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是由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于1992年拍摄。此部电影拍摄手法算是简单朴素,故事也是稍有波澜,但是这其中所反映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作为初学法律的一名大学生,我也许不能很深刻的明白某些情节,也不能很好分析影片的好处,我只能就我所知,发出些浅薄的感想。秋菊是西北农村的妇女,是将村长等村干部视为不可抗拒的力量,但是秋菊能够反抗,我想她是勇敢的,当时中国应当是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时期,这样影片的出现所引起的轰动,我便可明白,而更细致的看,秋菊状告村长不是正因村长踢了她的丈夫,而是踢中她丈夫的要害,说明有关权利的问题上,秋菊并不了解,这便提醒我们这些学习法律的人为全面实现、真正实现法治社会而发奋。
法律基础课结课了,最后一节课,观看了《秋菊打官司》。
《秋菊打官司》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农民王庆来与村长发生冲突,被村长踢伤。王庆来的妻子秋菊忍不下这口气,找村长论理,村长不肯认错。为了讨个说法,秋菊带着六个月的身孕,踏上漫长的告状之路,她从乡里告到县里,又从县里告到市里,最终向法院提起了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可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法院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捕入狱。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这部电影反映的两个主题:一是中国正在走向法治,人民群众已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二是描写一个传统概念中的弱者(怀孕的农村妇女)对抗强大甚至邪恶的势力(踢伤人死不道歉的村长)的坚强意志和不出精神。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秋菊是很希望通过诉讼来获得正义的,并且在我们看来她也确实获得了正义。但实际上最后她能获得什么呢,也许这对于秋菊来说更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她获得的大概也只能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在农村,人与人之间基本上都是和睦相处、互助互爱的,这也是中国绝大部分农村成百上千年来形成的良好道德传统。比如秋菊丈夫与村长发生矛盾后,在秋菊生孩子时还得到了村长村民们的帮助。而秋菊希望通过诉讼讨“说法”的做法,却把曾经帮助过她的村长送进了监狱,在村民们甚至她的家人看来秋菊实在是太没有人性了。而且笔者坚信在农村,像秋菊这号人物是永远也的不到人们的认同的,她肯定会遭到遭到村民们的唾弃,而像秋菊这样子带来的新的法律观念将使得农村里面邻里互敬互助的传统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是瓦解。相信经历了这次惨痛的教训之后,秋菊今后也许再也不敢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而面对这样的法治,还有几个人敢上诉呢?
秋菊把村长送进监狱也许又是我国的法治的进步的一个体现,但是试问一下,这到底是不是秋菊希望得到的结果呢?也许这就是法律与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冲突,这更是法治的无奈。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也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既不是全部社会规范,也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而就道德来说,它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准则,它不仅关乎人的行为,而且连接人的内心。法治要想离开道德而独自存在,那只是一种空想。法治不仅不会排斥道德,而且还是以道德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作为社会基础的。法治如果超出自己的范围而要将其他社会规范所取代,那就只能是空想,就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可以说秋菊打官司的结局就是法治的无奈,而法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无情的法治只能使人望而生畏,避而远之。法治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须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法治才更有威信。但在法庭庭审中法官也只能就事论事,根据当时人的诉讼请求来依法作出判决,一旦法官在判决中作出一些人性化的判决内容(比如按照传统的道德观,顺从秋菊以及大部分人的想法,只判决该村长向秋菊道歉并赔偿损失而不追究其他责任),其马上就有可能被怀疑是否有受贿的嫌疑,而且社会也有可能会因此而乱了套。
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专题课的实践活动,我在老师的组织下观看了《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这是一部90年代初的影片,画质并不算清晰,剧情也是围绕乡村人民的故事展开的,一开始并没有太大的观影兴趣,但是经过观看了近两小时的电影,细腻的品味导演用淳朴的语言、简洁的画面呈现给我们的一个顽强的农村妇女用法律之剑维护自身利益的艰难之路。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对秋菊这位农村妇女的敬佩之情,也有对法制观念的普及产生的迫切希望,当然还有对社会诚信问题的反思。
