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考研初试大纲大连海事大学:612法理民法民事诉讼法考研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612)法理、民法、民事诉讼法考试大纲

法理部分(50分)

一、法理学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法的定义、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作用、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渊源、法的效力、法律体系、法律部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权利与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考试要求

1.掌握法的概念和法的基本特征,了解法的本质特征。掌握法的作用的概念,分类。掌握法的局限的原因与表现方式。

2.理解法律规则的含义、逻辑结构,掌握法律原则的作用。

3.掌握法律渊源的概念、分类;理解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掌握法的效力层次的含义及划分效力层次的规则;理解法的效力范围。

4.掌握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的概念,理解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组成。

5.掌握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掌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的分类。

6.理解法律行为的特征和组成结构。

7.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分类;掌握法律关系主体、客体、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掌握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8.理解法律责任的特点;掌握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分类;掌握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

二、法的运行

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程序、法律职业、法律方法

1.理解立法的概念、特点。理解立法体制。掌握我国的立法体制。掌握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依法立法、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等基本原则。理解立法程序、立法技术。

2.理解守法、执法和司法的概念及主体。掌握守法的条件。掌握执法的基本原则。掌握我国的司法体系。掌握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理解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构成。了解监察权概念、性质和监察体制。

3.理解法律方法的意义。掌握法律解释的概念、必要性。掌握法律解释的体制。掌握法律解释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法律推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了解法律发现、法律论证、司法数据处理。

4.理解法律程序的特点。了解正当程序的历史。理解正当程序的特征。掌握法律程序的作用和意义。

5.掌握法律职业的概念、特征。了解法律职业的历史。理解法律职业的技能。掌握法律职业的思维(法律思维方式)的性质和特征。理解法律职业伦理。

三、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法与人权、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

1.掌握法治的代价。

2.理解法的价值和法的价值体系。掌握法的价值的冲突与整合。

3.理解人权的概念史。理解人权的释义。掌握人权的基本特点与分类。掌握人权的法律保护和我国人权保护的特点。

4.了解秩序的概念。理解典型的秩序观。理解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

5.掌握自由的概念。掌握自由、权利与权力。掌握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6.了解效率的概念。理解法对效率的促进作用。

7.了解正义的概念。掌握法律与正义的关系。掌握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四、法治与法治中国

法治原理、法治国家、法治中国、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科技、法与文化、法与和谐社会

1.掌握法治、法制、当代中国法治、法治体系、法治中国。

2.理解法与公共权力的关系。掌握法与政策的关系。理解法与政治文明和政治体制改革。掌握依法治国与执政能力建设。

3.了解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掌握科技、科技法中的伦理问题。

4.了解法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法与传统。掌握法与道德。理解法与宗教。

5.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

6.了解法与生产力、法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理解法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五、法的起源和发展

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法的演进、法与全球化

1.理解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与划分标准。掌握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了解古代法律制度。掌握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掌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2.理解法律演进的一般理论。掌握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理解法治改革。

3.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发展趋势。了解全球化的概念、全球法治治理。

参阅:

张文显:《法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民法部分(50分)

一、民法总论

民法概述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时效

1.理解民法概述中的理论问题。

2.了解民事法律关系。

3.了解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4.理解、掌握民事主体的理论问题。

5.掌握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论问题。

6.掌握代理制度的理论问题。

二、物权

物权与物权法物权的分类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的变动物权的公示物权的行使物权的确认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用益物权概述及类型担保物权概述及类型占有

1.理解物权概念、分类、基本原则。

2.掌握物权的变动、公示、行使及物权请求权。

3.了解所有权的一般问题。

4.掌握所有权的取得制度。

5.理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6.了解相邻关系。

7.掌握共有制度。

8.掌握用益物权的基本问题。

9.掌握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居住权的理论问题。

10.掌握担保物权的基本问题。

11.掌握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理论问题。

12.理解占有制度。

三、债与合同

债的概述债的发生原因债的分类债的履行债的保全债的担保债的移转债的消灭合同法概述合同的分类合同的订立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的变更和解除违约责任合同法分则概述《民法典》合同编规定的典型合同

