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第二十条》观后感800字范文(精选6篇)

影片《第二十条》,讲述了王永强为给女儿治病,找村霸刘文经借了高利贷。因为还不上钱,刘文经多次凌辱王永强妻子,悲愤的王永强在与其厮打中,看到刘文经要从车里拿刀,于是回屋拿剪刀扎了刘文经27下,导致其医治无效死亡。对王永强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还是正当防卫,是摆在检察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通过王永强的案例来唤醒沉睡的《刑法》第二十条,从而切实保障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正当防卫权,提高违法犯罪行为的成本,降低公民维护自身、他人、社会公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出手”责任,让法律赋予的公平正义得以彰显。《第二十条》是普法课,鼓励人民见义勇为,法律就是最大的底气。更是意义深远的法理课,告诫司法人员要回归案件本质,始终以“如我在诉”的状态办好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其实影片中给了我们答案,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公平正义就是回应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韩明检察官说:“刑法里的56681字都是在诉说公平正义。”但公平正义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要真正让法律条文里的公平正义落到每一个具体的案件中,需要需要我们始终坚持追求真相,秉持公平正义,能动履职、发挥检察情。

正当防卫,是贯穿电影《第二十条》叙事始终的关键词。韩明的儿子看到有同学被霸凌,勇敢伸出了援手;公交车司机张贵生看到女乘客被男子欺负,激愤下将男子砸伤……电影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通过艺术的形式讲述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

影片三个案件折射的种种问题,其严肃性、沉重性不言而喻。因而,在叙事风格和人物塑造上,张艺谋大胆采用轻喜剧和黑色幽默的方式,塑造了人到中年的韩明在工作上的圆滑逢迎;对儿子“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循循劝导;对妻子出于爱和“惧内”的善意谎言。工作上他是没有棱角、善于察言观色的小小挂职检察官,生活中他是和稀泥的高手,影片中这些带有喜感的桥段,不是单纯为了迎合喜剧氛围而削弱沉重主题的手段,它是一种高明的艺术铺垫。韩明的唯诺真实展现了一个中年男人的负重前行,这种既视感是直抵观众心灵的。影片在塑造以韩明为核心的基层检察官群像时,突破了惯有的仰视视角,韩明这一检察官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接地气,在家里,他要面对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工作时,他坚守司法正义公平和职业操守;查案时,在面临突破司法判例时也有内心争斗,在作为主办检察官下决心对王永强案不起诉时,他以血脉贲张的一大段慷慨陈述,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整部影片对于人物的塑造都紧密围绕“法理情”来展开,以清晰的层次感赋予人物丰满的塑造,也使人物实现了真实的艺术升华。

电影作为文艺作品,文以载道,应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表达老百姓的心声。毫无疑问,在这个层面讲,《第二十条》完全做到了。这部电影所阐释的公平正义的司法精神,激发了广大老百姓内心深处的共鸣。

俗话说:人情大不过国法,国法压不住天理,天理不外乎人情,这三者本身就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应该相信正义和勇气的力量,作出无愧于良心的决定,用真正的公平正义去回应每一个老百姓的诉求、去回应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在观看《第二十条》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行百里者半九十,半的是什么?

半的是一地鸡毛的生活和工作之间的两难吗?面对儿子纯洁的正义观、妻子的不理解、真实的中年困境,韩明对工作和生活表现出的虚以委蛇似乎让人不耻,但你我何尝不是?谁在被生活毒打后还能始终保持理性平和的态度呢?

