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精选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教学研究

1现阶段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状

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社会主义人才,提升学生法律素养,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学生的犯罪率,目前的法制教育主要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过于注重思想教育忽视了习惯和实践教育,我们应该明确,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过于注重思想教育无法实现知识到能力以及思维的转变,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要求。

1.1缺乏对法制教育的准确认识

1.2法制教育重心偏移

1.3缺乏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

2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改进方向

2.1明确法制教育重要性,认识和了解法制教育

高职院校是重要的社会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法律素养是法制社会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不断提升个人素质的基础,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渊的影响,高职院校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法制教学水平。同时要结合当代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改变,转变传统的法制教育观念,深入分析法制教育的深刻含义,围绕培养学生法制意识为核心进行法制教育研究,让学生在学校培养出一定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2.2将培养法律意识作为法制教育的根本

要明确法律素养是法制社会的有力保障,只有知法懂法用法的人,才能促进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是一个特使群体,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就很容易走向犯罪,这也是大学生犯罪率高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要摆脱知识灌输,而是法律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有一定能力和意识进行犯罪行为的判定,降低学生不如犯罪道路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2.3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实际中要增强法律知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法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法律知识教育,提升法律的实用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课程的重点和创新,教学内容新颖有趣,同时要符合实际,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提升课堂效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案例分析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例如,进行犯罪现场模拟、犯罪心理分析等,通过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

3总结

法制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明确现阶段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培养同社会、国家联系到一起,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全能型人才,培养知法懂法用法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一、商软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商软的法律思想主要反映在《商君书》一书中。现存的《商君书》有26个篇目,是商秧及其后学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商软一派法律思想的主要依据。

(四)严刑峻法,以刑去刑商鞍非常重视刑罚的作用,主张轻罪重判、小罪重罚,认为只有通过“重罚”、“严刑”才能达到“去奸”和“民莫敢为非”的目的,这是商鞍“重刑”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商鞍看来,“重刑”不但不像儒家所说的那样缺乏仁义、道德,相反“重刑”恰恰是合乎仁义,体现“至德”的统治方法。因为对于重刑,“一国行之,境内独治;二国行之,兵则少侵;天下行之,至德复立。此吾以杀刑之反于德,而义合于暴也。’,正是基于“重刑反于德”的逻辑,商鞍提出了“以刑去刑”的思想:“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同时,商鞍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说民”

二、商软法律思想与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必然会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并最终受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的制约。同样重要的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对法治进程本身也起到了内在的驱动作用。无论是立法、守法还是司法、执法,公民法律意识的优良与否都至关重要。

1.专业培养目标与方案的要求

2.土木专业毕业生调查反映的结果

二、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必须强化合同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为主线,着力宣传我县国土资源工作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各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国法。积极创新宣传的手段和形式,进一步拓宽渠道、提高水平、增强效果,为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工作目标:一是加深了解,提高认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制观念;二是学用结合,要求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达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三是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全面提高国土资源法律意识。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两法”宣传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我局成立“两法”宣传工作领导组,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执法监察股),办公室主任由马学军同志担任,具体负责法制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宣传方式

1、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同时利用图片展、宣传栏、播放vcd光盘等多形式开展“两法”宣传教育。

2、利用矿产资源法宣传日,印发有关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有关资料,并由地矿股、执法监察股送到全县各矿点,并召开各矿点法人代表参加的宣传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及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知识座谈会。使各矿点法人代表充分认识矿产资源管理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为保证《土地管理法》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贯彻执行,提高人们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这一基本国策的充分认识,以及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性、现实性的充分了解,我局将在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期间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将以往单一的宣传方式改为固定场所、媒体报道、悬挂标语、短信发送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将宣传的内容面向基层,深入到群众,发放到企业。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以局域网络为载体,营造“两法”宣传氛围,通过网络及时颁布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咨询及政策解答。

5、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结合“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两法”宣传教育,将参加由县司法、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组织的联合法律咨询活动,并利用展板、宣传册及一些土地违法案件实例宣传,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对国土资源管理知识的充分认识,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特殊的形式。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法律观点和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律、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1]高职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里的发育期,使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培养法律意识,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关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长远发展。