1.了解债的概述中的理论问题。

2.了解债的发生原因。

3.掌握债的分类。

4.掌握债的履行。

5.掌握债的保全。

6.掌握债的担保。

7.掌握债的移转。

8.掌握债的消灭。

9.了解合同法概述中的理论问题。

10.掌握合同的分类。

11.掌握合同的订立。

12.掌握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掌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掌握违约责任的理论问题。

15.了解合同法分则概述中的理论问题。

16.理解、掌握《民法典》合同编规定的典型合同。

四、人格权

人格权概述具体人格权一般人格权人格权的保护

1.理解人格权概述中的理论问题。

2.掌握具体人格权的类型及理论问题。

3.掌握一般人格权的理论问题。

4.掌握人格权的保护。

五、婚姻家庭

婚姻家庭法概述结婚制度离婚制度亲属制度收养制度

1.了解婚姻家庭法概述中的理论问题。

2.理解结婚制度。

3.理解离婚制度。

4.了解亲属制度。

5.了解收养制度。

六、继承

继承法概述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与遗赠抚养协议遗产的处理

1.了解继承法概述中的理论问题。

2.掌握法定继承。

3.掌握遗嘱继承。

4.掌握遗赠与遗赠抚养协议。

5.了解遗产的处理。

七.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概述一般侵权责任多数人侵权责任特殊侵权责任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1.掌握侵权责任法概述中的理论问题。

2.掌握一般侵权责任。

3.掌握多数人侵权责任。

4.理解、掌握特殊侵权责任。

5.掌握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民法学》编写组编《民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民事诉讼法部分(50分)

一、民事诉讼法概述

1.掌握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效力的概念。

2.掌握民事诉讼的特点。

3.理解民事诉讼法的特点和体系、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4.理解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5.掌握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6.理解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色。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

诉;诉权;诉讼标的的概念和功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要素;民事诉讼中的法律事实;民事诉讼价值;民事诉讼模式的概念、类型;我国民事诉讼模式

1.掌握诉与诉权的、诉讼标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价值、民事诉讼模式、既判力的概念。

2.掌握诉的要素与类型。

3.掌握诉权的特征。

4.掌握诉讼标的的识别。

5.理解民事诉讼的价值。

6.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7.掌握既判力的范围。

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和对等原则;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处分原则;支持起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检察监督原则

1.掌握民事诉讼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四、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1.掌握民事诉讼各项基本制度的内容。

五、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

当事人的概念;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适格;公益诉讼的当事人;共同诉讼概述;必要共同诉讼;普通共同诉讼;第三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代表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代表人诉讼的提起与受理;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范围和扩张;诉讼代理人的概述;诉讼代理人的具体类型

1.掌握当事人的概念。

2.了解对当事人有关学说的比较与评价。

3.掌握公益诉讼的原告。

4.理解当事人的确定和当事人的称谓、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正当当事人的概念、确定正当当事人概念的意义、确定正当当事人的标准。

5.理解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当事人的诉讼义务、诉讼承担。

6.诉讼代理人概述、法定诉讼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

7.掌握共同诉讼概述、必要共同诉讼、普通共同诉讼、第三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

8.掌握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9.掌握代表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代表人诉讼的提起与受理、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范围和扩张。

六、管辖

民事审判权;民事案件主管的概念;民事案件管辖的概念和意义;确定管辖的原则;民事案件管辖的分类;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与管辖权的转移;管辖权异议

1.掌握审判权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民事案件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3.掌握确定管辖的原则。

4.掌握民事案件管辖的分类、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与管辖权的转移、管辖权异议。

七、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与民事诉讼证据材料;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民事诉讼证据的作用;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1.了解民事诉讼证据与民事诉讼证据材料。

2.掌握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

3.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4.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作用。

5.掌握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八、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证明对象概述;证明对象的范围;无需证明的事实;证明责任概述;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的适用;推定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的概念与作用;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选择与确定;证据的提供;质证、认证、对事实的认定

考试要求:

