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幼儿园老师读书心得《保育员应知应会》读后感-读后感-中考-900字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作为一名保育员的神圣职责。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保育员应知应会100例》这本书,使我了解到许多有关幼儿健康的知识。
比如,关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就有很多的要求。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生理特点,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内容:
一、睡眠
3-6岁幼儿一昼夜需要12小时左右的睡眠。中午安排午休不少于2个小时。为使幼儿入睡快、睡得深沉,为使幼儿入睡快,睡得好,睡得深沉,睡眠的环境应保持安静和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睡前不安排剧烈的活动,使入睡时情绪安定。提醒幼儿睡前入厕,教会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教育幼儿不要蒙头睡,蒙头睡,吸不到新鲜空气,睡后不解乏。睡眠的姿势也应该注意,不要趴着睡,免得压迫胸部呼吸不畅。幼儿在睡眠过程中要经常巡视。
二、进餐
三、户外活动
一般每天应该有三到四个小时到户外活动,夏、秋季可安排多一些,冬季可适当缩短,但不可取消,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
四、盥洗和如厕
培养幼儿自己洗手、刷牙、洗脸等能力,可以按一定的程序,习惯成自然。逐渐培养幼儿定时排大便的习惯,教会会幼儿便后擦屁股要由前向后擦。在活动间歇提醒幼儿及时入厕,不要憋尿。教育幼儿大便之后用肥皂洗手,腹泻时要告诉老师。
第2篇:读《从孵卵说到儿童教育》有感-读后感-初三-450字
其实想来这样的家长还真是不少,就拿我自己来说吧,见到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往少年宫塞,好象不去就跟不上人家,于是我也急急把孩子往那推,学这学那,急功求利,每天回家就对孩子进行“恶补”,孩子对此感到厌烦,你让她学她就是不学,没少挨我骂。
直到读了此文后才明白一个道理,幼儿是需要学习的,但是一天到晚的学习,她又能吸收多少?不能吸收多少,那学习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觉得有时说教不如不教,说不如不说,儿童成长的内部根据还是存在于她自身,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有文中开头出现的那只母鸡一样可笑了。
小班:裘晓勤
第3篇:幼儿园-读后感-其他-2000字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4篇:《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后感-读后感-初中-900字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不仅是一时的,更是一生的。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孩子。热爱孩子是幼儿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对于幼儿教师,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喜好模仿,所以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把自己的老师当成学习模仿的榜样。这就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要仪表端庄,大方得体,言行举止要文明礼貌,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新时代新形势下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首先是要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
其次是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幼儿。
最后是爱幼儿。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幼儿的“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幼儿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
爱教育、爱自己、爱幼儿,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