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建立完善以案释法的平台、做好以案释法的业务培训、增强以案释法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建立以案释法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法院以案释法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一个好的以案释法,就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有助于法治教育和宣传,传达其中的法律理由和法律推理、法律方法,从而帮助公众理解法律、接受法治理念;不仅理解法律条文,而且理解法律精神,不仅理解实体维度的司法公正,而且理解程序维度的司法公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并确立了以案释法制度。近几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以案释法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模糊,对以案释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以案释法简单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法治宣传,与自己无关;二是以案释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缺“地气”;三是少数审判人员以案释法能力不强,不善于以案析理,说法析理不到位;四是以案释法工作缺乏考评激励机制,影响此项工作长效化、常态化。
为此,笔者以为,要从建立完善以案释法的平台、做好以案释法的业务培训、增强以案释法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建立以案释法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法院以案释法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以案释法的平台。一方面要加强与新闻宣传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提供典型案例,通过融媒体以案释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法院自创的“两微一端”和微影视、宣传栏等,开设专栏,定期推送、发布典型案件,以案释法。
三是建立健全以案释法工作制度,使之常态化。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合理设置考评指标,量化细化考核标准,强化固化责任意识。同时,建立以案释法激励机制,通过评选以案释法优秀案例、以案释法优秀工作者等举措,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切实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以案释法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此项工作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