1.掌握证明对象的范围、无需证明的事实。

2.理解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

3.掌握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4.了解证明责任的适用。

5.掌握推定与证明责任。

6.掌握证明标准的概念与作用、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选择与确定。

7.理解证据的提供、质证、认证、对事实的认定

九、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概述;诉讼调解的原则;诉讼调解的程序;诉讼调解的法律效力;诉讼和解的概述;诉讼和解的适用范围;诉讼和解后的程序事项

1.理解民事诉讼中法院调解的具体程序。

2.掌握诉讼调解的原则。

3.掌握调解协议与调解书、诉讼调解的法律效力。

4.理解诉讼和解的适用范围。

5.掌握诉讼和解后的程序事项。

十、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期间的概念和意义;期间的种类;期间的计算与剔除;期间的耽误与补救;期日;送达的概念和意义;送达的方式;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保全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保全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前提;保全的对象和方法;保全程序的操作步骤;诉前保全及其特别规定;保全措施的救济程序;先予执行的概念和意义;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先予执行程序的基本要求;先予执行的救济程序;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性质;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和行为种类;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诉讼费用的概念与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征收诉讼费用的基本原则;诉讼费用的缴纳范围;诉讼费用的缴纳标准;诉讼费用的缴纳和退还;诉讼费用的负担;诉讼费用的管理和监督;司法救助的概念和意义;司法救助的适用对象与具体适用情形;司法救助的申请与审批

1.掌握期间的概念和意义、期间的种类、期间的计算与剔除、期间的耽误与补救、期日。

2.掌握送达的概念和意义、送达的方式、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

3.掌握保全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保全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前提、保全的对象和方法、保全程序的操作步骤、诉前保全及其特别规定、保全措施的救济程序。

4.理解先予执行的概念和意义、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先予执行程序的基本要求、先予执行的救济程序。

5.了解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性质、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和行为种类、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

6.了解诉讼费用的概念与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征收诉讼费用的基本原则、诉讼费用的缴纳范围、诉讼费用的缴纳标准、诉讼费用的缴纳和退还、诉讼费用的负担、诉讼费用的管理和监督。

7.了解司法救助的概念和意义、司法救助的适用对象与具体适用情形、司法救助的申请与审批。

十一、第一审普通程序

普通程序的概念和特征;起诉与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案件审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判决、裁定和决定

1.理解普通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起诉与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案件审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3.理解判决的概念与种类。

4.了解判决书的记载事项。

5.理解判决的效力与既判力理论。

6.掌握裁定的概念、裁定的适用范围、裁定的效力。

7.了解裁定书的记载事项。

8.掌握决定的概念、决定的适用范围、决定的效力。

十二、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的概念;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简易程序的意义;简易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1.掌握简易程序的概念。

2.掌握小额诉讼程序。

3.了解审理简易程序的意义。

4.掌握简易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十三、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

公益诉讼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条件、运行程序

1.掌握公益诉讼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

2.掌握公益诉讼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条件。

3.理解掌握公益诉讼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运行程序。

十四、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上诉的提起与受理;上诉案件的审理;上诉案件的裁判;上诉案件的调解

1.理解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

2.掌握上诉的提起与受理、上诉案件的审理、上诉案件的裁判、上诉案件的调解。

十五、再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审判监督程序的特征;审判监督程序的功能;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再审;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1.理解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审判监督程序的特征、审判监督程序的功能。

2.掌握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再审、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十六、特别程序

特别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和特点;选民资格案件审理程序;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审理程序;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审理程序;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审理程序;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1.掌握特别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和特点。

2.理解选民资格案件审理程序、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审理程序、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审理程序、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审理程序、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具体程序

十七、督促程序

督促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督促程序的特点;支付令;债务人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

1.理解督促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督促程序的特点。

2.掌握支付令、债务人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

十八、公示催告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和意义;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

1.理解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和意义、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

