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法治”与“法制”辨析大余县信息公开

热烈祝贺《法制日报》创刊40周年暨更名为《法治日报》!《法制日报》创刊40周年,为我国法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功勋卓著!《法制日报》更名为《法治日报》,是新时代的重大举措,祝福《法治日报》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法治日报”与“法制日报”,虽然一字之变,但意义深远。新时代的“法治”有了全新的内涵。辨析“法治”与“法制”,先从概念出发,“法制”是指法令制度,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根据这些法律制度建立的社会秩序。严复在《原强》中说:“自其官工兵商法制之明备而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事至纤悉,莫不备举。”巴金在《作家要有勇气,文艺要有法治》中谈到:“这就说明发扬民主要讲两方面,一方面要讲勇气,一方面还要有健全的法制来保障。”而“法治”就是依法治国,在词典中解释为“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即以法律为准绳的治国理论、原则、体制和实施办法等,与“人治”相对。《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氾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我们把“法治”与“法制”进行比较,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区别与转变。

第三,向法治观念的转变。著名法学家武汉大学李龙教授主张,法治观念是一定社会主体对法治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同、崇尚和遵守,法治观念存在于人们以现有法律制度构筑法治思想的过程和法治状态得以实现时与法治现实交互作用的法律意识之中。笔者具体分析,法治观念具体包括忠诚观念、执法为民的人本观念、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观念、理性与平和的观念、规范与和谐的观念、客观与中立观念、证据与清廉观念、诚信与勤勉观念等。

第四,向法治思维的转变,法治思维培养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和形成的一个全新概念和全新理论,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是否能够真正坚持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衡量国家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思维是基于对法治的信仰和尊崇,自觉运用法律规范、法律逻辑、法治理念来分析、评判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其一,法治思维是以法治精神为内核,法治方式为表现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的核心与法治的核心相同。其二,法治思维是一种规范性思维,带有强烈的规范性和程序性特点。其三,法治思维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公平正义。法治是规则之治,更是良法之治,而良法的标准就是实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治的核心价值,也是法治思维的重要追求。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要构建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我们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问题,就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尺度,使得各方主体实现各得其所的诉求。只有以此为价值追求,才能培养和形成法治思维,才能指导人们按照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总之,法治梦想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建成法治中国,努力工作,甘于奉献,迎接并且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THE END
1.警察执法规范化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8篇(全文)虽然我国已有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但法治的力量最终能否完美的诠释出来,还在于执法人员能否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没有依法的执行,便是执法质量的缺失,没有按法定程序办案,则也谈不上规范化执法。可见,法律制度的构建是否完善并不是法治最终实现的关键,而是执法人员是否在遵循法定的程序办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swfk5tj.html
2.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一字之差,体现了()。从2011年我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到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一字之差,体现了()。 A.法律体系仅仅是法治体系的一部分,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制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制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f657f9b41b97484dafa91b63f3391f1f
3.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5(2017广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一中12月联考,23)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一字之差,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跨越。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体现了(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39475016973304072&fr=search
4.法家法治思想(精选6篇)而我国的依法治国原则,则是把法作为一种文明价值的体现,作为一种文明理念的灌输,作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普遍观念和内在精神,它要求在法治状态下,通过对国家和政府的权力和责任的科学规划,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合理配置,在法律秩序的层面,人们普遍的依据法律规则,制度,原则去从事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形成一种严格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sl449qf.html
5.“法治”还是“法制”从“法制”到“法治”,体现了一个成熟大党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以及科学的、创新的治国理政理念。 三、一字之差,有何变化 从“法制”概念到“法治”概念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在法制领域和法学体系中 最流行的概念就是“法制”“法制建设” 十五大之后 https://www.meipian.cn/4xbkrlfe
6."法制”与"法治”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从本质上讲强调的都是法律制度“法制”与“法治”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从本质上讲,强调的都是法律制度整个系统,是起法律调整作用的实体工具。 ( ) 正确 错误 该题目是判断对错题,请记得只要1个答案!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TAGS 法制法治只有一字之差本质上强调都是法律制度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 https://m.12tiku.com/newtiku/9999/39196147.html
7.中国司法改革与法制的展望“法治”与“法制”相比,一字之差,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法治国家的涵义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公民的行为依法进行,公民的权利受到依法保护,国家机关的权力受到法律制约的国家。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通过了第三次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了中华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