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思想道德与法治全书思维导图

一篇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全书思维导图,全书思维框架详细版大纲,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思想道德与法治

绪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三个意味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青春梦的关系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国家的、民族的、每一个人的

青年不懈追求的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责任担当紧密相连

新时代大学生

新时代带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二、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大志: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明大德:锤炼高尚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

成大才: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担大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三、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不同:调节领域不同、调节方法不同、调节目标不同

相同: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想道德与法治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个价值基础;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制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思想道德素质:人们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综合体现

法治素养: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

能否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一个人能否被社会接纳并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方法

课程特点: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提升方法:需要在学习中养成、自律中锤炼、实践中升华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看法,具体包括关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影响)、人生价值(制约)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目的:人为什么活着(核心)

态度:人应当如何活着

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的两种属性

自然属性: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本能)

社会属性:社会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对立统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与社会间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

关系:价值观对于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人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他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左右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高尚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及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指明了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确立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不要佛系躺平。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看贡献大小-看尽力程度;尊重物质贡献-尊重精神贡献;注重社会贡献-注重自身完善

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客观条件:社会客观条件、个体自身条件。

主观条件:能力与本领、持之以恒。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正确看待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荣与辱。

反对错误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拜金主义:认为金钱可主宰一切,把追求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享乐主义:把享乐尤其是感官享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主张人生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观念。

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定义: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时限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基本特征

超越性: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

实践性: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时代性:理想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信念定义: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魔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基本特征

执着性:信念因执着而为信念。新年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支撑性:信念是一个人经受实践考验而始终坚守理想的精神力量。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多样性: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同时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信仰: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有盲目和科学之分。

理想与信念关系: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一个人有了崇高坚定的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在精神生活领域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尺。

坚定信念信仰信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实现中国梦的实践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受到现实的规定与制约,是在对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社会理想是各人理想的汇聚与升华。社会理想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个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实现中国梦

立鸿鹄志,做奋斗人。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见,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的多少与得失。

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平凡的工作,只要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联系、服务于祖国与人民的,就值得我们去做。

自觉躬身实践,知行合一。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担起点就在脚下,就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就在扎扎实实的学习与工作中。

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人民的幸福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智。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见解。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理想是激励个人的内驱力,是凝聚社会整体的精神力量。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是中国古人崇尚精神的典型体现。

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创造精神

奋斗精神

团结精神

梦想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

中国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撑,都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弘扬中国精神,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的动力,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柱。

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三、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实爱国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当代爱国主义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培育和发展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条件,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让改革开放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子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实行的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急迫要求

创新决定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改革创新实践。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主要反映的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特点: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的阶级属性、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规范)。

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进步的精神指引

先进性

反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人民性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真实性

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扣好人生的扣子

大学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大学生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落小落实落细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基础性意义。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起源: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本质: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与内容;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道德在阶级社会中总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有一些共同之处,具有普遍性;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它通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个人的道德风范来调节利益关系,是非强制性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道德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并以理想来改造和提升现实。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作用。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际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三、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先进性体现: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社会主义道德是对人类优秀道德资源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克服了以往阶级社会道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展现出真实而强大的道义力量。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使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道德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道德原则是道德规范体系的总纲,他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着一定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根本要求,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强调国家利益、社会主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重视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得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个层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先公后私、先人后己;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以正当合法的手段保障个人利益。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中国革命道德

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人类由劳动创造,劳动把人从动物中区分开来。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职业中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努力”的劳动观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制素养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是上层建筑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肯定和保护合法行为,否定和制裁违法行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历史发展

奴隶制法律基本特征: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刑罚方式极其残酷。封建制法律基本特征: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依附关系;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维护专制皇权;刑法严酷。资本主义法律基本原则: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人权保障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制定-执行-适用-遵守

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内容

为什么走中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及原则

历史的必然结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理念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司法

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重点;全民守法是基础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

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宪法地位: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个法律法规的总体现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县发生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治思维

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正当程序-权利保障-公平正义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可分割,相互制约

相互依存: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

目的与手段: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复合性: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政治权利;人身权利;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利;其他权利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是体现权利正当性和保障权利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

