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分析邓普云律师律师文集

擅长:合同纠纷,婚姻家庭,建筑工程,债权债务,刑事案件,医疗纠纷,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格尊严

一、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丰富内涵与研究历程

(一)我国“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种类

(二)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研究历程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法律关系”给予了非常高度的重视,对其研究也从未间断过。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行政法学界就从权利义务、行政过程形成、内容法定、职权界定、调整主体及对象法定等不同的角度,就“行政法律关系”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伴随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深入研究与发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法学界才初步达成共识。他们一般认为,“行政法律关系”是由行政法规范、承认、确立和调整的行政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本质上说,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研究“行政法律关系”的重要意义

(一)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及行政法法学的必然选择

行政法是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模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三大基本法律之一。行政法对建立和维护社会行政管理秩序、监督行政主体违法滥用职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健全、完善行政法与行政法法学,是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途径。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与行政法法学基础与方向,研究“行政法律关系”可以更好地推进政法与行政法法学的健全和完善。

(二)准确厘清行政法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律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诸多法律关系中的一种。目前,由于各种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依然存在一些相互交织的现象,给具体案件的界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入研究行政法律关系,有利于梳理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和界限,为正常的行政诉讼提供科学的受案基准,更好地发挥行政法的作用,并树立起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地位。

(三)有利于解决行政争议,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因行政权而产生。因此,研究行政法律关系可以使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更加明确。与此同时,深入研究行政法律关系有利于化解行政争议,落实和承担行政任务,确保行政权力使用科学规范,并依法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与种类划分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基于“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内涵,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依附性强、不可转化、相对稳定、强力约束等基本特点。一是依附性强。“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相互依附才产生了“行政法律关系”,缺少了任何一方,“行政法律关系”就不复存在。二是不可转化。“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客体是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来界定,二者之间是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关系,是无法任意转化的。三是相对稳定。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下,行政法律具有相对合理性与执行的稳定性,这也决定了“行政法律关系”中执行人与被执行人的法律位置相对固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四是强力约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所拥有的权利均是法律赋予,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时必须要遵照法定程序,接受法律约束。作为行政主体,依法行使权利也是不可推卸的义务。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种类划分

“行政法律关系”基于“行政主体隶属关系、法律关系属性以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可以进行不同种类的划分。一是基于“行政主体隶属关系”可以分为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内部关系包括行政机关内部具有级别隶属关系的上、下级关系,内部员工同等级间的关系等;外部关系一般指行政主体与其他合作部门因某项具体工作是的行政人员之间产生的交集关系。二是基于“法律关系属性”可以划分为实体关系与程序关系。实体关系专指行政主体与当事人两者之间相互依附,形成的具有实体意义的权利或者义务关系;程序关系,是依据行政程序法约束下产生的关系。三是基于“法律关系形成原因”可以划分为原生关系和派生关系。原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先天性形成的关系,比如公民出现了行政违法,有关的行政机关会直接依据法律对其处罚,这就是一种原生关系。派生关系比较复杂,主要是行政机关在对公民行政违法处置过程中产生了不合理因素,导致上诉而使双方产生了新的关系。

四、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研究

我国“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常显著的特殊性。总体来说,主要体现在行政主体的恒定性,“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行政主体权利的限制性,“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地位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等几个方面。

(一)行政主体具有“恒定性”的典型特征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由法律规定

(三)“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具有限制性

(四)“行政法律关系”地位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法学领域对“行政法律关系中”中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地位关系一直争论不休。有专家认为,“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起到支配作用;“行政相对人”是被执行方,占据的是附属地位。因此,两者的地位是不对等的。直观上来看,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代表了国家权力,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行政相对人只能被动服从。但从根本上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行政主体”是按照国家赋予的职位和规定的程序来履行职务、处理事务,其工作内容是法定的,不可越权处理事务,同时也要受到民众的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相对人”所拥有的自身权利不具备国家权力的属性,导致两者的权利与义务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此外,“行政法律关系中”中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都拥有对方无法拥有的权利,这也是不对等性的显著体现。这种地位的“不对等性”使得双方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五、结语

当前,我国法学界对行政法律关系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概念定义和理论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与争议。真正厘清我国的行政法律关系,必须要立足于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深入研究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对促进完善行政法规,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构建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THE END
1.从“法制”到“法治”,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之路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表明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蓝图、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TIyNjM0Mg==&mid=2247501573&idx=1&sn=9cd03c9324ff6b61767bb290a5cf6184&chksm=e81acb1eede023af0a281ae5905ad16e52ca002f7c8dae8585713879bf616cb1c711824ef80f&scene=27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些许研究(基本要点)一.名词概念:法、宪法、法律、决定、法规、规章、条例,以法、依法、法制、法治,执法、司法,守法、合法、违法、非法。立法,修法、废法,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二.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与法制体系、法律体系是什么关系?应是其发展,外延更大,包招四大体系,即法律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法律规范体系则http://www.scge.gov.cn/html/website/outsite/jiguandangjian/xuexiyuandi/nw68911.html
3.法律论文: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之比较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法治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法”而不是“法律”,是法的诸种综合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是法在与其背后的复杂因素进行能量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关系等等。这是我们对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之概念所作的解释。由概念可以看出,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都不能离开“法”而论之,这也是二者的共性方面。如果在二者的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111109170151_187954.html
4.黄进:论《对外关系法》在中国涉外法治体系中的地位《国际法研究《对外关系法》的制定也是中国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关键一步,是“中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围绕中国制定《对外关系法》的必要性、《对外关系法》在中国涉外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制定《对外关系法》对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等3个方面,试图系统阐释《对外关系法》在中国涉外法治体系中的http://qmyfzgyjy.cupl.edu.cn/info/1011/1281.htm
5.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二、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的关系 法律体系是法治体系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实现法治,首先必须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法治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和规范。 法治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升华。在法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的建设,形成高效运转的法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从法律体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06daaf14a17a8e001021
6.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36.(单选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多个体系构成。其中,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的是( )。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7.浅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可以看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在国家法治体系中呈现出一种价值同向性关系。两者共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在根本价值指向上一致。党内法规是党要管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78816
8.法治道路法治体系法治理论法治文化的关系法治体系指的是法治建设的有形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建设成效的集中表现,是规范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约束公权力的关键抓手,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首要保障,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总和。法治理论指的是http://epaper.hljnews.cn/hljrb/20171205/320524.html
9.建设中国特色法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光明日报第一是从法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维度来思考构建法学学科体系。 第二要从法学学科发展的维度来构建法学学科体系。 第三是从法律体系的维度构建法学学科体系,即把法学学科体系分为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第四是从法治体系的维度构建法学学科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可分为国内法治体系和国际法治体系。 https://news.gmw.cn/2017-12/29/content_27217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