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阐述某一专门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以小写大)
如《论海上保险中的代位求偿权》一文,从正面论述了代位求偿的概念、意义、代位求偿的名义及争论,及存在的问题。
(二)论辩型论文
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如《对一倒签提单侵权案的法理剖析—与XXX商榷》一文,是针对“倒签提单是侵权行为”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倒签提单是违约行为”的观点。
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
(三)综述型论文
如《论电子商务领域的立法趋势》一文,即是总结有关他国及国际有关电子商务的新立法,阐述专家的观点并发表自己见解的论文。
二、标题的选择
(一)总标题
1,揭示课题的实质
如《试述倒签提单的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及其解决》
2,提问式
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
如《加入WTO与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问题》、《关于海难救助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倒签提单是侵权行为吗》。
3,用判断句式
如《行政垄断与WTO国民待遇原则的冲突法律》
《诚实信用原则在海上保险中的体现》。
4,用形象化的语句。
《令人注目的XXX体制改革》、
《XX历史文献的发现为XX法律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曙光》等。
此种题目不适于法律的论文。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1,从《海牙规则》到《汉堡规则》──谈承运人责任变化及对海上保险的影响;
2,如何认识海上保险中时“保证”──兼谈对我国《海商法》第235条的理解
3,试论英国海上保险立法中的近因原则----兼论对我国有关立法的借鉴
(三)题目内容范围的确定
本科生的论文由于篇幅有限不益写得过大,所以,最好是“以小写大”,题目要起得有个性,切不可象教科书,面面俱到。如有关提单的论文就可以有很多的写法:
关于“提单是物权凭证”的反思
对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的再思考
信用证条件下银行对提单的权利属性
倒签提单法律性质之我见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
在这里,作者应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
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一)内容提要目的
使读者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二)要求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
具体讲: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
2.重点要突出。
3.文字要简炼。
4.陈述要客观。
(三)举例
四、关键词:
点出论文中关键性的词语。让读者一看就基本知道该文主要涉及的问题。如《论转基因农产品贸易的法律问题》一文的关键词为:
转基因产品及贸易标识安全性生物安全议定书SPS协定绿色壁垒
五、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文部分有论题、论点、论证、论据。
(一)正文中的小标题
《论转基因农产品贸易的法律问题》包括下列小标题:
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及贸易
二、中国有关转基因产品的立法引发的中美转基因大豆争议
三、有关转基因产品标识的争论
四、有关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五、针对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性的各国立法
六、转基因农产品贸易引发的争论----转基因产品的自由贸易与“预防原则”的对立
七、有关转基因产品的国际立法
(二)论文的结构形式
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型
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
1,序论
序论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
要求:简洁。要避免像作文那样,用很长的篇幅写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不厌其烦地讲选定这个课题的思考过程。
(2)提出问题。
这是序论的核心部分。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有时,要写一点历史的回顾,关于这个课题,谁作了哪些研究。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
(3)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2,本论
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有多种写法:
(1)演绎法
也称总提分述,即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阐明中心论点。
这种形式也叫“首括式”;
(总提)(分述1)
(分述2)
(分述3)
(2)归纳法
也称先分论后总论,就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分析,然后归纳起来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也称“尾括式”(归纳法);
(分述1)
(分述3)(总论)
(3)推进式(比较适用法律的论文)
推进式就是一步一步深入,是由浅入深的论证方法,也叫退步式:
第一层次……提出问题
↓
第二层次……叙述现象
