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的需要。健全的法律意识能够促进大学生个人素养,能从文化上提高大学生的内涵,对于一个法制社会国家来说,能有培养具有法律意识以及深刻内涵的人才,无疑是推动这个法制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力量。提升大学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以及个人对法的理解,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随着日益发展的社会,法律是如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法律有着重要的思想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法律当中,运用法律,建设法制社会。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并不容乐观。不能正确的行使法律,以致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不能有效的得到保障,也使得法律意识淡薄的某些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近些年,大学生犯罪的例子也频频皆是,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紧迫的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自我利益得到保障的重要途径
法律作为调节利益的规范,日常生活中在保护人民权益方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其所具备的法律意识对其在社会生活中自身利益的保障与维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工作与生活中,大学生需要面对许多在校时并未能面对的问题,有些情况下,需要运用法律的武器才能维护自己利益,而此时法律意识在问题下起着一个基础的作用。如若在有些法律意识淡薄的大学生眼中,对权益的保护以及维护未能做到最好,从而使其低迷,失去信心,最终做出消极的决定。而社会生活中,法律意识不仅仅只是口头的空谈,自身的合法权益需要自己来维护,因此,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将来进入社会必要生存手段也是推动法制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建设法制社会的必要因素
依法治国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当代社会的知识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来说,增强其法律意识是使其为法制社会建设及推动依法治国的力量。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全体公民守法自觉性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主力军,当代大学生日益成为国家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主体力量,其法律意识的深浅直接影响着对行政以及司法工作的开展,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能为行政、司法工作的开展做出重要影响,也能为树立法律形象,健全、普及法律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力量。
(四)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通过法律意识的增强,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中,是全社会对大学生所寄予的期望。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通过学习中得到的各种知识,与目前社会折射出的各种矛盾问题,在大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法律形象,才能使其对面对的问题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中,法律起到了一个平衡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若法律意识薄弱,则对社会构建中的不平等问题将会采取消极的态度,而增强其法律意识能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念,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面对的那些问题,从而使其能正确的认识与处理,最终达到个人,集体的利益得到最完全的保障。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增强,使大学生能在将来更好的去面对,积极的客服与解决那些在构建和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信心,尽快的成熟起来。
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思想是人们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的思想的引导,才能够培养人们正确的观念和科学方法,当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通过对法律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得思想层面的提升,来做到一个对思想树立的前提和关键。当代大学生需要加强思想建设,学习与研究法律,加强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的培养,树立一个法律形象,从而使其能在今后社会生活中能通过法律意识对其的引导,做出理性的判断。实际行动也是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对法理的深刻了解,咨询有关律师,多观看公开审理的案件,对案件的基本事实以及案件的判罚做出相应的结论,以便在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能够运用所观察学习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需要在学校多开一些法制教育的讲座,让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得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大学生入学期间,要多开展普法活动,让他们不只是学习专业课的知识,更要知法懂法。
三、总结
【关键词】职业教育;法制观念;刻不容缓;解决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对于中职院校给予很多政策性的支持,如湖北省在2014年通过了《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探索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单独招收优秀中职、高职毕业生,促进中、高职衔接贯通,同时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鉴于中职院校的重要性,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是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对中职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从而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一、中职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1.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社会生活的起点,会给他们的个性、人格、德性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中职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当前家庭教育又存在着期望值过高、溺爱过度、教育不得当等问题。还有一些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他们的子女教育同样也需要人们提供更多的关爱、指导和帮助。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很多的未成年犯都来自破裂的家庭,比如父母离异,再婚、分居、父母死亡等,其中以父母离异造成的影响最深。
3.自身原因。中职学生思想单纯、识别能力低,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法律意识模糊,平时也不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经不起诱惑,从而步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加强中职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是法制社会,法制方式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实际生活中,即从日常的行为到社会的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的运用。因此,在我国目前大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下,培养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学生只有在正确的法律教育引导下,通过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树立很好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运用法律知识来调整和规范自身行为,维护社会正常的法律秩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建设中贡献自身的力量。
2.提升中职学生的法律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需要。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教育是通过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来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养成依法做事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处处用法律来规范自己,让学校形成一个法律教育的平台。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增强道德信念,强化道德规范。结合法律教育能着重培养中学生遵守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品德,让道德和法律融合在一起,渗透式的教育可以大大提升中职学生的法律观念和道德品质。
三、加强法律教育的措施
1.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学生的一门德育课,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选择有代表性、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或学生周围发生的一些案例,在分析过程中教师不在唱独角戏,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会深入学生的心中。教学方法上不要采用单一讲授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案例做成一张张图片,增强其直观性。
关键词:青少年合法权益法律权利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深深地认识到法律对于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地认识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切实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质。由于我们还尚未成年,社会经验较少,很多时候无法有效地辨清社会的诱惑,很可能上当受骗,导致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地侵害。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学会采用种种手段来实现个人合法权益的维护。
一、目前青少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表现
(一)青少年受教育权受到侵害
青少年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现象很常见,这是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体现。有很多的同学受教育权利受到了严重地侵害,导致他们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不足,对于个人的健康发展和未来成长十分不利。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不少同学自我约束能力不足,不遵守课堂教学秩序,时常会逃课、欺骗老师等,影响了自身受教育权利的实现。第二,对于不少青少年来说,家庭条件较差,很多时候为了节省家庭开支,往往会通过打工等方式来为家庭获取经济收入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合法权利受到侵害,这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十分不利。
