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法治》刊发贾宇署名文章:数字法院建设路径研究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数字法治》(刊号:CN10-1879/D)是最高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出版社主办的全国性数字法治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本刊聚焦数字法治理论与实践,旨在推动贯彻实施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和参与探讨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服务数字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全文请参见《数字法治》2024年第3期

编者按

数字法院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变革,更是一种理念、思维和机制的根本性改造。2023年以来,上海法院勇于先行先试,坚持数字改革赋能目标,以场景建设、数字建模为重点,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目前,数字法院的框架体系、技术平台、建设路径、操作规程已初步形成,在促进适法统一、破除信息壁垒、打击虚假诉讼、助力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

数字法院建设路径研究

文|贾宇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内容提要: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也对人类法治进程产生了历史性影响。让数字改革全方位赋能法院工作,既是顺应时代发展之势,也是借助科技变革之势,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必然举措。数字法院建设是司法领域实现全面数字赋能、全程预警监测、保障适法统一、提升司法质效的一场重塑性变革。

上海数字法院在不断探索中已经建立了大数据平台、研发模型平台、自动运行平台“三大平台”和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数助政务“五大板块”的综合性体系架构。为巩固数字法院建设成果,并持续推进改革深入发展,有必要对当前数字法院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考察,并提出针对性的迭代升级方向和配套措施建议,以确保数字法院建设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数字法院应用场景数字建模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数字化改革作为引领发展方式、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关键变量,对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进行系统性重塑,成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数字化改革持续而迅猛的浪潮下,司法理应不断更新理念、有所作为。上海法院积极响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制定并发布了《上海“数字法院”建设方案》及《上海“数字法院”建设规划意见(2023—2025)》,明确数字法院建设是推动法院工作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实现法院工作现代化的必由路径。本文结合数字法院建设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实践基础、数据路径、体系架构、应用板块及组织保障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法院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数字法院建设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一)数字法院建设的时代内涵与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强调了加快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性。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化在推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中的关键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加速深入推进,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深刻影响,司法审判工作也不例外。数字法院建设依托大数据等手段,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旨在推动司法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切实满足数字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数字法院不是一个纯理论概念,而是具有丰富实践价值和广博内涵,其产生、根植并运行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之中。具体而言,数字法院就是将数字技术从单纯的辅助工具演变为一种贯穿法院工作全流程的工作方法,通过建立覆盖立案、审判、执行、社会治理各个领域的场景模型,对海量司法大数据进行筛选、比对、碰撞,发现隐藏在案件中的问题线索,实现不间断的监督管理和社会治理风险预警,对内推动法院工作理念、业务流程、组织架构、治理方式再造,对外为公共决策输出数据支持和智能分析研判,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法院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数字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是对数字中国战略的坚定贯彻和有力落实。

(二)数字法院建设对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202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在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开幕式上强调,增强大数据战略思维,发挥大数据战略保障作用,以“数字革命”驱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司法审判整体提质增效。2024年3月,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张军院长提出,要以数字法院助力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数字法院建设不仅是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司法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步骤。

1.数字法院建设是加强审判管理、提升司法质效的重要保障

公正与效率是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题。精准高效的审判管理则是实现公正与效率不可缺少的环节,但面对数量日益飙升的案件,传统依靠人力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已越来越难以为继。同时,审判实践虽已产生了海量司法数据,但这些数据的潜在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何赋能审判管理有待挖掘。数字法院建设正是充分利用审判执行过程中积累的海量司法大数据资源,运用数字建模等数据化手段进行碰撞、比对、分析,自动发现、深入挖掘并主动提示审判执行工作中的潜在漏洞和薄弱环节,智能回应、研判解决对策,有效去除审判管理中的盲点、堵点,达到提升审判质效的目的。数字法院建设通过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对策、效果评估的闭环链条,真正激活数据价值,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优化审判管理、提高司法审判质效的有力手段。

2.数字法院建设是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司法为民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数字法院建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诉讼全过程各方面,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无障碍”的诉讼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体验度和获得感;另一方面,通过汇集、研判庞大的审判数据,在源源不断的司法实践和数据积累中不断地自我验证和校准更新,实现从有限的人工“经验决策”到广泛的客观“系统集成”,切实推动解决适法不统一、诉讼拖延、程序空转、虚假诉讼、廉政隐患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有损司法公信力的脱序问题,有效防止“案结事未了”“一案结,多案生”,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以实际成效来提升各方的获得感和认同度。

3.数字法院建设是依法能动履职、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面对涌入法院的大量案件,把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势转化为公正高效审判、促进完善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效能优势,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类案多发高发,集中力量处理新类型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才是治本之道,也是为大局服务的必然要求。数字法院建设正是撬动了社会治理领域的变革,从“抓末端、治已病”向“抓前端、治未病”延伸,推动人民法院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发生重要转变。在参与形式上,从制发个案司法建议、发布类别白皮书等,发展充实至聚焦类案挖掘普遍化、类型化问题,依托数字化分析研判,跨前一步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参考和司法服务;在参与手段上,从利用个案对社会治理薄弱环节的有限感知,到依托海量司法数据及内外部数据融合碰撞,对社会治理盲点短板的主动深挖,最大化实现数据的功能;在参与维度上,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不仅以数据共通共享促进共建共治,还能从超大量级的数据碰撞中及时发现苗头性隐患,准确识别、预警,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关口有效前移,真正融入国家和社会治理全过程。