第三层次……分析原因
第四层次……找出症结
第五层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4)散述式
散述式就是边分析边作结论,没有总提也没有总结,是松散的叙述,在法律论文中应少采用。
一般用于一些议论文中。
3,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收尾部分。
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1)写论证得到的结果。
(2)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
(3)对课题研究的展望。
要求:
(1)简明,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2)符合逻辑,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
(三)正文常范的毛病
1,文不对题
有些同学定了一个很小的题目,虽然定小题目来写,比较适合本科生的论文写作,但在写作时却要将有关的所有内容都扯进去,基本介绍占了很大的篇幅,不能紧扣主题。
例1:
例2:
一论文的题目是“试述船舶优先权对某些特殊债权的有效保护”
该论文题目起得还可以,涉及面并不很大,比较适合本科的论文
但论文中的小标题却涉及面很大,许多内容对于一篇只有5000字左右的本科论文来说就显得离主题太远了,有点文不对题。
该文的小标题是:
船舶优先权属于船舶担保物权;
船舶优先权的概念和特征;
船舶优先权的标的;
船舶优先权保护的特殊债权;
船舶优先权的受偿顺序;
船舶优先权对买方的风险;
船舶优先权的消灭。
上述小标题中只有“船舶优先权保护的特殊债权”一项与大题目有直接的联系,其它均为教科书有关船舶优先权的介绍性基本内容,几乎是优先权的方方面面。
建议修改:
1.介绍文中的“特殊债权”的含义;
2.与民法中的一般债权的比较;
3.“特殊债权”在保护上的特殊性;
4.法律将那些债权列为“特殊债权”;
5.各国有关此问题均是如何规定及比较研究;
7,自己的观点。
2,采用教科书的写法
犯上述“文不对题”错误的同学,其起因往往是由于采用了“教科书”式的写作方法来写论文。
原因:有些同学由于阅读的课外书籍和论文较少,缺乏自己的观点,无法脱离教科书中的内容及写作方法,因此,总是从最基本的概念说起,用了很大的篇幅去介绍很简单的内容。
例:
讲船舶优先权对某些特殊债权的有效保护,却要从优先权的概念和特征讲起,然后将与优先权有关的所有基本内容都涉及到,如优先权的标的、优先权的受偿顺序,优先权的消灭等内容。
本科论文本来篇幅就有限,又用了这么大一部分来讲基本问题,就没有空间讲自己的观点了。
教科书与论文的不同之处:
首先,教科书的对象是学生,而且是大部分是对某一问题一无所知的学生,因此,对问题的阐述需要一层一层的面面具到。论文的读者是对某一问题的基本内容有一定了解的人,此时论文作者的任务并不是在普法,讲基本的理论,而是要深入到对某一问题的探讨中去。
其次,从方法上来说,教科书以阐述为主,因为教科书的主要目标是将问题解释清楚;而论文则应以论证为主,作者要发现问题,并以论据来论证作者的观点。
3、采用提纲式的写法
有些同学在写论文时不能很好地把握论文的写作方法,不会用语言来连结语句
写的论文与课堂笔记很相似。
例一位同学在其“中国船舶优先权立法与实施之我见”一文的第三个小标题下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三)中国船舶优先权的定义、性质与特征
1.名称与定义(此段只有约500字)
2.性质:船舶优先权是以船舶为担保物的担保物权,是一种介于质权和抵押权之间的‘不完全的,有限制的物权’。
3.特征:(1)高度的优先受偿顺序;(2)以船舶为特定担保物,以船舶价值为限额;(3)产生的原因是标的物遭受损失或人员伤亡;(4)从属于债权;(5)权利的行使必须针对负有过失和责任的船东;(6)对人诉讼。”
论文要有论点和论据,论点提出以后,要有论述的支撑,上述写法,光有骨头,没有肉,只能说是提纲,而不是论文。
正确定法:
上述关于船舶优先权性质的内容,可以写“关于船舶优先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国际国内均有争论,有的认为其属于物权性质,有的认为其属于债权性质,笔者认为船舶优先权是以船舶为担保物的担保物权,其理由是:其一,......”
但只是将案例光秃秃单列一个自然段放在文中,没有任何评述和议论,不知道放这个案例要说明什么。
案例是说明问题的,也就是要说明作者要论证的某一个论点,不能为了引入案例而摆一个案例在那儿,必须将案例要说明的问题点出来。
5、在文中常常采用第一人称或加入谦虚的话及加入让老师指正的话
例如:学生在文中说:“由于自己水平以及篇幅有限......”,
“下面,我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有什么问题直接说就可以了,不要加这个“帽”。
当需要指明是作者的看法时,可以用“笔者认为”的说法,但这种用法也应尽量少用,不能满篇都是“笔者认为”。
有的同学在文中加入了一些谦虚的话及加入让老师指正的话:
例如,“本文仅就......加以论述,但学问如同掘井,愈是深入愈见其深邃复杂。由于本人理论功底浅显,错误幼稚之处难免,望老师不吝赐教”。
这样写不象是论文,而象是书信,如需要谦虚一下,或与老师勾通一下,可附上一个字条,而不是直接写在文中。
6、采用英文资料时翻译不当
在采用英文资料时,应将其翻译成使人易懂的语言,不要英文的痕迹很重,让人不易读懂
例如:“合同有且仅有一般免责条款中”,“所有和每一其他不可避免的干扰......”。
作者如果实在不好将英文的资料译成标准的中文,最好将英文原文注在作者的翻译之后,或在注中标一下,以便读者多一个选择。
7,引入法规时直接用法规的简称
有些作者在文中第一次引用法规就用简称,例如,《航行规则》、《海商法》、《汉堡规则》等,使读者不知道指的是那一个法规。也不规范。
在写论文需引用法规中的内容时,应当在第一次引用时用全称,然后注明以后的简称。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在此以后再出现该法时就可以用《海商法》这一简称了。
8、不适当地采用文学语言
法律的论文应采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而少用文学语言,当然适当地用文学语言是应该。
例如:“况且就是已经明确计算出金额来的滞期费也可能“飞掉”。”(用“落空”会好一点),
9、在引用他人的著述时不注明出处
六、文中注释
(一)理由
(二)正确标注例
1,中文图书著录法
[序码]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迄页.
