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显:法理思维的基本特征

现代法学有三个基础性核心概念,即法律、法治、法理,它们共同构成法学体系的理论支点,整个法学知识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都是以它们为基石筑就的。在法学史上,对法律的研究最早、最系统、最深入,经典论述很多,以法律概念为支点的法律理论体系早已形成且已定型。对法治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和薄弱,尤其是在中国,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力倡依法治国(以法治国)、厉行法治,建设法治国家、法治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和法治强国建设,法治概念才名正言顺地进入法学研究的视野。经过40年的理论探索,以法治概念为支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也已经形成并日渐成熟。与已经在路上的法律研究、法治研究相比,法理和法理概念的研究却刚刚起步,但也兴起了一波波热潮。进入新时代以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社会发生了从“法律之治”“依法而治”到“良法善治”的历史性转型。我们将怎样从理论上科学地表达这一转型的本质与内涵呢

正是在把握新时代法理复兴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适应良法善治之实践需要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法理研究行动计划”。在法理研究中,“法理思维”是一个核心概念,也是一个重点课题。法理思维是新近提出的一个概念,反映了法学思维和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也标志着我国法理学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法理思维作为一种既包容又超越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的新的法学思维范式,必将引发法学思维发生质的飞跃,推动法学方法论的深刻变革。

那么,法理思维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在我看来,法理思维具有反思性、规范性、实践性、整合性等鲜明特征。

整合性。法理思维作为一种法学思维范式,整合性是其独有的特征。法理思维的整合性体现在诸多方面:

首先,法理思维包容了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法理思维既以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为基础,又包容了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并以实现对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的超越为目的。法学思维(或涉法思维)有法律思维、法治思维和法理思维三种主要形态,它们有所区别,又互相联系、有机统一、依次递进。我们平时说的比较多的是法律思维和法治思维,法理思维是随着法治文明的进步和法理研究的深化而形成了新的思维范式。

其次,法理思维是借助综合因素进行的整全性思维。正如德沃金所说的,就典型的法官思维模式(他称之为“赫拉克勒斯理想模型”)而言,法官在面对最难解决的疑难案件时,他可以不适用规则而适用一般原则,即使在适用一般原则有困难时,还可以诉诸更广阔的超出法律范围的政治道德原则或理想。

再次,法理思维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整合功能。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意味着,法治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公务员的事、法律人的事,而且也事关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法治不是居于生活世界之外,而是构成生活世界本身。而这样的“构成”,也不是人为的添付、移植、搭建,而是从文化结构中合乎逻辑地生成。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法理泛在于生活世界,把法律人职业的“法感”,借助法理播撒在法治的每一个环节,转变为人民的法律意识、法律感受、法治理念。通过法理思维,无论是法律经验还是法律逻辑,无论是法律原则还是法律政策,无论是法律目的还是法律技术,无论是法律专家的专业意见还是普通公众的法律感受,都将尽可能得到整合并力争获得广泛共识,进而推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的发展进步。

THE END
1.论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区别法信作者单位: 山东文思达律师事务所 摘要: 关键词: 法律思维 法治思维 区别 亲爱的用户: 您当前的权限无法查看该页面的内容,点击登录或注册。 如果您所在单位、机构希望了解或采购法信,请点此联系咨询。 欢迎关注"法信"公号(Legal_information),第一时间获取法律咨询及实务消息。 扫描关注法信公号作者http://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466915
2.论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论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法治思维,法律思维,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2013年5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https://wap.cnki.net/lunwen-1016133462.html
3.当今中国律师的三种思维:法律思维法治思维和政治思维张洪强律师个人一曰“法律博弈”,指依法定程序与规则所进行之博弈,包括法治环境下法律受到尊重与遵守时的一切司法活动,当下主要表现为公开、有序的法庭审理,如“李庄案”、“北海案”以及“薄熙来案”之庭审。 二曰“法治博弈”,指为确保法律之实施而以媒体、网络自媒体之方式,集合公民私权形成“公众意志”,监督制约公共权力之博弈https://china.findlaw.cn/lawyers/article/d323400.html
4.法治思维的六个维度一方面,要把法律制定得更加周密、更加完善;另一方面,要狠抓法律贯彻落实,让守法观念渗透到每一个人心中,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让破坏法律的人受到惩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红线不能碰触,正是对法治思维严守规则的深刻揭示。 法治思维是一种程序思维。程序的本质是一种形式合理性。正义https://www.celaj.gov.cn/studypolitical/info_itemid_79227.html
5.论中国特色法学思维体系的基本范式【关键词】 法学思维 法律思维 法治思维 法理思维 范式 卡尔?施密特说过:“在特定时间内盛行于特定民族之中的法学思维,类型千差万别。不同的民族和种族服膺于不同的法学思维类型,而特定法学思维类型的支配力,也可联结到对该民族在精神及政治上的统治权力。”事实上,每一个民族在特定时空中所运用的法学思维都是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M.php?id=13713
6.原创:对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在法治成为我国治国理政方式的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已经成为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那么,如何培育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途径有哪些呢?简单地说,可以通过学法尊法、营造法治氛围、注重法律程序等途径,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方法。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57064872149169
7.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pptx思想道德与法治(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 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思想道德与法治 法治思维规范性思维科学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法治思维以法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205/6101150105010015.shtm
8.法治思维法治思维(3)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1]。何为法治思维?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维需以法治概念为前设。人类政治https://baike.sogou.com/v100133885.htm
9.法律谚语是法治思维的浓缩表述法律谚语往往隐含着一种原理、一种观念、一种标准、一种方法等。所以,域外许多学者的法学论著中都喜欢引用法谚,他们认为古老的法谚可以提高其论述的可信度。因此,法谚是我们掌握法治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法谚所表现的法治思维。 http://views.ce.cn/view/ent/202403/04/t20240304_38919890.shtml
10.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此之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对概念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强调要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如何从学理上阐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法治思维。何为法治思维?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https://www.360doc.cn/article/7293128_369553320.html
11.依法治国需要法治思维依法治国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确定的基本治国方略之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需要政治思维,也需要法治思维。所谓法治思维,就是指站在法的立场,用法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评价、设计、管理和改造国家事务和行为的思维,具体应做到五个方面: https://news.cupl.edu.cn/info/1143/20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