二、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实践探索与主要成效

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法院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自我发展,自1996年起积极运用现代技术助推法院工作,经历了信息化建设、智慧法院建设和数字法院建设三个阶段,各阶段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迭代升级,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现代科技融合应用体系。在信息化建设阶段,上海法院整合建成“大数据信息系统”,形成了硬件设施完善、网络全面覆盖、管理三级联动的信息化格局,打牢信息化发展软硬件基础。在智慧法院建设阶段,上海法院重点推进了司法大数据平台、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以下简称“206系统”)、12368诉讼服务平台等项目,形成了源源不断的司法数据资源和安全稳健的运行环境。正是在上述建设基础上,上海法院于2023年开启数字法院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目前已集中建成了大数据平台、研发模型平台、自动运行平台“三大平台”和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治理、数助政务“五大板块”的体系架构,构建起上海数字法院的技术根基和基础框架。

(一)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数据路径

1.加强原始数据解构,推动从“小样本”到“大数据”的范式变革

2.积极打通数据壁垒,充分释放数据潜在价值

数据本身是固态的,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却是包罗万象的,在聚合集约、流通共享、碰撞比对中,各类数据间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而产生巨大效能,衍变出丰富多元的“成果效应”,成为驱动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目前,上海已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该中心与各机关单位的数据通道已打通,各类数据横向归集、形成规模,现已实现实有人口、企业注销、企业异常经营、企业变更登记、个体工商户、企业高管、法人股东、自然人死亡、出入境、婚姻、社保、车辆信息、消费者投诉等140余类数据全市共享共用。上海各级法院通过对接市大数据中心,与税务局、公安局、民政局、证监局、教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等多个单位实现了数据共享。法院可申请调用外部单位推送至市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并将内外部数据进行碰撞、比对,发现问题线索,向法官、外部单位进行提示预警。同时,法院也可将其掌握的蕴含社会治理价值的案件信息和司法文书等公共数据实时推送至市大数据中心,外部单位线上实时申请调用公共数据,从而破除数据壁垒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社会治理盲点、难点、堵点。

(二)上海数字法院的体系架构和主要内容

1.数助办案:将场景建设融入审判执行全流程

“数助办案”板块通过将应用场景嵌入办案系统,形成一条“质检”流水线,案件在每个程序节点自动接受“体检”,并根据规则触发预警提示。截至目前,已嵌入办案系统的294个场景累计推送提示和预警信息12万条,干警反馈有帮助的超75%。

2.数助监督:将场景建设融入审判监督管理

3.数助便民:将场景建设融入诉讼服务

“数助便民”板块在实现移动端网上立案、缴退费、开庭、联系法官等50余项功能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通过数据解构和应用化解实践难点,进一步提高诉讼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及时知悉诉讼流程重要节点,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诉讼权利。

目前的建设重点有两项:一是梳理诉讼流程关键节点,创新触发提示机制。在保全到期、诉讼费缴纳期限、上诉到期等涉及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关键流程节点,建立相应的应用场景,自动触发,定向精准提示到案到人,避免当事人错过法定期限而导致诉讼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二是着眼诉讼服务重点领域,突破服务难点堵点。针对信访回复不及时或者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情形,研发质量监督辅助模型,对提交的答复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如果判定为无效答复情形,即自动拦截并提出警示,提升对当事人答复的质量。

4.数助治理:将场景建设融入社会治理

5.数助政务:将场景建设融入队伍建设

“数助政务”板块致力于打造一体集成、数字融合、贯通高效的“数字政工平台”,并配套搭建“政治之魂”“干部之像”“人才之智”“文化之景”“基层之治”“监督之网”六大工作模块。数助政务板块将队伍建设的理念、要求、标准等进行数字化解构及系统嵌入,加强对“人、案、事”的数据耦合共享,通过数据碰撞、智能比对,为干部“选”“育”“管”“用”等提供数字支撑,为队伍建设各项决策提供数字参考。重点打造三张画像、数字伯乐、数智培育、典型智推、全员智考、基层智治、数字党建团建、人事智办等应用场景,以“数字+”产生“重塑变革”的聚变效应,打造上海法院“数字生态”的硬核成果,构建以“数助”促“干事”、以“数智”推“人才”、以“数治”强“队治”的数字政工新样态。