半的是狂热的感性与冷静的理性之间的平衡吗?面对犯罪嫌疑人家属的悲惨遭遇、被害人的恶劣行径、证人的推脱阻挠,吕玲玲的感情用事似乎让人不解,但你我何尝不是?法律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法律人要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寻找平衡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夜以继日的坚持。

半的是挑战过往判例、对抗固化观念的勇气吗?面对前辈们的办案经验、查找出的生效判决,韩明的迟疑和退缩似乎让人失望,但你我何尝不是?勇敢是美好的品质,但身处风口浪尖时,选择勇敢绝非易事。

半的是对抗不公反被质疑、付出代价的困惑吗?面对岌岌可危的借读生涯、奔波劳累的父母,韩雨辰从见义勇为到不敢反抗让人痛心,这是我们法律人乃至社会的悲哀。

半的是朴素的情感期待对法律规定的质疑吗?面对张贵生公交车上勇于救人却被判处刑罚时,女儿丫丫的质疑;面对村霸欺侮绝望反抗的丈夫遭遇牢狱之灾时,郝秀萍的质疑;面对儿子被打而丈夫用法律规定解释即使报警也不符合立案规定时,李茂娟的质疑;哪一个都会让我们哑口无言。

如果说法治社会的构建、公平正义的实现是我们的百里目标,那我们司法人员绝不能做半九十者。我们要用初心来抵挡生活的重压,要用使命来面对群众朴素的情感期待,要用勇敢来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要用坚持来平衡感性与理性,要用勇气来坚守良知底线,要用执着来追求公平正义。

电影《第二十条》以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如何适用为背景,以检察官韩明在办案过程中对正当防卫理论与实践认识的回避、争议、惯例、反转、博弈、坚毅的心路历程发展为故事情节依托,用小切口展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风采、权威和价值。

电影以“正当防卫”为主题,但讲述的绝不仅仅是正当防卫的问题,电影也频出“我们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样的名言金句,但也绝不仅仅靠它就能诠释这部影片的价值。我觉得这部影片最大的主题就是“公平正义”,就像韩明在听证会上慷慨陈词的那样“《刑法》一共56681个字从头到尾不就是写着四个字—公平正义吗?”。

什么是公平正义?就本部影片而言,王永强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无罪释放就是公平正义,因为它让老百姓用最朴素的感情体会到了法律的权威—法不能向不法者让步。

检察官吕玲玲、韩明不顾个人利益得失坚持己见,“摸着自己的心坎说话,做出无愧于良心的决定,用真正的公平正义去回应每一个老百姓的诉求”的抉择是公平正义,因为他们深刻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为他们说话,为他们讨回公道那要我们检察官有什么用?”。

他们追求真相,穷追不舍,不畏艰险,寻找证人,搜集证据的精神是公平正义,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法律是双刃剑,之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他们对不法之徒正义凛然,对遭受不法侵害的弱势群体又给予极大的同情和关怀,这也是公平正义,因为有天理的国法和有人情的天理是法和执法的应有之义。他们不畏强权,敢于斗争,不惧道德绑架,敢于依法办案,这又是公平正义,因为他们信奉一个信念,就是不允许因对法律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对执法者的绝望而使“一个母亲抛弃狱中的丈夫和五岁的残疾女儿跳楼”的极端事件再次发生。他们冲破惯例的羁绊,树立“要让犯罪者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的理念仍是公平正义,因为他们深知“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而一次错误裁决污染的却是整个水源”。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更是公平正义,追求公平正义需要付出代价,但是他们深知不能因为有代价就放弃追求,这个代价更不能让老百姓来承担,这是以人民为中心法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应勇检察长提出“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公平正义是法制之光,更是法治的灵魂。“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不公比法律本身不公更可怕”,可见公平正义更多的是体现在司法办案的活动中,更多地体现在我们每一个执法者对公平正义的理解、把握和践行。

当前,我们检察工作已经进入高质效发展的快车道,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每一个检察人都肩负着更重的践行公平正义的政治责任和法治责任。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几条原则:

二是深耕培植“如我在诉”的人民情怀。公平正义有时也是感性的,也就是首先体现的是程序正义,没有程序正义就没有实体正义。而程序公正又首先取决于对老百姓的态度,所以我们要摒弃司法冷漠,坚决摒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要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和感同身受,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感受到司法温度,真正理解、享受和实现司法所应该给他们的期待。

