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马鞍山,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江两岸跳动的法治脉搏。一条条深入人心的法治标语随处可见,一座座醒目有力的法治标牌矗立街头,一场场生动鲜活的法治讲座浸润心田……所有的这一切,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和教化。
近年来,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统筹协调依法治市工作,强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充分发挥了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等四个方面职能作用,全力推动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不断提升法治马鞍山建设水平,为马鞍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2022年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专题培训班
7月28日-29日,全市社区矫正岗位技能大比武
三下乡
聚焦系统治理统筹依法治市
2022年4月24日,全市2021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评议会召开。会议采取现场点评、现场打分、线上直播、网络测评等方式开展专题述法,得到中央依法治国办肯定推广。
召开述法评议会的同时,将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列入年终述职内容,纳入市、县巡察范围。全市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履职、依法办事。抓牢“关键少数”,推进法治建设的背后,是我市聚焦系统治理,统筹依法治市的铿锵步伐。
纲举目张,高位推动。2019年,我市正式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下设四个协调小组,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了上下统一、组织严密、责任清晰、推进有力的结构体系,为统筹推进我市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规划、两方案”及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等重要文件,通过年度工作要点,细化任务清单。建立市委依法治市办季度会议制度、重点工作季报制度等工作制度,一体推进法治马鞍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力争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
加强行政立法破解民生难题
民众有所呼,立法有所应。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急需、群众期盼为切入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立法带来的制度保障、法治保障。
今年6月,我市正式发布2022年度20个法治为民实事项目。20个法治为民实事项目涵盖法治建设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领域,从一件件小事、实事入手,推动解决法治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展现了我市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齐心协力推进法治马鞍山建设的责任与担当。
截至目前,我市已颁布地方性法规9部、政府规章6部。结合征集的部门意见、公众建议和2021年法规规章立法计划,《市政府2022年度规章制定计划》已于6月1日正式印发执行。其中,今年共有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办法、停车场管理办法三个实施类项目,湿地保护管理办法、秸秆综合利用规定、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三个调研类项目,在立法推进过程中。
规范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长江畔,风和畅。6月23日,今年第三期“我和我的执法故事”执法茶座在中国渔政的巡船上举办。来自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围绕“长江禁渔”主题,谈工作、说经验、话未来。
开设执法茶座,让行政执法有力量有温度。
近年来,市司法局不断加大行政执法协调力度,统筹市执法部门形成系统执法合力,通过执法茶座这一轻松的形式,行政执法“硬监督”配上“软协调”,从而推动“执法协调”和“执法监督”的有机衔接和深入融合。依托“我和我的执法故事”等主题活动,市司法局将执法工作同宣传工作有机结合,把执法脚步移到办公室外,把讲堂开到长江边上,形成生气勃勃的执法宣传共荣景象。
坚持高标准执法。我市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印发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法制审核流程图、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等文件,建立全市统一行政执法公示平台和投诉举报制度,172个行政执法机关在网上公开行政执法信息。深化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
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共明确100个罪名目录、1238条移送标准。在全省率先集中公布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建立行政执法指导案例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清单,涉及15个部门88个项目;公布合规指导清单2批,涉及104个项目;公布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涉及234个项目,在此基础上,发布5个免罚清单典型案例用于行政指导;发布服务企业典型案例库,公布行政指导案例2例。
与此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自今年7月1日起,市、县政府同步实现“一级政府只保留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由司法行政部门作为政府行政复议机构“一口对外”,大大提升了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和效率,畅通了“民告官”的救济渠道。
行政复议听证会
聚焦刑事执行尽显人文关怀
少儿法治诗歌朗诵比赛
日前,安徽省司法厅公布了安徽省司法行政2021年度刑事执行十件大事评选结果,我市打造的“小马护苗”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品牌入选,被评为安徽省司法行政2021年度刑事执行十件大事之一。
“小马护苗”,如何点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灯”?
为护航社会安全稳定,我市开展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通过入户走访、见面核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及时掌握风险隐患,逐人落实管控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积极开展个性化矫正,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一人一案,严格落实分类管理。
开展智能化监管,以“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为统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区矫正执法平台,基本实现社区矫正执法监督的全事项线上办理。开展矫情分析制度,每月召开矫情分析会全面核查纠正脱管漏管问题,及时掌握和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拓展法律服务营造法治环境
近日,省公证协会发布了《2022年全省公证机构数据共享应用情况的通报》,今年上半年,市为民公证处在“江淮大数据”平台的核查次数为3348次,位居全省第一。这标志着市为民公证处深化落实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卓有成效。
“互联网+公证”让群众少跑腿只是我市聚焦发展大局、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强化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上半年,我市正式印发《关于调整马鞍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及联络员名单的通知》,通过每周召开工作调度会,逐条梳理、厘清任务,以问题压实责任,推动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实现全市47家市级党政机关、270家县级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全覆盖;组建征迁法律服务团、涉外法律服务团、统一战线法律服务团等,持续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协调解决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法律援助提质增效;强化公证“线上”服务,持续优化“不见面”办理,积极引导群众选择“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预约办”……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
砥砺前行,成绩斐然。去年12月,我市率先全省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产业园,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形成法律服务产业集聚区。今年1月,我市中钢矿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正式获批设立,并入驻我市法律服务产业园,成为全省首家拥有国家级实验室的司法鉴定机构。
中钢矿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
为护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市不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将矛盾发现在小、化解在早。立足全社会调解委员会框架,以诉调、检调、访调、警民联调为支撑,以商会纠纷、医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为补充,构建“1+4+N”的多元矛盾纠纷调处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市调解案件成功率达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