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推动法治各领域各方面高质量发展。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建设法治国家强有力的建设者与推动者,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中坚力量和主体力量。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施下的一项重要工程,大学生要培育和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努力提升大学生对法治的践行能力和运用能力,助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影响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因素。
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德”“法”并重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大举措。德育与法治教育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现代化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重要途径之一,是培育中国共产党可靠接班人的基础。法治意识、法治理念及法治知识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及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交的现实需要。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及法治思维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环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能有效促进大学生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的养成。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行为要求,可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发展。
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丰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理论内涵。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校应加强党委全面领导,成立以纪委、廉风建设办、学工部、保卫处等部门组成的大学生法治教育领导小组,扎实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
凸显大学生法治教育主体地位,发挥学法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掌握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积极投身法治实践。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引导,将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高校法治教育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学法、守法、懂法和用法,努力成为具备过硬法律知识、法治意识和用法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此外,大学生还要积极参加法律社团、法律援助等活动。
为了确保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取得实效,应完善高校法治教育监督与管理体系。高校结合法治教育的实际成立法治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法治教育考核机制,将法治观念培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学习和实践活动。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法治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法治观念培养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