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困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关键词: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法治;对策
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专门为会计行业立法,本身就说明会计行业法治是刚性的,而且具有不可逾越的底线。但是,目前从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违规操作、造假账,导致财务信息失真,恶性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与财会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监督职能弱化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除了给经济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外,也会给企业组织、银行和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每年约有10万左右毕业生进入会计职业队伍。因此,对在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种必须的源头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化,使得教师与学生都轻视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一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隶属于思想品德教育范畴,既然课程设置中有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课,也就不需要再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只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就能做好会计工作。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就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感性认识,也忽视了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对于一个职业会计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与教学,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树立起会计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计的法律意识、职业的风险意识、保密意识及责任意识。因此,当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对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认识不清道德与法律关系密切,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就涉及它们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关系的正确认识。在一般意义上,不难认识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具有同一属性而且相互联系,也不难认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也就是说,凡法律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培养和倡导的行为。而在会计专业的范畴里,两者在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不仅是相互包容、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相互作用,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违反会计法律制度时,一定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即坚守会计法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底线,失去这个底线,会计的职业道德是很难形成和坚持的。这种一致性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以法治教育为基础,法律基础教育一定要切合会计专业的特殊性。
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对策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要保证能充分体现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关键取决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水平。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数量上适应办学规模要求,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需要,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增加会计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财会部门进行实践锻炼,积累企业会计实际工作的经验,搜集会计职业道德和法规执行方面的典型案例。同时,要聘请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的会计专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聘请专家、学者定期为学生举办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法律及人生观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融入每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逐步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渗透到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中。
单纯靠讲解和说教是很难使学生形成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学校必须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出要求。专业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潜移默化地使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深入学生心灵深处,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榜样力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2):33-34.
[2]王学宝.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5-107.
[3]张莉.拨云见日——新《会计法》解读[J].事业财会,2000(2):5-6.
[4]齐水忠.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4):36-37.
[5]孙长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78-80.
[6]胡涛.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1-22.
关键词:思维导图;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
思维导图以发散思维为主并借助图文并茂的形式画出学习内容,学生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工具来梳理课本知识,让知识从面到点更加系统化,思维导图还可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现状来看,很多课堂教学只是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且停流于形式上的改革,没有从其根本改变传统课堂模式,课堂依旧重目标,轻能力,重记忆,轻思维,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方面比较薄弱。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只是一课一课,那么课与课之间是怎样的联系,学习的每一课在每个单元中的地位,在整本书中的地位都不明确。思维导图通过激活小学生记忆中的知识,用中心词确定单元重要概念并将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通过梳理单元教材体系,确定单元情境,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确定单元问题,提出问题链的方式,让学生能力与思维得到大的提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思维导图有利于梳理单元知识体系,搭建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确定单元教学的大情境,以情境为背景让孩子融入学习
思维导图教学中给孩子创设一个大的单元大情境,然后让他们在这个情境里发散思维,这样有利于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基于儿童的生活视角来开展。如在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天气虽冷却温暖,这个单元主要从冬天这个大的情境出发主要讲解冬天的美,冬天该怎么样注意身体健康,冬天的节日以及冬天的节日礼物。老师指出这个大的情境是冬天,孩子们就会明白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孩子们就以冬天这个大的情境去探索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在讲解美丽的冬天这一课时正好下雪,对于农村孩子们很容易融入进这样的情境,在找冬天的环节孩子们抢着举手,有的说冬天在飘落的雪花里,有的说冬天在厚厚的棉袄里,有的说冬天在暖暖的火锅里,有的说冬天在冬眠的小动物里,有的说冬天在冰花里,有的说冬天在冰冻的小河里。在冬天真好玩这个环节更是气氛热烈,孩子们抢着说他们玩的各种有趣游戏,有溜冰、打雪仗、跳绳、跑步、堆雪人、雪地创意画等。在这样大的单元情境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而且孩子们自主融入学习课堂中。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呢?下面就以杭州方向军老师执教的浙教版一年级上册《麻烦事,我不怕》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精心设计游戏,以认知策略增进情绪体察
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情感的不同演绎方式,儿童也不例外。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就要主动去认知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不同情绪,正视情绪的存在。喜怒哀乐,每一种情绪的出现都是正常的,没有好坏之分。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去认知不同情绪的存在,这种认知策略是学习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麻烦事,我不怕》这一课中,教师设计的游戏叫“请你跟我这样做”,就是全体学生模仿领头人的动作。第一次游戏时,全体同学跟着台上的“领头人”进行动作模仿,“领头人”分别由教师和个别同学担当,在游戏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起体会开心的心情。第二次游戏,方老师请“领头人”躲在群体中,又邀请了一个同学当“猜测人”在一旁进行仔细观察,“猜测人”只有找出群体中的“领头人”才能回来。然后教师请不同的角色的同学,说说自己在游戏时的心情,大家一起体会在做同一件事时,会出现不同的心情。
二、进行交流对话,以情感策略增进情绪表达
儿童的情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从只会哭和笑,到产生内心的多种心情,是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生活经验不断积累,儿童的个体情绪表达会从明显的外露向不明显的内敛逐步变化。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或喜或悲,或怒或乐,都表达出来,可以预防一些心理疾病或青少年问题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话交流,用情感策略增进学生对不同情绪表达的勇气。课堂上,教师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情景,让学生抱着自由的、可以完全被接纳的心情,来表达最真实的想法,为某些不愉快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出口。
师: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生:爸爸带我去旅游,我很高兴。
生:我和同学一起踢球,很高兴。
生:买了新玩具了,我很高兴。
师:高兴的时候,你是怎么表达的呢?
生:我不想离开。
生:我会笑。
:有的人会把牙齿都露出来,哈哈大笑,你会不会?(学生笑)
师:那我们一起来――哈哈哈!(学生跟着哈哈大笑)
师:除了高兴,你有时候会不会有别的心情呢?
学生回答十分踊跃,每当说到不同的心情,教师就在黑板上贴出不同的表情,并表示产生共鸣,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诉说欲望,让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事例,伤心、难过、感动、生气、害羞……这时,教师又请学生把不同的心情用图标表示出来,贴在黑板上。
确实,情绪的表达需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气氛,还要遇到合适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情感策略,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学生明白情绪是没有对错之分的,老师完全接纳学生的多面情绪,并且表现出很理解他们的心情。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得到自然健康的发展。
三、解决实际问题,以行为策略增进情绪调控
情绪本身无所谓对错,但是情绪的表现方式如果不当,就不能被社会或他人接受,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负面的情绪,尤其是在离开了父母的怀抱,离开了不再被当作小太阳般呵护的家庭氛围后,在学校里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怎么去调节自己的情绪,怎么去做才可以转“负”为“正”的问题,是最为迫切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指导学生在遇到实际困难时,具体该怎么去做。这种行为策略能帮助儿童提早预知应对方法,有利于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麻烦事,我不怕》第二课时,方老师就围绕帮助一年级学生解决学校内遇到的烦恼事来进行。
师:我们遇到麻烦事情的时候,心情要么很烦恼,要么很生气,要么很难过。但是这样的心情能让我们解决麻烦吗?(生齐声说不能)所以我们先要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烦恼、生气、难过的心情变得平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