(三)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组织保障

1.建立领导小组机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

数字法院的全方位、整体性决定了必须从全局角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统筹推进。上海各级法院专门成立数字法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担任小组组长,履行好本单位“第一责任人”职责。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小组对数字法院建设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各下级法院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举措,抓紧抓实各项工作任务,形成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统筹协调、各级法院协力创新的工作合力,确保数字法院建设任务按时保质落实到位。在具体开展工作过程中,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小组逐季组织召开推进会,听取建设进度汇报、分析困难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工作。同时,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组建大数据分析专门团队,强化数据管理、分析、运用,挖掘数据价值,为案件监督管理、参与社会治理、辅助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翔实的分析报告。

2.完善专班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推进

数字法院建设任务庞杂繁重,涉及审判业务、政工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部门,需要设置工作专班进行充分的统筹协调。上海法院在市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在各中、基层法院对应成立工作专班,形成高效协同、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有效协调和高效落实。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专班由办公室牵头,审管办、立案庭、审监庭、研究室、信息处、法宣处等部门组成,每周召开例会组织协商、审核指导、解决问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专班会同业务指导部门对应用场景申报、推广应用、嵌入系统论证、嵌入验收、撤回嵌入、终止嵌入、贡献度评价等全流程予以审核指导和情况通报,实现应用场景的闭环管理。专班对单个已嵌入的应用场景进行实效分析,开展提示预警后续跟踪管理,加强常态化评查,形成场景实际效果分析报告,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参考。

3.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发动一线法官全员参与

三、数字法院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径

当前,上海数字法院的实践探索初显成效,建设体系、运转模式、推进路径基本成型。但随着数字法院建设的深入推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在场景研发上,除了现有的“小切口”场景还要继续扩展以外,“集成性”大场景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运用效果上,部分应用场景预警提示的精准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场景嵌入后评查纠错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社会公众对数字法院建设的获得感还需进一步提升。质量始终是数字法院建设的生命线,在纵深推进数字法院建设的关键阶段,必须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数字改革助力审判工作现代化。

(一)发挥“建”的创造性,加快建设高质量应用场景

(二)体现“用”的实效性,着力提升场景运用成效

(三)突出“推”的能动性,加大理论研究和推广宣传力度

(四)注重“统”的指引性,压茬推进数字法院建设

四、结语

数字法院建设是适应数字中国建设进程、推动智慧法院建设迭代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数字时代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抓实公正与效率、提升审判工作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的有力支撑。数字法院建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但不可能一蹴而就,亦没有现成的路线图可以依赖,必须始终秉持数字赋能、数字正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遵循司法规律的原则下不断深化完善、持续推进。

THE END
1.法治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性。 首先,法治是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法治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为社会提供了可预期的秩序,保障了选举的公正、公平和有序,以及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法治的框架下,各种政治行为和权力运行都受到规范和约束,避免了权力的滥用和无序竞争,https://localsite.baidu.com/article-detail.html?articleId=29221877&ucid=PHfzrjnLPWf&categoryLv1=%E6%95%99%E8%82%B2%E5%9F%B9%E8%AE%AD&ch=54&srcid=10004
2.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集法治宣传、科普、教育为一体,运用图文展板、空间规划、平面布置和声光电等现代化设备,集中地向参观学习者传递大量的法治文化内容。法治教育基地是集多种功能、多种内容、多种形态为一体的复合性设计。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中常用的法治互动设备有法治常识互动地面投影,通过投影设备把影像效果投射到地面https://zhuanlan.zhihu.com/p/577003150
3.七下道德与法治期末总复习提纲4、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法治的意义)P87-P88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https://www.jianshu.com/p/7d251051687e
4.法治的重要性法制汹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Cai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Si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Wu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谓先Xing者,对于法治的重要性,可说怎幺强调都不Wei过。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Hui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https://www.xdyy8.com/juzi/2203.html
5.“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二、为什么要学习宪法呢?(也就是学习宪法有什么意义和重要性呢?) 宪法特别好,咱们要带着感情去了解他。宪法是我国法治统一的基础,是民生福祉的保障,如光明驱散旧制度的野蛮和强权,如利斧砍断人性的无知与蒙昧,宪法规引着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规范着民主法治社会的发展,规约着社会公众的理念与言行。所以我们应当学习https://sdsyzx.sxnu.edu.cn/info/1029/5076.htm
6.论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通用6篇)篇1:论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解读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即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而十八大报告则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需要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再到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z1h7f9h.html
7.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论文主要内容集中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现实表现和问题分析,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得到启示,分析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矛盾。提出完善司法建设体系、推动和完善人民法治思维和道德意识建设、完善网络时代下对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建设和监管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8.2023考研政治思修部分大纲原文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二)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2.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https://www.gaodun.com/kaoyan/sh/1319151.html
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法治重要论述的思想贡献和时代意义文章基于上述金融的附属性与逐利性特征,在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中确保金融安全,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法治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其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法治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金融安全的战略性、根本性基本定位。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1-04/content-1611002.html
10.法律的重要性及重要意义律师普法法律的重要性及重要意义 普法内容 1.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法律的形成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保证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国家意志在秩序形成中具有重大作用,这取决于人对理性能力的确信。2.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提供给个人选择的机会,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另外,https://www.110ask.com/tuwen/9655018161278376674.html