三是真正扛起“止于至善”的司法责任。这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础,试想如果吕玲玲、韩明没有冒着生命危险、费尽周折、穷追不舍起获那把尖刀的关键证据,王永强的正当防卫能依法认定吗?这就是责任,一份司法办案的责任,一份公平正义的责任。我们在办案中不能习惯于“两个基本”,而是要凿实穿透“两个确实”,多问几个为什么,去除盲点,不留疏漏,抓住关键,不断完善刑事证据证明体系,让每一个案件都能体现公平正义,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四是敢于排除“道德绑架”的干扰压力。《第二十条》里有一个情节就是村长刘炳仁在其儿子刘文经死亡后聚众到检察院门前闹事,政法委书记接待他的时候,他把他另一个儿子因公牺牲的烈士证书、烈士家属荣誉证书扔到地上,表示什么都可以不要“就要杀人偿命的公正”,赤裸裸地给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施加压力,面对这样的压力我们何去何从?是屈从?还是坚持真理?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一点我觉得韩明、吕玲玲堪称典范,他们不媚俗,有性格,敢于坚持真理,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坚决守住,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公平正义就会变成冤假错案。

五是不断提升“摇橹船检”的工作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力建设永远是工作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摇橹船检”是我们打造的文化品牌,也是我们必将始终坚守的科学发展,追求极致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目标。谨慎办案不等于畏首畏尾,敢于担当也不等于肆意妄为。我们既要敬畏法律,更要敬畏职责,既要担当作为,也要细思极恐,如履薄冰。我们要在办案中学习,在学习中办案,要有常规常识的基本素质,也要具有拨云见日,抽丝剥茧,独具慧眼的能力和本领,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实证据中发现问题,驱散迷雾,揭开面纱,还原真相,让罪恶无处遁形,让阳光普照公正。

一个典型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一部好的电影胜过无数个典型案例。我们相信,影片《第二十条》的上映必将在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加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的法治建设进程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THE END
1.“荧幕映宪影,法韵润人心”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开展宪法观影活动为深入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加强大学生对宪法的尊重和信仰。12月4日下午,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于学生社区A7A8-205举办宪法观影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观看了电影《第二十条》。影片围绕着一系列与宪法息息相关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gyNTE2NA==&mid=2247661992&idx=1&sn=58d47917d4e3906a6e4db9ade7a54032&chksm=e95daf760cf66dfd99ab073139030d3ff89f03b00399ef4bbde6106de635028d06dfa0a6d506&scene=27
2.有关反对邪教的观后感800字作文5篇.docx精校版 精品文档 PAGE 1 有关反对邪教的观后感800字作文5篇 有关反对邪教的观后感800字作文1 据学生分团委了解到,我校自五月初至六月初开展反邪教法治宣传周活动。 具体活动内容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教育为主,宣传在先”的基本原则,深入开展反邪教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普及反邪教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120/6234052001003053.shtm
3.韩国电影辩护人观后感(精选11篇)跳出电影,我不觉得能拍出并且公映这样一部电影的国家是“值得敬佩”的,而应该是“正常”的,拍不出这样的电影,或者即使拍了也无法公映的国家是不正常的。 如果被问到那个问题,我想我的答案也会是: 篇6:看辩护人电影观后感800字 大婶的儿子还是一个中学生,是一个和蔼的天真少年,怎么可能成了赤色恐bu分子了呢?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iuo5465.html
4.法制微电影观后感作文400字法治微电影观后感一:今天,我看了一部关于法制的微电影—《一字之差》,其实,我认为与其说是一字之差,还不如说成一念之差,法治微电影观后感。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来到一家公司做苦力,一个月之后,该发薪水了,可老板只发了一千元,打了个欠条,欠条上说明欠了两千元钱。可那个老板为了抵赖,。让一个员工做了https://www.unjs.com/h/b/674770.html
5.领航观后感800字2022观看领航的心得体会领航中国纪录片观后感领航观后感800字2022 观看领航的心得体会 领航中国纪录片观后感,适用于领航新时代的观后感,以十九大为领航推动新跨越。党的十九大以思想力量领航,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代场景转换,意味着历史使命的更替。新时代是充满变化的时代,必须对僵化说“不”,必须对淡漠说“不”,必须对停滞说“不”。这https://www.duote.com/tech/202210/26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