒”。
吸烟也好,陪酒也罢,都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他们违反了法律的同时,也是受害者。
这些孩子尚未酿成大祸,可以被家长带回家教育;还有一些孩子,已经无法回头。
比如一名教唆犯被讯问时,我们知道了他“手下”有很多未成年人会在他的指导下小偷小摸,甚至犯下“盗窃金店”这样的大案。
又比如剧情的一部分主线,是三个高中生商量着做了一个局,欺骗他们的监护人,触犯了法律。
虽然最后九部的检察官们给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但我们能够看到,这些未成年人确确实实成为了“犯罪嫌疑人”。
从离家出走、夜不归宿,到校园霸凌、敲诈勒索,甚至危害他人生命……孩子的变化从不是瞬间发生的。
这些剧情告诉我们,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缺乏清晰的法律意识,又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和求助渠道。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无外乎三点:
首先是家庭的忽视。
比如主线剧情里,三个高中生中疑似“主谋”的女孩姜筱洁的遭遇。
她的家庭是典型的“女主外男主内”,网友辣评“暴躁的妈,无能的爸,破碎的她”。
妈妈只关心她的学习,反复强调让她吃各种维生素,说对学习有帮助;
爸爸只知道洗衣做饭,说是照顾家庭的“家庭煮夫”,却连女儿的身体遭受到侵害都不知道。
这样的家长,以为自己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生活就算尽到了责任,却不知道那些“为了你进好学校读书拼命赚钱”之类的话,并不会让孩子感恩,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没有来自父母的陪伴,孩子自然会到其他地方寻找情感寄托。
同时,还有一些完全没有家长管教的孩子,则更容易滑向深渊。
第二,是道德教育和社会保护没有跟上。
道德是什么?作为家长,我们觉得自己平时会教导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会在道德教育方面疏忽。
但实际上,我们的道德规范只是来自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我们的言传更像是一条模糊的线,孩子在成长中很难分清自己做什么会越过那条边界。
尤其是青春期叛逆的时候,家长越不让做什么,孩子就越想做什么。
比如路边吸烟、比如交一些社会上的狐朋狗友,比如出入酒吧网吧等鱼龙混杂的社会场所。
酒店、网吧、酒吧、整容机构、网贷……在这些孩子一伸手就能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很容易触碰到某些“底线”。
只是作为未成年人,他们在犯错时,并不觉得那些就是“底线”。
最后一点,也是最致命的一点,是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薄弱。
《九部》里有这样一个剧情,主角需要进入当地最好的私立中学出任法治副校长,主要负责普法教育工作。
但是主角的遭遇却一言难尽:不仅是外籍校长的拒绝态度,在好不容易进入校园之后,学生的反应也是统一的不以为然,在台下交头接耳。
整个学校,没有人觉得普法教育是需要重视的。
不排除剧本有些对私立学校的“刻板印象”,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
大部分家长没有知识支撑,也没有向孩子传授法律知识的意识,这使得孩子对“法律”缺乏正确认知。
孩子的世界里,法律听起来很可怕(比如那两个被坐牢吓哭的小学生),但他们意识不到法律与自己的人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于是,在孩子遇到冲突时,他们往往由于不懂法而做出错误的选择,造成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剧中,孩子会为了达成目的入侵校园监控系统
剧情之外,真实的案件比比皆是。
年仅14岁的小江,被15名同学堵在厕所围殴,他藏着一把折叠刀(非管制刀具,刃长约4.5厘米)反击,最后导致围殴者中的两人重伤二级,一人轻微伤。
虽然最后小江的行为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不用负刑事责任,但从案件发生的2019年直到尘埃落定的2022年,这几年的经历,对所有涉案未成年人身心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家长的忽视、道德法律教育的空白、社会的不良影响……孩子逐渐在成长中走偏,最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与法律激烈碰撞。
就像最高检在推荐这部剧时撰文所说的那样:
“守护少年实非易事,每一次沉默和盲从,都会变成对罪错者的纵容和对受害者的伤害。”
孩子该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因为未成年人涉案有一个特点:加害者是未成年人,受害者也是未成年人。
相信同学们脑子里已经浮现了好几个典型案件,也回想起了当时的愤怒。
图源:网络
不少网友在网上呐喊:“他还是个孩子,千万不要放过他!”
我想,多让孩子接触法律,了解法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方面,我们可以预防孩子因为无知而走向社会的暗面,触犯法律;另一方面,也能教会孩子利用法律保护好自己、避免受到侵害。
而《九部的检察官》中的案件让我们明白,真正有效的未成年人保护,除了依靠法律的最终介入,更多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前置教育。
首先,就是要让孩子理解社会规则(即所谓的道德)与法律责任存在的意义。
忘了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世界的底层逻辑是暴力,道德和法律都是为了缓解暴力而存在的”。
且不去讨论这句话是否正确,但我们应该看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面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认识到,道德和法律不仅仅是对人的约束,它也是一种保护。
因此,我们的“前置教育”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道德方面,孩子很小的时候,一些父母就会把自己的是非观传递出去,但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我们,还有很多父母是缺位的。
孩子非常需要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示范和主动教育,这是他们萌生“规则意识”和“法律底线”的基础,父母绝对不能忽视,这个锅也无法直接甩给学校和社会。
如果父母都不在意,“外人”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而等孩子慢慢长大,除了遵守道德标准之外,还要严格遵守法律,这一部分,就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了。
当然,我也知道,道德和法律之间的边界并不清晰,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90%以上的家长都是“法盲”,自己都不懂法,怎么能引导孩子?
比如,很久之前我给大家推荐过一部日剧《童话法庭》,就可以用来给孩子普法。
图源:《童话法庭》
为了贴近孩子的生活和认知,剧情里出现的每个案件都是以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为背景。
出场人物都是老少皆知的童话故事主人公,比如《三只小猪》里的豚三郎、《白雪公主》里的王后、《小红帽》里的小红帽等等。
虽然看上去这部剧是在借着童话的外壳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但它背后却蕴含着非常正经的法律逻辑,能够引导孩子进行一场深刻的思辨之旅,思考法律背后的基本逻辑(建议10岁以上孩子观看)。
作为家长,理应对家庭教育这部分负责,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年纪小的时候,父母是他们的守护者,也是责任人;而当他们逐渐长大走进社会,只能依靠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也可以利用法律的保护屏障作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否则,孩子不懂法,他们面对困境就会不知道怎样求助,也会因为无知而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到时候,再多的悔恨都为时已晚……
这一次,《九部》让我看到了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和法治教育方面做的努力。
年纪越大,我们越会发现,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是“真空”的,所以很多时候,伤害难以避免。
以前我总会说,希望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但现在,我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生活在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的环境下。
就像《九部》中有句台词说的那样,即使孩子受到了伤害,也能得到帮助,有力量“从深渊当中爬出来,去面对更精彩的人生,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