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法治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集政论片《法治中国》8月18日在中央台播出了第一集,法治中国》全面总结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

观看了《法治中国》首集,体会到三个深刻警示至关重要。

领导干部毋以身试法。第一集《奉法者强》淋漓尽致的展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公正性。一大批不遵守法律,甚至严重违反法律、破坏法律的害群之马,无论其职务多高,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惩处,毫不姑息。《奉法者强》充分颠覆性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也是对人们津津乐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封建社会司法理念的补充和完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么,王爷犯法与庶民同罪了吗?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哪怕是“铁帽子王”犯了法同样成为“阶下囚”,永远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用生动的案例故事,告诫所有党员领导干部“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治大国如烹小鲜”,离开了依法治国这纲领,就将成为一句口号。

党员干部要带头守法。法律不是儿戏,法重如山。法律不是橡皮泥,可以任意拿捏。法律是准绳、法律是标尺,法律是规矩,《奉法者强》明明白白宣誓,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无不平之法、无法外之人、无法上之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全民普法任重道远。“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靠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关键在党。加强全民普法教育,特别是重视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共同提高法律素养,人人心中敬畏法律,建设法制型社会做出积极的努力,强化学法用法,遵纪守法,中国民主法制进程道路漫长,工程浩大,需要执政党和几代人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才能够实现长治久安,国泰民安。

《法治中国》首集的震荡波先声夺人,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翘首以盼《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下集)》《全民守法》给人更多教益和启迪,相信强大的法治中国一定高高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8月18日,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央视首播。看完已播出的两集,笔者感觉到了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力度,感觉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和自豪感。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看完第一集后深深震撼并回响在笔者脑海的话。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推动文明建设,护航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中国已认识到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在探索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这不仅增强了我们共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希望,也坚定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法律纷繁复杂,如何能立善法,让法律成为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利器,这需要大智慧。法治是我们从欧洲国家学习来的产物,但就像社会主义,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加工,要取精去粕,然后结合中国的.国情,再合理运用,不断跟踪完善。法治的基础是保障人民权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所以法律的制定既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铸建法律结构大框架。中国的法律历史悠久,即使从改革开放始,也是条款众多,错综混杂。这就需要国家进行法律清理。挑出被替用、不需要的陈法,废弃不适用、有问题的旧法,然后根据部门、领域分门别类,筛选制定出支柱性的、问题集中的、符合现实的根本大法。只有从上层定出核心节点,画出主体框架,才能将法律这张大网延伸开去,直至延伸到全国各地。

自下而上,钉牢法律边界落脚点。法律最终是人民的法律,要想推动法治进程,让法治扎根中国,就必须遵循“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的原则,以人为本,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从《法治中国》第二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不断在创新立法机制,畅通法律渠道,让人民真正从源头参与到立法中来。“一国两制”、市立法权、基层立法联系点等等,都是在逐步将法律从细微末节处完善,将法律这张大网织得更精密、更牢固。

法律已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立良法,智立顺民意、利民益的良法,方能造福百姓,团结民心,共建中国的辉煌法治!

THE END
1.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20240811.docx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1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中国古代法律也不例外。它与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维护当时的制度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的社会结构,竭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瞿同祖先生在其大作《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中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2196637.html
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律史的人来说可谓是不可不读之经典著作。笔者初入法律之门时,曾读过梁治平先生的《法辨》一书,先生在《身份社会与伦理法律》一文中归纳了他读此书时归纳的两个命题:“第一,中国古代社会是身份社会;第二,中国古代法律是伦理法律。”在阅读前述书籍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w9sf05.html
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从书架上拾起那本尘封已久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看到序言里写本书原版于 1947 年,是根据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的讲稿改写而成,不禁又一次感叹,在那个举国动荡的年代,竟能有人安心写出一部如此厚重的经典著作,实在是让今天致力于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后辈汗颜。 瞿同祖先生的书我读http://m.doc88.com/mip-0169667439518.html
4.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感——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有感 历史学家瞿同祖的著作《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61年该书以《传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为名,在巴黎和海牙出版英文版,赢得国际声誉,当时被认为是关于中国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由于其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1981年该书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修改再版。对于学习研究http://e.mzyfz.com/paper/1874/paper_50162_10481.html
5.试着浅浅勾勒一下中国男同轮廓(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书评古代中国没有“同性恋”的概念,也没有迫害同性恋的历史。西方同性恋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旗帜鲜明的群体是因为基督教严格规定性交是一男一女因爱结合而采取固定体位进行的繁育活动,最高的神是上帝,男女之爱来自上帝的见证,这是唯一被许可的爱情,性别在这里成了关键问题,同性恋会污染了男女之爱的纯洁性。而中国经历了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745003/
6.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法治人物观后感10篇(全文)八二宪法在序言中强调要树立宪法与法律的权威:“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是国家的根本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 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 保证宪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0i5hoqz.html
7.法治中国2023年第四集观后感600字作文集合3篇法律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础与保障,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要有法律的支撑,公正司法更是法律的重要体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正的法律才能使得国家的发展健全而又稳定。 【篇2】法治中国2023年第四集观后感600字作文 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专题片榜样全面总结https://www.360doc.cn/document/82817875_1108150053.html
8.王港续志第一篇党委设办公室(与政府办公室合署)、组织人事科、宣传统战科、纪委(与政府监察室合署);政府设社会发展科、城镇建管科、工贸管理科、农副管理科、综合治理科、人民武装部;工、青、妇群众团体设办公室。此项改革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1999年,王港镇的机构改革按照浦东新区农村工作党委提出的“综合设置、精干高效、http://szb.pudong.gov.cn/pdszb_pddfz_zz/2012-05-06/Detail_423398.htm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交流发言三篇.docx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讨论、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头戏。经过一代代民法学者接力奔跑,新中国第一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05/5021041140011003.shtm
10.法律与人情—电影《第二十条》观后感这种案例多了,会维护社会秩序吗?一个坏人猖獗,好人不敢吭声的社会有好的秩序吗?一个不能与广大百姓共情的法律就是脱离人民的法律,这样的法律只能带来社会的混乱,而不是秩序。就像新疆以前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法律,没有给新疆带来秩序,却带来混乱。 除了对正当防卫条款错用的反思和批判外,电影还把中国权力社会的现象https://www.meipian.cn/51b46fs3
11.陈玉英:发挥基层女法官作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而人民法院的女法官特别是基层女法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以其特有的法律职业情感,法律职业能力以及法律职业品质修养,在社会价值的冲突与平衡之中,担当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历史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充分发挥女法官的优势和作用,将有力推动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08/id/3725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