1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本次研究对象是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的2012级、2013级在校高职大学生。笔者随机抽取各专业200学生,实际收回190份问卷。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问卷内容包括了我国现行法律的掌握情况、法律基础课程的认识、法治观点和法律意识、法律信仰的程度、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等。本次问卷共设20道题,答案有单选、多选,并且最后一道题为开放性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目前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总体上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通过调查和座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一般法律问题有较正确的观点和看法。对“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哪一天?”问题,答对同学占68%。对“正当防卫案例”分析正确的同学占63%。对“你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和生活的关系”问题,回答“关系密切”占72%,对“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问题,回答“非常重要”同学占67%。这说明大学生具备相应法律知识,但缺乏对具体法律深入理解。

1.2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法律信仰的缺失

调查发现,高职大学生学法热情较高,乐于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开设绝大部分学生是认可的,调查显示,83%同学认为应该开设。对“目前,你已有的法律知识能否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问题,回答“不能应对”学生占72%。对“你认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什么方法最有效”问题,回答“群众的监督”占63%。这反映了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但法律信仰不够坚定。

1.3权利意识较强,而义务意识薄弱

1.4高职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较强,但是在权利受损时,寻求救济较为被动

2新疆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

新疆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种种不足,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1学生自身原因

2.2家庭原因

一些家庭依赖学校教育和家教,不注重孩子的教育,一般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还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不多,遇到问题粗暴的处理,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3学校原因

“理论够用”观点和高职院校人才目标的影响,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忽视法制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对学生法律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法制教育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够专业,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单一,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影响了高职大学生法制观点的形成。

2.4社会原因

社会的法制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青少年法制观点不强和缺乏应有法律信仰。作为大学生,受传统文化影响,接触外界相对较少,加之社会宣传对法律意识培养的支持力度不够,难易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要求,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法律,从而降低了法律在他们中的地位,从客观上制约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动摇了法律信仰。

3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与方法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原因的分析,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笔者谈几点建议和看法:

3.1课堂教学是法律意识培养最有效的渠道

3.2注重家庭教育

3.3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网络不仅改变了公民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络信息时代作为人民政府转变传统普法宣传的形式,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营造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于微.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之我见[J].法制博览,2013,06.

THE END
1.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如何提升法治素养一、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是法治素养的基础。大学生要自觉学习宪法和法律,深刻理解法治的内涵和价值,树立法治信仰。要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是公平正义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二、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学习法律知识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285451013857511&wfr=spider&for=pc
2.依法治国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依法治国背景下,尽管很多高校都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不断开展相关课程、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但是仍旧有部分高校只注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没有意识到法制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有关法律的课程和活动寥寥无几,法制教育流于形式,进而导致高校部分学生法律意识不强https://dxs.moe.gov.cn/zx/a/fdy_gxfdynlts_jyfx_llsk/220421/1761374.shtml
3.论法律常识的重要性(通用8篇)[1] 马俊 等.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 篇2:论法律常识的重要性 系别 电子工程系 班级 电信1651 学号161811008 姓名 富一新 成绩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不仅对全民的法律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而且对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市场经济,加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j0dwr7.html
4.共筑法治精神,树立守法意识报告会围绕“法治与生活”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基础知识普及:教授首先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法规的种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强调法律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分析:通过生动的案例,教授解析了常见的法律问题和应对策略,使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https://www.jnitc.cn/sys-nd/1718.html
5.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法治强调的是通过法律规范和法律机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而德治则侧重于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探讨两者共同作用与社会治理,推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这一探讨中,不仅需要深入挖掘法治与德治的重要性,更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只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6.“培养法治思维,增强法律意识”石首市发改局开展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为提高发改部门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2月14日,石首市发改局机关支部和绣林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支部联合开展12月党日活动暨公职人员常用法律知识讲座。 讲座由市发改局法律顾问、湖北忠直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建华主讲,胡建华从“宪法及宪法日”“法无授权不可为”“三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刑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2064001.html
7.法律意识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律意识的措施(3)为了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普法措施:开展学校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社会法律宣传,尤其是媒体应承担普法宣传的责任;司法机关通过群众参与司法、司法公开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治意识。 【本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https://m.66law.cn/lawyers/s240283731603f_i78596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