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研究AStudyonthePathofImprovingtheLegalLiteracyofCollegeStudents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2日;录用日期:2024年4月2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9日

摘要

关键词

法治素养,法治精神,校园法治文化

AStudyonthePathofImprovingtheLegalLiteracyofCollegeStudents

WenhanPan,YizhouLiu,YuhanTao,LijunSong

SchoolofLawandPolitics,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Received:Mar.12th,2024;accepted:Apr.2nd,2024;published:May9th,2024

ABSTRACT

Keywords:LegalLiteracy,SpiritoftheRuleofLaw,CampusLegalCulture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法治思维,50多次提到“法治”、9次提到“依法治国”,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对新时代10年党执政为民、科学治国实践经验的系统提炼和理论升华。高校应积极推进法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期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教育实效。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围绕如何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教学工作作了细致部署。大学生法治教育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融合,可以在青年学生中起到凝心聚气、坚定法治根基的教育作用,从而在根本上抵御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和意识形态渗透,同时也可以培养高素质的法治公民,推进高校法制教育的体系创新。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在江苏省暨南京市教育系统“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致辞中指出,希望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宪法信仰,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努力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其法治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法治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应用法律的能力和素质,是人们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的综合体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必须具备高强度的法治素养,这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生活,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1]。因此,针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研究出适合大学生的提升路径,来为大学生们的法治素质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

2.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现状

2.1.以江苏某高校为例进行分析

天津大学开展新质生产力与法治建设融合的思路研讨。该校专家认为,新质生产力将成为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抢占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制高点的过程,涉及如何抢占新技术、新产业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动权,需要在“规则之争”“法理之争”“道义之争”中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保驾护航。其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法律+科技”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学校正在推进“法律+科技”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既懂技术又懂法律,既会研发又会转化的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供给和保障。

北京理工大学打造学科交叉深度融合培养模式。该校以基础研究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为主导,致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法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依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开办的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充分发挥两个学科优势,开展“法学–人工智能”跨学科融合教育,“法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贯彻科技与法律深度交叉融合培养理念,以智慧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培养既具有系统法学基础知识、熟悉中外法律和法学动态,又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在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法律领域工程问题、法律问题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能够在国家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法律工作、人工智能工作的兼具卓越法治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特色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地校合作助推高校法治建设。作为培养工科人才的单位,该校致力于对未来工程师法律素养、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把更多校外的法治资源引入到校内来,成为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该校设立了首个设立在高校的公共法律中心,汇聚高校和属地派出所、司法所、律所的法治力量,搭建法治教育平台,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该校充分利用校外法治教育基地宣传阵地作用,丰富法治教育形式,成立校外法治专家团,组织法治专家参与高校法治教育与治理。

合肥工业大学打造“平安学生社区”新名片。该校拓展安全教育活动形式,通过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数百场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小班辅导、法律法规报告会进社区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并创新道德与法律情景剧大赛、网络安全、消防安全、校规校纪、交通安全活动形式,深化实践活动成果产出,使安全能力见行见效。该校还积极构建属地公安参与,社区配合的联防联控机制体制,通过定期召开属地联席会,邀请辖区派出所深入学生一线开展“反诈教育进军训,共筑安全防火墙”专项教育活动,上好新生开学安全第一课。民警走入军训场、课堂、食堂与宿舍区,指导师生100%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自主构建起一道安全防骗防火墙。此外,该校学生社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防范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等工作部署,依托“国旗下的思政课”、安全教育大讲堂、领导干部带头讲等活动落细落实安全建设工作。

湘潭大学推出全国首批《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线上课程。2022年秋季学期,该校面向全校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通识线上课程,线上课程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辐射全国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学平台。课程紧扣《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内容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科学方法等三大板块,共45个教学片段,每个片段时长10分钟左右。该门课程上线后,将致力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尤其是将积极响应教育部“慕课西行”号召,充分发挥该课程对西部高校的辐射效应。

