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

在我国步入法制社会之后,法制新闻报道以独特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在我国当前法制新闻报道中,个体参与者所行使的权利不够明确,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厘清其产生的相应法律关系。

新闻法律关系主要是指新闻法制中的权利以及义务,在进行具体化的同时能够规范性操作,从而为新闻传播的制度化以及法律化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对我国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法律关系进行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法律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新闻法制以及民主法制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法律关系问题

法制新闻传播之中的法律关系主要是指在法制新闻报道的整个过程中,将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了对媒体、从业者以及新闻主管单位、国家司法机关、法制新闻工作者、社会大众之间的权利关系。目前,我国法制新闻法律关系所呈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开报道与保密制度、隐私权之间的冲突问题

一般而言,法制新闻报道主要以传播法制的基本信息,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保护受众的知情权作为主要的职责。这能够实现公民的民主权利,防止我国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出现贪污腐败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法制新闻报道在进行报道的时候,虽然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但是却在权利关系中产生一定的冲突,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公开报道与保密制度、公民的知情权以及名誉权所产生的冲突。

除此之外,在名誉权以及隐私权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国虽然在宪法、民法等各种法律制度中对此进行解释,但是很多法律条文并没有针对新闻行业的特点进行规定,在对新闻事件侵权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显得过于抽象、空乏。与此同时,如果个人的信息在公开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名誉权以及隐私权的保护,那么在法律没有得到完善的时候,所引发的新闻法制冲突便会持续下去。

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冲突问题

媒介与行政之间的冲突问题

自古以来,媒体与行政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媒体在接受行政部门管理的同时,要对行政部门进行监督,这种双向关系会导致媒介与行政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与敏感。从法律的角度而言,媒介与行政之间所存在的复杂关系,其实是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时候与行政部门的政治权威产生的矛盾。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包括多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法制化程度过低,双方在法律关系上所存在的权利以及义务没有明确的规范,从而无法形成权利与义务之间的良好关系。

法制新闻与法律关系的思考

构建法制新闻报道的制度框架

我国属于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中,每一个系统之间都存在联系,但是这些联系要通过法律进行保障。实施法律的目的便是对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进行调整,本质上而言,它是多重利益分化与协调的基础。在法制新闻报道中也存在诸多联系,要想从根本上使联系得到有效调整,那么就要通过新闻法律法规。简而言之,新闻法治是解决媒体与行政、媒体与司法问题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利用新闻立法对参与者的权限进行界定,使其在明确自身权利的基础上能够将各种利益关系进行平衡处理,协调处理。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的法律得到了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法制报道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国新闻法制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国新闻立法存在义务本位的基本特点,法律不仅地位低,效力也比较弱。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其问题,那么就要不断加快我国新闻立法的发展脚步,积极构建符合我国新闻立法的制度与框架,从根本上实现新闻报道的法制化。

不断加强媒体的自律机制

媒体是涉及新闻报道的重要因素,如果新闻报道离开媒体,那么法律关系就会产生本质上的变化。因此,要不断加强媒体的自律机制,从根本上避免在新闻法律关系上所出现的问题。

积极加强司法系统的自我约束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与媒体制度的不断发展,在媒体与司法中所呈现的基本问题便是法制新闻与法律关系。要想从根本上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就要不断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使两者在法律制度化与媒体自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司法程序,从根本上加强司法的自我约束能力。

媒体在进行表达的时候有时容易导致民众产生激烈的情绪,司法机关无法对此进行理性裁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司法可以主动加强自身的约束能力,避免媒体所带来的影响。经过研究可以得知,美国等西方国家未来能够避免让司法受到民众的影响,从而进行独立审判,这种封闭式审判不仅能够缓解法官与审判长的心理影响,并且还能使案件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除此之外,美国在媒体审判的时候也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当事人认为媒体的出现影响了司法的公平性,那么,案件可以宣布无效,并且会进行重新审理。

积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的统称,法律意识属于一种社会意识。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构成要素上而言,法律意识不仅包括了法律知识,并且还包括了法律行为等。法制新闻报道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遵循法律法规,遵守新闻报道的法制化原则,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利用法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指导,在报道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宣扬法律精神,避免因个人主观意志而对法制新闻报道产生不良影响。

THE END
1.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规范和社会关系。法治特别注重思想的酝酿和升华。二者的形态也不一样。法治的形态是运动式的,是开放式的,是一种谦虚的心态,法律更多是静止的,是封闭的,是一种骄傲的姿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2.法治政府答:行政机关和行政行为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他们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要接受人民法院的裁判。行政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不因自己在行政管理中所处的管理地位而在行政诉讼中享有特权。 http://www.hjhq.gov.cn/ztzl/fzzf/202305/t20230516_511441.html
3.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3.法律移植的类型 (四)法制改革的必要性 (五)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点 二十一、法治国家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的含义 (二)法治国家原理 1.法治国家的社会条件 2.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 3.法治国家的标志 4.法治国家的模式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目标 二十二、法与经济 (一)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二)法与生产力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4.202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法律综合考研考试大纲解析一、法、法律 (一)法的本质 1.法的阶级本质 2.法的本质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二)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 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https://xue.baidu.com/okam/pages/strategy-tp/index?strategyId=135456545264276&source=natural
5.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2)法律关系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3)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权义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https://www.gzhgz.com/show-1655-7266.html
6.浅析法律一般性与法治的关系浅析法律一般性与法治的关系 今年5月发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出,“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http://e.mzyfz.org.cn/paper/1905/paper_51061_10634.html
7.法制与我们的关系法制与我们法制与我们的关系法制与我们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1898551716
8.[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复习资料法理学D.法治存在于在专制国家,法制存在于民主国家。 26.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受理。”这一规定包含的规范属于( )。 A.委托性规范 B.准用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27.下列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38650
9.简述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精选6篇)其中,法治是对道德中重要问题的调整,是对道德力量的强化,道德法律化把人类的理念铸化为法律;德治既是对法治内化,把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同时也是对法治的重要补充,把法律之外的社会关系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一个交互演进的过程。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肩负着维护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8ha1l2t.html
10.正确认识党和法治的关系时政撷英理论频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这一核心问题包含着法治中国建设过程必须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等问题。 https://www.workercn.cn/251/201502/03/150203100835720.shtml
11.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内容提要】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应当要处理好法制变革与社会发展,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法制变革应当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建设同步进行,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吸纳他国法律文明的先进因素,在现代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特别应重视现代法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4554_6076.html
12.中国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法律性质现状与未来发展作为社会保险领域的基本法,其专设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共13个条款,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律关系及制度框架进行了规定。但在养老保险的具体实践中,迄今仍以各种政策性文件为实施依据,司法机构亦往往只能以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作为审判依据,这表明我国的养老保险并未步入法治轨道,急切需要加快法制建设步伐。http://www.sass.cn/109000/59041.aspx
13.德治与法制的关系7篇(全文)德治与法制 摘要:道德和法律的动态系统--德治和法治,作为调节人类社会的两个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法治、德治作为上层建筑是要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法治、德治的结合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二者的组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vuy5h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