[1]李明.《排版大全》第一版,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第273—275页.
2,外文图书著录法(英文没有书名号)
[2]WiliamTertly,MaritimeLiensandClaims,secondEdition,InternationalShppingPublications,1998,p378.
3,中译本图书著录法
[序码][国别]原作者,译者.《中文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迄页
[3][英]M奥康诺尔著,王耀先译.《科技书刊的编辑工作》,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56—57页.
4,中文期刊著录法
[序码]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迄页.
杨昌举:《标明特殊身份----转基因食品安全隐患与标签论争》,载于《国际贸易》2000年第7期,第13页。
5,国外法律报告应采用原始标注
劳埃德报告写法:
The“SpanTerza”,[1983]1Lloyd`sRep.441.
英国王座法庭判例
Abouloffv.Oppenheimer(1882-83)10Q.B.D.295.
全英法律报告(AllEnglishReports)
Adamsv.CapeIndustriesplc,[1991]1ALLE.R.929.
美国海商法律案例(AmericanMaritimeCases)
AbandonedVessel,1994AMC2672(7Cir.1994)
6,从网上下载资料也应注明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论文的末尾。
(一)目的:
1,可以读者了解作者阅读资料的广度。
(二)参考文献例明的规范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如:
1.金正佳翁子明:《海事请求保全专论》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6年
2.张忠晔:《各国和地区海商法比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
3.WiliamTertly,MaritimeLiensandClaims,secondEdition,InternationalShppingPublications,1998,
八、论文资料的收集
(一)毕业论文资料搜集的范围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详尽地占有资料,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写成,可能要搜集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资料。
1,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等等,还包括自己在实践中取得的案例材料。
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
2,背景材料
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
例如,要研究转基因与贸易的问题,还应该大力搜集有关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与人类的安全、转基因的商业化等问题,从而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
3,他人的论述
(1)名人的论述
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可以用来支持学生的某个观点。
(2)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毕业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
(3)发现他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4,有关国内外法规
法律的论文必须了解立法的动态,包括国内的及国外的。
中外的比较,如在电子商务方面,美国走在了前例,对中国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中内与国际的比较,即国内法与公约的比较。
5,边缘学科的材料的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大分化大融合的状态,传统学科的鸿沟分界逐渐被打破了,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
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
可使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
如研究海商法的有关课题,就可能用上法律、航海学、物流、经济学等科的知识。
(二)资料搜集和分类的方法
1,通过公众网搜索
下列是较好的与海商有关的网站:
中国法律信息网
海商网
中国国际贸易网
2,通过校园网进入“中国期刊网”
通过“图书馆”进入“中国期刊网”
采用关键字搜索的方式即可找到你需要的论文。例如,选择了与“提单”有关的论文,用关键字搜索以后发现有200多篇关于提单各个方面的论文
于是应该采用“二级搜索”,如果定的是关于“保函”的论文,再输入“保函”二字进行二级“搜索”,会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论文。
3,做卡片并分类。
使用卡片搜集资料,易于分类、易于保存、易于查找。
一个问题通常写在一张或必几张卡片上。
4,做笔记。
随时记下阅读书报杂志中认为有用的内容,并将有关名称、出版社、年份,页等内容记下,以便将来采用时做引注用。
5,剪贴报刊
将有用的资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
(三)对搜集到资料的整理和选用
应注意辨析下列的内容
1,资料的适用性
选择资料的依据,只能是作者所要阐明的中心论点。什么资料可用,什么资料不能用,都要根据这个中心论点决定。
不能为了引注而加入不相干的东西。
2,注意资料的真实性
(1)避免先入为主的思想,选择资料不能夹杂个人的好恶与偏见,不能歪曲资料本来的客观性;
(2)选择资料要有根有据,采用的第一手资料要有来历,选取的第二手资料一定要与原始文献认真核对,以求得最大的准确性。
3,资料的全面性
如果材料不全面,缺少了某一方面的材料,论文的论述也往往不圆满、不全面,会出现偏颇、漏洞,或由于证据不足难以自圆其说。
4,资料的典型性
资料的典型性就是指这种材料对于它所证实的理性认识来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