(二)青少年犯罪现象频频出现
青少年犯罪现象频频出现,也成为社会的常态。不少青少年缺乏法制观念和法律认识,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逾越法律的界限来行事,从而在社会不良诱惑的趋势之下,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从根本上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比如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偷盗抢劫等问题的出现,都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体现,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他们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高等,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有着极大地影响。
(三)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不强
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法律维权的意识,这在根本上不利于青少年地发展和成长,对于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在社会上遇到很多意想不到事情的时候,往往都会通过暴力等手段来解决,结果直接地触碰了法律的底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只有不断地提升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二、如何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一)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对于高中生来说,要不断提升对于法律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好课堂知识,将所有的法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地梳理,从根本上把握课堂学习内容,以此来不断地强化自己的综合素质,并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践能力,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综合修养。
(二)青少年行为应受到家庭的监督
作为一名高中生,由于自己在心智、情感、思想等方面还不够成熟,这个时候,要想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必须要接受家庭的监督。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要能够积极地向父母请教,并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来更加有效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来让自身的行为更好地与社会规范接轨,这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积极参加学校普法教育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普法教育活动,充分地认识到法律学习的重要性,从中汲取营养,从而来更加深入地将其中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行动有效地结合起来,这对于自己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生,必须要善于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该以法律作为参考点,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修养,从而来更加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和社会的未来,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仅仅是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需要,同时还是自我素质提升和法律意识增强的过程,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要想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接受家庭和学校的监督,同时积极参与学校普法教育活动等,从而来不断地强化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雍政.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青少年合法权益保护[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02).
关键词:护理人员;法律观念;人力资源
1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同时也要学会用法律维护患者的利益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以确保护理的安全性。法律常识和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护理人员新时代的需求。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及法治国家建设的不断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法律意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直接地、面对面地向国人兜售他们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这些外来思想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形成强烈的冲击,日益淡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这就必须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自己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一)心理上的变化需要以法律意识予以调整中等职业学生年龄大部分在15——20岁之间,处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且特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等职业学生处在一个及其危险的时期,贪慕虚荣,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烈,盲目跟从、寻求刺激,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断发生必须以提高法律意识为着力点从实际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有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玩心极重,自由散漫,极想表现自己,遵守行为规范差,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且,他们也面临着离开学校后直接步入社会的现实。所以,帮助他们去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法律,预防和遏制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是法律意识的基本宗旨和要求,法律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往往是本质的问题,而法律意识相对与素质教育是现象和表现。法律意识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素质教育的水平与内涵。在实践中,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往往他的法律意识也是很强的。
三、强化法律意识的途径
(一)强化学校的民主法制机制,为中等职业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加强学校的民主法制建设,做到依法决策、办事民主,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在师生中树立起一种以遵纪守法、民主决策为荣,违法乱纪、破坏民主为耻的良好校风。为此,我们首先要着重提高领导班子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的能力,把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现状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领导、教师、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任何不尊重和损害别人权益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抓好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的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实用人才,而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法律意识的提高,如果没有法律意识,或者法律意识低下,这样的人才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所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结语
【文献标识码】:C
【摘要】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新的医疗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病人保护自己就医权力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医患、护患纠纷也较前有所增加,其中因护理带教所引发的护理纠纷也时有发生。因此我们护理人员不仅自身要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同时在护理带教中,除了要对护生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技术的指导及理论知识的灌输外,还要注重培养和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以提高带教中的安全行为,使护生实习顺利完成。
【关键词】护理带教;护生;法律意识;强化
Nursesintheguidanceandteachingtostrengthenprotectsthefreshlegalconsciousnessmethodbriefanalysis
HaoHong
【Abstract】Alongwiththemedicalsystemreform,newmedicallawlawsandregulationsappearing,aswellasthepeoplelawconsciousnessenhancement,thepatientprotectsoneselfgoesseeadoctorauthoritylegalconsciousnessalsounceasinglytostrengthen,tothemedicalcaregradeofservice,medicalcaresafeallsetahigherrequest.Inrecentyearsthemedicaltrouble,protectedthetroubledisputealsocomparativelyfronttohavetheincrease,becausenursednursesthedisputewhichtheguidanceandteachinginitiatedalsosometimesoccurred.Thereforeournursingstaffnotonlyownmustunceasinglystrengthenthelegalconsciousness,simultaneouslyinnursesintheguidanceandteaching,besidesmusttoprotectlivescarriesonthefoundationtonursetheoperationandthefacultynursesthetechnologytheinstructionandtheoryknowledgeinstillinginto,butalsomustpaygreatattentiontoraisesandstrengthensprotectsthefreshlegalconsciousness,enhancesintheguidanceandteachingthesecuritybehavior,causestoprotectlivesthepracticesmoothlytocomplete.