THE END
1.2026年思想道德与法治考研参考书目及考研真题资料汇总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研的同学们备考,文得学习网精心整理了一些有关思想道德与法治考研参考书目及重点名校考研真题答案详解资料,很多课后习题与真题有很大关系,建议反复练习。 点这里万种考试资料免费看→:/vip/Index.aspx 点击查看更多思想道德与法治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题库 http://wende.100xuexi.com/SubItem/IndexInfoDetail.aspx?id=edc535e8-418f-4eff-bac1-1c15f20349ac
2.专题10崇尚法治精神2023年道德与法治中考第一轮复习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考点聚焦热点追踪真题演练 崇尚法治精神 自由平等 自由:含义、意义、自由与限制、法治与自由、珍视自由 平等:含义、意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践行平等 公平正义 公平:含义、内涵、要求、价值、坚守正义:含义、价值、要求、守护 02考点https://wenku.baidu.com/view/7ac7606e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a.html
3.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1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立场和态度,是对价值及其相关内容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4.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教学设计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教学设计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docx,1 教学设计: 专题七第1讲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 一 )基本信息 对应教材 章节 第六章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内容】 1 . 主要内容:本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26/8045031037005135.shtm
5.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调查问卷(学生版)制作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展示开展课堂辩论查阅资料或看书,并进行分享主题研究社会调查其他 14. 你认为《思想道德与法治》应注重哪些方面的考核? 试卷考试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日常思想行为表现社会实践 15. 你认为这门课程课堂考勤及上课表现(20%)+实践作业成绩(20%)+线上慕课学习(20%)+期末考试(40%)的考核方式是否合理?https://www.wjx.cn/xz/242506159.aspx
6.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熊波老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质量管理与教学督导处将持续刊发经各级督导推荐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供校内教师交流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厚植法治土壤—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课前“寻问题,聚焦点” 课中“析问题,答疑点” 问题一: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教学环节http://zgc.cjxy.edu.cn/info/1001/2078.htm
7.《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思维导图(第六章)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重点充实、反映了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贡献和最新发展,为青年大学生全面提高法治素养指明路径。根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对法治的基本理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zc3MjAyOA==&mid=2247520091&idx=2&sn=dc4b9ce1bb54057374a5b77538feffd7&chksm=e85edc48df29555ec5710e956e56ec38976becf8a1a2376e9a9cb87f22abb65d1774fc0c3e6c&scene=27
8.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此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的是对学生三观和价值判断的引导,要求培养的是积极健康的公民,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中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初中生三观的培养融为一体。思维导图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有效地解决思想品德课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将其应用到《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8091660.html
9.思维导图+考点梳理+时政热点链接)《2024年中考抢分秘籍》精研历年中考真题,提炼并汇聚各种知识点或题型的得分秘籍,帮考生提高解题效率;配套名校地市最新模拟题,助考生提升答题手感。抢小分,抓大分,决胜考场不丢分!备战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抢分法宝 抢分通关 强化版热点专题 强化版热点专题01 政治认同(梦想)(思维导图+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4703ct14494n420464.html
10.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专题4第1讲1教学设计:专题4第1讲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基本信息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2课时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知识点1:为什么弘扬中国精神知识点2:什么是中国精神知识点3:如何弘扬中国精神本小节内容在学生已经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基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2860997.html
11.2024年中考名师导航《道德与法治》备考第一轮复习:专题19文明与2024年中考名师导航《道德与法治》备考第一轮复习:专题19 文明与家园【大单元:思维导图 核心知识点 1.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学习http://zy.21cnjy.com/20614026
12.《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辅导最新章节曹云升著“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重要的教育使命。为了配合高等院校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我们精心组织编写了《〈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辅导》一书。本书的编写以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依据,在把握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等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103881/1
1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自2016年9月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已统称为《道德与法治》课,该课程成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34-1021554095.htm
14.帮助中心知犀思维导图帮助中心提供各类脑图技巧和教程八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全书知识点归纳整理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人教版知识点整理免费分享 数学思维导图-五年级下册内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人教版高清知识点思维导图分享 八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完整版知识点归纳 数学思维导图模板大全分享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模板 五年https://help.zhixi.com/category/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