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变化,从以立法为主转为更注重法律的实施、将法律之应然发
挥出来。法律体系是相对静态的,而法治体系则是相对动态的;法
律体系的
法
主要是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而
法治体系的
主要是指治官的法;法治体系具有比法律体系更大
的外延,也涵盖更多的对象、并要求更多主体参与。法律体系是法
治体系的基础与前提,法治体系则是法律体系的目标与追求。从
律体系
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以良法确保善治;
更加注重法律实施;更加注重公正司法;更加注重法治的交往理性,
增强法治与公民的互动。
关键词
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互动;质的飞跃
回顾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自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从法制到法
治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国家法制层面的建设,改革开放
之初,国家的法律还不够完备,一些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还
存在法律空白,因此,法治建设优先考虑的目标就是要建构法律体
系。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我国立法进程不断加快。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以来,
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心仍然在立法上,主要解决的仍是无法可依的问
题。之后十余年我国的法治实践取得丰硕成果,法治建设也取得重
大进展。
2011
年
3
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体
系的形成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家治理层面无法可依法制不健全的困局,
中国的法治建设在立法方面已取得重大的
阶段性成就
,这是我国
法治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但是,法律体系的形成仅仅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基础要素和奠定
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并不意味着法治建设任务的完成和法治国家的
实现,为此,我国的法制建设就需要过渡到第二个阶段
——
构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014
10
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
定更是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作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提出。法治体系概念的提出,是中国人民对长期的法治实践经验的
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一次重大飞跃。法治体系的
建设将国家已经制定的静态的纸面上的制定法转化为法治中国建设
实践行动中的活法,实质就是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