【Keyword】Nursestheguidanceandteaching;Protectslives;Legalconsciousness;Strengthening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新的医疗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病人保护自己就医权力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医患、护患纠纷也较前有所增加,其中因护理带教所引发的护理纠纷也时有发生。
由于护理行为的直接对象是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殊地位也决定了强化护理工作中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为了防范和减少差错事故、护患纠纷的发生,我们护理人员不仅自身要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律来规范护理行为和保护自身权益,同时在护理带教中,除了要对护生进行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技术的指导及理论知识的灌输外,还要注重培养和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以提高带教中的安全行为,使护生实习顺利完成。
1强化护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1.1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实习阶段是护生非常重要的“塑型期”,带教老师有责任帮助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质及掌握熟练的职能。只有强化护生法律意识,才能使护生言行谨慎,工作细致、耐心,为病人提供周到、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1]。这是护理专业的内在要求,也为其今后适应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确保临床护理质量。通过临床的带教使护生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意识增强。在实际工作中能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的义务去履行,从而确保护理质量,防范、减少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2护理带教中强化护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2.1带教老师对自身双重身份的正确认识。带教老师应明确认识到护士职业的双重身份,首先是一名护士,时刻要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法律的责任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一名教师,对学生负责,进行言传身教,因此学生必须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不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不同于别的教师的身份,那就是护理工作所服务的对象是人,护生的一言一行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安康。
3严格专人带教,坚持“放手不放眼”
3.1按临床带教要求,必须实施专人带教,一个老师只带一个学生,并对所带学生的一言一行负责。严格遵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坚持“放手不放眼”,是每一位带教老师应遵循的原则。带教老师要让护生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根据法律规定,护生只有在执业护士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才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否则其行为将被认为是侵权行为[2]。据报道,护生在实习中、后期出现差错占实差错的93%[3],主要原因就是在实习中、后期,护生的操作水平渐渐提高,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擅自执行医嘱或进行各种治疗性操作,使护理差错的隐患大大增加。
3.2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可以使病人更愿意配合护理带教工作,有效减少带教中的护患纠纷。在进行护理带教操作前,老师应对护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并与护生共同分析在此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同时也要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说明护理带教的意义,一旦护生操作失败,立即向病人表示歉意,并由带教老师来完成该项操作,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对护生的排斥、反感,带教老师不要当着病人及家属的面对护生操作的不足提出批评、指责,也不要在病人床前讲理、讨论病情,以免引起病人及家属的误解,成为日后投诉和纠纷的诱因。
3指导护生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病历是病人住院期间疾病诊治的法律依据,而护理文书是病历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护理文书的书写是护理实习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带教老师有责任指导护生正确书写各项护理文书,如体温单的绘制、医嘱的执行、危重、手术病人的监护记录等等,尤其要让护生掌握护理记录的重点是对病人病情的观察、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后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病情的改善情况等,护理记录的书写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不得涂改和仿造。虽然护生书写的文书不归入病历,但护生通过对病人的病情细致观察后一点一滴的记录及不断的修改,更加明确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用及法律意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4带教中贯穿法律知识的讲解
4.1带教中由护生引起的护理差错、纠纷主要由两大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是由于护生操作技术差或服务态度差,二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未能严格履行三查七对等制度。带教老师可以结合实际,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尤其是由护生引起的护理差错、纠纷的典型案例,让护生接受教育,提高警惕。
4.2向护生说明精湛而娴熟的操作技术的法律意义。如果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影响护理质量,或不会使用先进的抢救设备,在抢救病人时就会延误最佳抢救时机,影响抢救效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而引发护患纠纷。
4.3培养护生实事求是的报告意识。护生在临床操作中,一旦发生失误,不论问题大小,轻重都要立即报告带教老师或护士长,不隐瞒情节,以便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缩小到最低限度。
5小结
实习阶段是护生从教室走向病房,从一名单纯的学生转变为临床护士的过渡阶段,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此期间,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护生学习的表率,所以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身和护生双方面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和带教中安全行为,实现自我保护,并为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勾宝华.加强实习护生法律意识下的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54,155
[2]柯爱红、魏林娜、林素兰.加强护生临床实习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9.29(6)5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