3.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建议

3.1.创新教育模式

转变教育理念,培育学生法治精神。应当建设与课堂教育相协同、相促进的校园法治实践活动体系,实现法律知识传授的“第一课堂”与法律实践开展的“第二课堂”协同运作。要充分发挥法治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之间的链接作用,持续推进法律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筑牢大学生法律知识基础,让学生树立起法治观念,宣扬法治思维,尊重法律权威[3]。可通过聘请校内外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法律专家和法律从业人士担任任课教师,校内外联动开展教学工作。将法治理论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交流等活动,使广大教师能够熟悉法律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案例分析、法理分析、中西法治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丰富活动形式,营造浓厚法治氛围[4]。可开展“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生活”“法律与双创”等主题辩论赛,引导学生探讨法理;编排法治情景剧,还原法律运用生活情景;组织学生编写学习“拒绝校园贷”“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动维权纠纷”等与学科契合的法律案例;鼓励学生参与送法进基层等公益实践,将社区法律服务课程从法律专业延展至其他专业等,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提高法律素养,丰富法治精神。

3.2.加大法治文化宣传力度

健全机制保障,保障校园法治文化稳定推进[7]。不断完善领导组织体系,完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体系建设,定期召开依法治校工作会议,制订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将依法治校与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相结合,切实构建依法治校的良好工作格局,从而保证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的成功实践。为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同时要考虑构建起制度、文化、教育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立体防线,成立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和防治的官方或半官方专门机构,强化风险治理,完善大学生司法保护制度,夯实法治教育体系。

融合枫桥经验,将法治教育浸润至学生社区。学生社区是大学生群体聚集的重要场域,随着高校入学率的提升,其日渐成为学生集聚、交流、互动最频繁、最稳定的课堂之外的治理重点,涉及学生、教师、管理部门、家庭多方主体[8]。为加强学生参与度,治理规范化体制机制,可引入枫桥经验这一“法治”模式,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动学生、组织学生、依靠学生解决学生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宿舍、大事不出校园、矛盾不上交”。首先,要将学生纳入网格化管理,形成“学生—寝室长–班长–辅导员–院系领导–分管校领导”的合力;同时,信息化部门等应做好数据整合,建立全覆盖、综合性的高校学生社区综合治理数据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集成共享;此外,还需构建教师指导下的社区学生自治自管体系,促进学生自主成长,最大化发挥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9]。

3.3.科技赋能法治教育建设

4.结语

基金项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党建研究培育课题——高校“党建+”模式下公共法律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THE END
1.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提升法治素养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良好的法治素养,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同时,要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共同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结语提升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加强法律学习,践行法治精神,培养批判性思维,发挥榜样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945174420445905&wfr=spider&for=pc
2.安全教育大学生校园法制教育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法治教育在践行依法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意义 1.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DYxMzM5Nw==&mid=2247596958&idx=4&sn=f40b3935305858b595f24b4eaf3a815c&chksm=ea65cfe4dd1246f2ce16fcf8062aac8329bd9c8370a6d8d994552f548b9829d6a6c2f48f9d56&scene=27
3.新时代法治思想引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优化路径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新时代法治思想作为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其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日益凸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具备法治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使命。 一、坚持目标引领,明确法治教育目标 新时代法治思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要求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1104/112024_1597828.html
4.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论文主要内容集中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现实表现和问题分析,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得到启示,分析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矛盾。提出完善司法建设体系、推动和完善人民法治思维和道德意识建设、完善网络时代下对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建设和监管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5.道德法治教育讲座大学本科生法律意识.pptx道德法治教育讲座大学本科生法律意识PresenternameAgenda介绍参与道德法治教育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大学本科生的重要性核心观点01.介绍介绍道德法治教育讲座的背景和目的大学道德法治课程道德法治教育讲座提升本科生道德法治素养,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01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大学本科生的责任与使命02重要性道德法治对大学本科生和https://m.renrendoc.com/paper/357730680.html
6.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3.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并且一直在努力探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法治教育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然而,高校对大学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809/8075017141003131.shtm
7.专题各学院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此次安全教育涵盖面广、实用性强,是学院“一月一主题”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为24级新生大学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毛悦梅李振颖) 商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专业引领入学教育 为加强2024级新生对专业的认知和了解,明确学习目标与方向,9月28日晚,商学院于文昌楼114、509教室、求是西楼102https://www.htu.edu.cn/2024/0909/c21187a319315/page.htm
8.论法律常识的重要性(通用8篇)篇2:论法律常识的重要性 系别 电子工程系 班级 电信1651 学号161811008 姓名 富一新 成绩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不仅对全民的法律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而且对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市场经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保障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均有重要的实现意义。因此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j0dwr7.html
9.大学生普法法制教育10篇(全文)大学生普法法制教育 第1篇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努力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努力成为一名合格学生。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且具有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x2fz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