秋菊与家人对村长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了。可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市法院的判决,村长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让我们措手不及。
影片的结尾似乎留给了观者一些茫然与遗憾,不过仔细思考却觉得这样的结局才能够体现出法律的公平公正性。秋菊打官司的过程是坎坷的,村长、公安、政府、法院,每一个对于一个普通的乡村妇女来说都显得那么高大,然而影片想要告诉我们正是每一个普通的公民,都有权利、有义务去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给了每个人抵抗一切恶势力的力量,是法律的公正保证了“民告官”的胜利。
目光再次锁定到秋菊剧终那茫然的眼神,她的茫然是因为村长被拘留脱离了她的初衷,是她所意想不到的,还有要起诉市法院时她的不愿意,这几个重点的细节都表现了公民尤其是农村人民法律意识的缺失,他们并未受过正规的教育,政府对法律的普及力度也甚是欠缺。秋菊有勇气用法律去保护自己在农村中已算不易,而对于具体法律知识的普及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这一过程离不开广大公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而现在,我们应该加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法律宣传,我们不能光顾着为发展农村经济而给多少多少的资金,也要注重设立专项资金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虽然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离我们的法制国家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虽说秋菊的时代离我们有点远了,这部片子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东西,同样对我们有启示意义。张艺谋导演确实是一个看到了我国社会发展不足和缺陷的优秀导演,让更多的人幡然醒悟。也深深的震撼了我自己。
作为中国的新一代大学生,我深深领悟到学法的重要性,法律是一把剑,是一把可以保护我们自己的公正之剑。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的卫民之剑。
我相信,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潮流下,中国的法制化仍然会沿着顺利的轨道继续前进!
《秋菊打官司》是1992年由张艺谋执导,巩俐、雷恪生、刘佩琦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陕西凤翔县一个小山村,秋菊丈夫王庆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后被踢中了要害,而后村长的不认错和对秋菊的侮辱秋菊将其告上了法庭。但当除夕夜秋菊难产村长和村民将她送到医院的这一行为使她感动。但最后法庭的判决下来村长受到拘留使秋菊又是茫然和失望。
秋菊并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国的农村妇女大都是一幅任劳任怨的形象,秋菊成功颠覆了人们的观念,她十分固执要强,以至于在她软弱的丈夫面前反而她更像一家之主。
在这样一个大众法制观念普遍淡薄的大时代背景下,秋菊打官司这是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的,毕竟对于农村来说这样的坚持和不放下是十分难得的。
另外值得一提就是秋菊进城的见闻和遭遇,也体现了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差距以及中国的农民迫切的要改变现状追求完美的一种心态。
每一部电影背后或多或少都在讲述着一个广为人知或者是闻所未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有可能震撼人心,也有可能只是蜻蜓点水。《秋菊打官司》,顾名思义,影片主角就是秋菊,为何打官司、怎样打官司、以及最后结局如何,这一系列想法应该会浮在一个对该片一无所知的看客脑海里。
中国大西北某个偏远山村是个很好的故事背景,一个身怀六甲的村妇,穿着红色棉袄搭着一条绿围巾,当然有时她也把围巾当成头巾,典型的红配绿装扮显得格外的耀眼,下半身是典型的黑棉裤和一双褐色的棉布鞋。说起话来不自觉露出了一排洁白的牙齿,挺着个肚子到处走动着,她叫秋菊(巩俐饰演)。他的丈夫王庆来(刘佩琦饰演),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由于家里想在庄稼地上盖个辣子屋村长说上面有“红头文件”不能批准,后来在争执中骂了想要男孩却连生四个女孩的村长,被村长踢了命根子,到镇上看了“兽医”,只得整日整日躺在炕上动弹不得。庆来算是病得挺重,但村长还是无丝毫表示,秋菊看不过去找村长理论,村长不理会甚至恶语相向。秋菊为了讨个说法找到乡政府,经过乡政府李公安调解后,村长答应赔偿200元,然而当秋菊到把医药费发票拿到村长家,村长却把钞票扔在地上,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秋菊感觉被侮辱了,彻底被激怒,一定要找个给说法的地方。于是,她带着小姑子到了县城公安局、市公安局,最后到了法院经过了一审败诉、又经过了上诉,最后村长被行政拘留了。她是要了“说法”了,但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不是她心中想要的那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