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老师写的《法治的细节》,人类从来不是一种完全理性的存在,我们有自己的软弱与感性,我们时常纠缠于虚荣与虚无的诱惑。摆脱这种诱惑的周而复始,是一个至大的福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治的细节》by罗翔金句
人类从来不是一种完全理性的存在,我们有自己的软弱与感性,我们时常纠缠于虚荣与虚无的诱惑。摆脱这种诱惑的周而复始,是一个至大的福分。
我在很多地方引用过艾比克泰德的这句话,“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我们没有一个人是自愿来到这个世界的,也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剧本是你所选定的,我们无法决定出生、身高、智商、父母、家庭条件、贵人相助,人生能够决定的其实很少,也许连5%都到不了。很多人都会羡慕别人的剧本,但是没有必要去羡慕他人的剧本。我们最重要的是演好我们的剧本。
自由不能成为放纵私欲的借口,也不能成为强者剥削弱者的说辞,否则人与兽就没有什么区别。人是目的,不是纯粹的手段,在任何时候,避免人的物化,重申对人的尊重,都是法律要极力倡导的价值。
生活远比戏剧更荒诞与沉重,但荒诞不是让我们绝望而是让我们重新滋生勇气与信心。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偏见之中,我们有出身的偏见、种族的偏见、地域的偏见、性别的偏见,而法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各种偏见中寻找一种平衡之道,在各种对立的利益中寻找出一种合乎中道的恰如其分。
还是爱比克泰德所说的“对于不可控的事情,我们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情,我们保持谨慎”。可控的事情,就是你现在有一些小小的影响,你别滥用,别得意忘形。对于不可控的事情,你抱着乐观的心,接受一个开放性的选项。
我为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为他人苦难的故事流泪,为他人苦难的故事伤心欲绝,就自我感受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我真的身临其境吗?我付出实实在在的帮助了吗?
人总是想追求最优选择,但是最后会事与愿违。与其这样,我们不如退而求其次,通过次优选择来避免最坏的结果,人永远不要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附着不加边际的价值。
人们很容易把价值观与偏见等同起来,但两者有云泥之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这种偏见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有偏见的价值观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也拒绝通过他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
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是人类的出厂设置,无需被灌输,只需要被激活。
人总要对焦于某种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别习以为常的平庸与肤浅。
并不是所有的怀疑都会导致虚无,很多怀疑是为了更加地确信。
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人的内心确实有幽暗的成分,有时人并非不知道对错,而是明知是错,却依然要选择错误。
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我们每个人都并不优越于他人,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我们时常需要聆听苏格拉底的德尔菲神谕,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渺小和幽暗。
狐狸观天下事,刺猬以一事观天下。
人类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局限的,因为人类的经验是有限的,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不可能走出世界看到整体。
我们不能按照自以为是的方式来寻找正义,只有通过程序性的规则,人类才可以接受一个有缺陷的正义。
人类一切的坏不过是对好的一种偏离、偏离、偏离,再偏离,它并不具有本体性的意义。
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读书又让我们真正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人要做到不清高、不矫情、不抱怨。
这个世界充满着诡诈和欺骗,法律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它无力改变人心,虽然它必须在捍卫道德底线层面有所作为。
复杂的社会并不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有时善与善之间也会发生冲突。
通奸只是婚姻破裂的一种征兆,并非它的原因。
始终对两件事情保持敬畏,一是头顶璀璨的星空,二是心中神圣的道德法则。
我们喜欢窥探他人,但是不愿自己被窥探。这是人性。
运气并非成就,命运之手把我托举到不配有的高度。让人飘飘然、让人晕眩,最终让人诚惶诚恐。
在法律中,我们认为良善是存在的,一如圆一样,由于人类的有限性,我们画的圆都不完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们越多地认识真理,只会让自己越多地谦卑,越多地尊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与光同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