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到“法治”,一字之差是飞跃24小时滚动新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从2011年我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到如今转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两个体系一字之差,有何新内涵、新变化?

“我认为两者有联系有区别,是法治过程的静态与动态的关系,‘文本’与‘行动’的关系,‘良法’和‘善治’的关系。”南京师范大学法治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龚廷泰指出,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标志着我国法治发展的飞跃,法治建设中心的转移,法治目标的升级!

具体来说,一是两者概念内涵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享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并修正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法律体系的总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深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法治活动过程。

三是价值目标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特点和重点是建章立制,价值目标是科学立法、建构良法体系,重点在制定良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价值目标是实现“良法善治”,其重点在实现善治。这个目标,我们任重道远。

苏州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胡亚球认为,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法治理念,法治水平和管理体系能力的重大提升。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仅仅是从现代社会法制管理的一般要求提出健全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系统化的建设远景,其重点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而法治体系建设则意味着在法治理念的支撑下的国家治理,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过程中的法治要求。”胡亚球分析说,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有符合正义并具有预设性、公开性、稳定性、平等性的法的存在。其次,法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性。再次,法律要体现对权利的保障性和对公权力的制约性。最后,要有公正独立的司法机关保障良法实施。具体而言,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包括法治中国、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建设,相应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法治手段和行为加以保障。

“法治包括两个重要的内容:一个是‘法’,一个是‘治’。从‘法’的角度来讲,核心是‘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从‘治’的角度来讲,法治不光要有良法,还要有善治,关键在于‘法治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省政府法制办主任于爱荣认为,从“法律体系”转向“法治体系”,就要在强调“立法”和“普法”的同时,落实“执法”、“司法”和“守法”,也就是形成和贯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于爱荣介绍,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也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目标,强调要推动地方科学民主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公正廉洁司法、法治宣传教育、社会治理法治化、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保持领先水平,还强调过程领先和水平领先并重,推动依法治省不断发展。“下一步,紧密联系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工作实际,我们也将主动作为,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出贡献。”他说。本报记者翟慎良梅剑飞

THE END
1.法律与法治的区别百度法律和法治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 一、内涵的差异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它通常表现为一系列的法律条文、法规和规章,构成了国家的法律体系。 法治则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它强调法律的至上权威,要求国家和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8b1324e396d821001024
2.法律与法治的区别法律与法治的区别是:强调的方面不同。法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且关切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 https://www.lawtime.cn/tuwen/565723.html
3.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4.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有区别吗?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有区别吗 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都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有所不同法治意识是一种政治思维,要求人们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尊重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法律意识则是一种司法思维,要求人们树立一种民间细事或国家大事都被纳入法律规范中予以调整的机制https://henan.china.com/falv/2023/0621/2530559243.html
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和联系“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和联系 安群文(河南省三门峡市审计局)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要真正建立法治国家;从9月中旬开始,审计署全面开展了“审计法治宣传月”活动,对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相关法律法规https://www.yueyang.gov.cn/sjj/8724/content_408446.html
6.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下,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是执行这些法律,且受该等法律拘束。所以,法制和法治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法律法规文件有多全面,是否规范公民关系,而是在于行政、立法、司法这些政府权力是否也和公民一样,受到法律的约束。https://news.eol.cn/lzmzl/202211/t20221107_2254198.shtml
7.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区别:1、法治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2、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50424.html
8.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有什么区别?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0d72d7f47e7bc8a5e63b3e0f93fb9ca.html
9.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 法治,又称法律的统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法。亚里土多德首次系统论证了法治相对于人治的优越:法治代表理性的统治,而人治难免使政治混入兽性的因素,即使最好的人也不能消除兽欲、热忱和私人情感,这就往往在执政时引起偏见和腐败,而法律的统治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性的体现;法治https://www.gzhgz.com/show-1655-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