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理论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我们从全局上、整体上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引。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障。

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之一,法律制度对公民的权利义务具有刚性约束力,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着我国法律制度的性质和方向,而具体的法律法规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将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之中,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供精神指引。

有利于厚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土壤。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而法律信仰的形成,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优秀的法治文化在培养公民法治理念中具有基础推动和保障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律制度层面“硬约束”的逐渐完善,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一“软环境”显得尤为紧迫。法治素养的提升表现在公民法律意识、法律认知、法律运用能力的提高,对法律情感的加深,对法律敬畏的加强,这些都将促使公民的思维和言行更加理性、规范。

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强化普法力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让法治理念充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各级各部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防范化解基层社会风险和矛盾纠纷,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更加复杂,法治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使命。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底色,良好的法治环境日益成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构成。

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的主要举措

切实提升社区普法力度。社区治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社区教育在其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社区普法教育对于全民普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法律援助工作应走进群众身边。比如,在太原,大学师生走进社区“古玩市场”,通过为交易双方提供义务法律问诊,宣讲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二是建立由各级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律师事务所及其他社会力量组成的社区普法联合工作机制。要将公益普法活动做到全覆盖,注重激励引导,加大对社区普法教育优秀典型和经验的宣传报道力度,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提升。三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学院、街乡社区学校、各社区分校三级社区教育机构的作用。以“终身学习大讲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为载体,不断巩固社区法治教育的效果,逐渐引导居民养成主动学法、遇事找法的好习惯。

扎实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一是加大对校园普法工作的重视程度。健全在校学生的普法教育机制,推广青少年法治成人礼,将道德滋润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同时,要建立长效师资培育制度,不断提升法治教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二是加强家校互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引领孩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开展“政法机关开放日”活动。组织开展系列法治教育研学活动,让青少年零距离旁听庭审,聆听民警的办案故事,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

深入推进农村普法工作。一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普法,为乡村振兴注入“法律强心剂”。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师生在山西各地广泛开展“送法下乡”公益普法活动,为村民讲解宪法、民法典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二是采取乡镇、村、村民小组上下联动方式普法,将普法宣传教育与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相结合,提升农村群众法治理念,营造社会平安稳定环境。

THE END
1.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如何提升法治素养一、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是法治素养的基础。大学生要自觉学习宪法和法律,深刻理解法治的内涵和价值,树立法治信仰。要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是公平正义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二、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学习法律知识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285451013857511&wfr=spider&for=pc
2.依法治国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依法治国背景下,尽管很多高校都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不断开展相关课程、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但是仍旧有部分高校只注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没有意识到法制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有关法律的课程和活动寥寥无几,法制教育流于形式,进而导致高校部分学生法律意识不强https://dxs.moe.gov.cn/zx/a/fdy_gxfdynlts_jyfx_llsk/220421/1761374.shtml
3.论法律常识的重要性(通用8篇)[1] 马俊 等.大学生安全知识新编.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 篇2:论法律常识的重要性 系别 电子工程系 班级 电信1651 学号161811008 姓名 富一新 成绩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不仅对全民的法律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而且对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市场经济,加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j0dwr7.html
4.共筑法治精神,树立守法意识报告会围绕“法治与生活”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基础知识普及:教授首先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法规的种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强调法律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分析:通过生动的案例,教授解析了常见的法律问题和应对策略,使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https://www.jnitc.cn/sys-nd/1718.html
5.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法治强调的是通过法律规范和法律机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而德治则侧重于培养个体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探讨两者共同作用与社会治理,推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这一探讨中,不仅需要深入挖掘法治与德治的重要性,更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只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6.“培养法治思维,增强法律意识”石首市发改局开展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为提高发改部门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2月14日,石首市发改局机关支部和绣林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支部联合开展12月党日活动暨公职人员常用法律知识讲座。 讲座由市发改局法律顾问、湖北忠直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建华主讲,胡建华从“宪法及宪法日”“法无授权不可为”“三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刑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2064001.html
7.法律意识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律意识的措施(3)为了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普法措施:开展学校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社会法律宣传,尤其是媒体应承担普法宣传的责任;司法机关通过群众参与司法、司法公开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治意识。 【本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https://m.66law.cn/lawyers/s240283731603f_i78596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