2.掌握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

3.了解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

十九、民事执行程序总论

民事执行概述;执行主体;执行标的;执行依据;执行机关;执行管辖;执行过程;执行救济

1.掌握民事执行的含义和特征。

2.掌握执行标的、执行依据、执行机关、执行管辖。

3.理解执行参与人、委托执行、协助执行。

4.掌握执行的进行、执行救济。

二十、民事执行程序分论

各类执行措施;实现金钱债权的执行;实现物的交付请求权的执行;实现行为请求权的执行;执行震慑机制

1.理解各类执行措施。

2.了解金钱债权的执行、实现物的交付请求权的执行、实现行为请求权的执行。

3.掌握各种执行震慑机制。

二十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规定;司法协助;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概念;建立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背景;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特殊规定;涉港澳台民事诉讼中的区际司法协助

1.掌握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2.理解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

3.掌握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规定。

4.了解司法协助

5.掌握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概念。

6.了解建立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背景。

7.掌握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特殊规定。

8.理解涉港澳台民事诉讼中的区际司法协助

二十二、司法协助

司法协助的概念、依据;我国提供司法协助的条件;一般司法协助的概念、途径和程序;特殊司法协助的概念;对外国法院判决和仲裁机构裁决的承认和执行;我国法院判决、裁定和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

1.掌握司法协助、一般司法协助、特殊司法协助的概念。

2.掌握一般司法协助的途径。

3.掌握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裁判的条件。

4.理解特殊司法协助的前提与条件。

《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THE END
1.文科生男孩的逆袭:家境一般如何选对专业,迈向人生巅峰?法学毕业生尤其对于家境一般的文科生男孩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大学专业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可能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就业前景和生活质量。那么,在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文科生男孩应该如何做出明智的专业选择呢?本文将从就业前景、个人兴趣、学习能力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VDV3J80556AC74.html
2.法学适合家庭一般的人吗法学适合家庭一般的人。法学教育对背景无绝对限制,注重能力与努力。但竞争激烈,需勤奋学习。若成绩下滑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5811553.html
3.法学适合家庭一般的人吗免费法律咨询但只要坚持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未来的职业回报是可观的。总之,家庭一般的人选择法学,只要有决心和毅力https://www.66law.cn/question/49063478.aspx
4.法学专业能否适合普通家庭的人选择?法学适合家庭一般的人吗 摘要: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家庭一般的人来说,似乎有些遥远和陌生。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我发现法学与家庭并非水火不容,相反,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带来更好的人生体验。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法学是否适合家庭一般的人。 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家庭一般的人来说,似乎有些遥远和陌生。通过我https://www.iopfun.cn/newArticle/detail/19288
5.2023年留学英国学习法律专业怎么样?看看这四位校友的回答!相反,许多律师会在另一个学科攻读学位,然后参加法律转换课程,即 法学研究生文凭。法律学位将为您提供执业法律所需的技能,例如通过模仿(模拟法律听证会,学生争论法律点)和无偿工作。根据课程的不同,您可以学习与特定领域相关的法律,例如家庭,商业或金融。一般技能包括复杂科目的研究,解释和解释,分析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https://www.idp.cn/yingguo/remenzhuanye/175389.html
6.#家境贫寒适合读法学吗#家境贫寒的学生可以来自枣庄在线#家境贫寒适合读法学吗#家境贫寒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法学专业。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家庭背景一般的情况下,仍然是一个可以考虑的专业。主要原因如下:- 法学的公平性为家庭背景一般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学具有明显的公平性。无论学生家庭背景如何,只要通过努力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就有机会通过法考并获得法https://weibo.com/1371163915/OjKASys4b
7.法律主体概念的基础性分析兼论法律的主体预定理论[46]这样,为完成简单的同一律,传统分析法学便把一般法学家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简化为条件状态,其结果,私法行为及其在当事人之间建立的法律拘束和利益的性质被淡化了,法律结构中围绕个人在法律生活中主动创造的一面就被掩盖了,这样我们便不能合理解释契约、遗嘱、婚姻的相互关系的法律领域。[47]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3.html
8.编纂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法理思考与立法建议大家风云中国法学创新网,中国法学创新网是中国法学创新讲坛的官方网站,致力于法学思想推陈出新,打造法律人的精神家园。下设创新文选、热点聚焦、刊海纵览、讲座集萃、阅读传奇、名家访谈、新秀100、星闻轶事、妙文共赏、等多个栏目 中国法学创新网搜索关键词有:中国法学创新网 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1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